散文是一种极具审美特质的文学体裁,审美教育作为散文教学的重点,是近年来散文阅读教学努力提升的一个方面。不过,在实际教学中,受各种因素影响,高中散文审美提升陷入了困境。如何突破散文审美困境,就成为广大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与小说、戏曲等文体相比,散文虽然内涵深刻,不过它的情节性不足,所以,许多学生对散文都不感兴趣。教师只有创新教学手法,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到散文的内在美。但是,受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高中散文教学已经完全程序化,散文审美教育效果也不理想。如许多教师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沿着题目解读、背景分析、段落划分、思想总结的程序来安排教学,散文阅读教学缺少技巧也缺少美感,这样学生即便是读了也无法读出散文字里行间的意义。有的教师还片面地认为,散文审美教学重点是分析散文意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所以,他们在教学中经常会大讲特讲散文的审美内容,散文审美内容和理念输出都高度概念化,学生审美感知非常模糊。
在高中散文阅读教学中,阅读审美教育体现了语文审美教育与实践的一贯品质和原则,而审美教学的重点是开启学生的想象之门,使学生获得审美感受和体验,激活学生的审美直觉。但是,正如人们所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散文的审美内容和韵味是丰富、广阔而深远的,散文的审美成果也是多元化的。可以说,不管审美的认知方式和内容如何,只要是理性的审美,都是可以肯定的。所以,在散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解放思想,摈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解除阅读主体的依附关系,允许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开展审美阅读,重建审美内容。
如在《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品读课文,讨论一下自己对帕斯卡尔“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这一著名比喻的看法,并让学生结合实例讲述人的渺小、思想的伟大,讲述思想、思考之于人生的意义,这种还课堂于学生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有自己的见解,使学生体会散文的美感,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新课改要求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散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从自己的情感体验出发产生审美内容,是审美教育的重点。而要想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从细节处着手,因为散文的美是体现、隐藏在细节中的。但是,在高中散文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都习惯大而全地进行审美分析,还会将自己的审美预设和感知灌输给学生,却很少关注散文细节和学生的情感体验,也不会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审美熏陶,这样一来,学生很难感受散文的独到之处。
散文具有意蕴丰富、意境深远等特点,有时候,散文的情感、意象都是很难读透,难以捉摸的,这也给散文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学手法改革是新课改的主要内容,在信息化时代,传统的教学手法已经无法满足教学需要。所以,在高中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大胆创新,将信息技术、多媒体等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创设情景交融的教学情境,生动展示散文的意境,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在《荷塘月色》阅读教学中,审美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荷塘、月色的景物特点,对作品的形、神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围绕教学重点,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影像展示荷塘月夜优雅、朦胧的静物之美,同时结合影像资料让学生看一下作者都用了哪些方法?描写了哪些景物?景物都有何特点?文章安排材料的线索是什么?这样借助多媒体教学和问题赋予课堂教学以生命力。在学生阅读、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并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以使学生了解散文的精髓。
审美标准单一,审美过程中的变量缺失,是导致散文审美教学缺少趣味的关键。改变传统的“轻过程、重结果”的教学理念,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提高散文审美教学质量的关键。所以,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审美教学的过程,从细节处着手,发掘散文的内在美,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
如在学习《囚绿记》这篇文章时,教师既要通过配乐朗读和指导,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提升审美情操,还要从词语着手,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精彩语段、词句进行赏析、揣摩,让学生体会语言的内涵和魅力。如作者在第5段生动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作者为何这么热爱绿色?作者又是用哪些词来表达情感的呢?文章抒情的脉络是什么?作者的情感基调在文中有何变化?借助问题,扩充阅读的信息量,让学生从细节处着手去品位散文,以达到审美教学的目的。
综上所述,高中散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只有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将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从教学手法创新、细节着手,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水平,实现审美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