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既是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的延续,又是高年级作文训练的准备,因此中年级作为作文教学承上启下的入门阶段显得尤为重要。丰富素材是基础,没有基础,便成无米之炊;激发情感是动力,没有动力便会一筹莫展;开阔思路是关键,没有思路,便是杂乱无章。这三者,是作前指导的三把钥匙,它能开启学生习作的闭锁心理。
小学中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既是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的延续,又是高年级作文训练的准备,因此中年级作为作文教学承上启下的入门阶段显得尤为重要。而中年级的孩子年龄小,观察能力低,阅读量不足,生活体验少等许多因素使孩子习作时搜肠刮肚、凭空想像,有的甚至照抄所谓的优秀作文。怎样才能使中年级学生作文起步容易,有写作兴趣,水平不断提高呢?我认为,加强作前指导最为关键。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胸中有积蓄吗?那是不必问的问题,只要衡量的标准不太高,不说二十将近的青年,就是刚有一点知识的幼童,也有他们的积蓄。”我在指导学生写《我喜爱的学习用品》前,要学生从平时拥有的学习用品中挑选最喜爱的一件带到学校来(挑选的过程,也是唤起经验的过程)。作前指导课上,学生兴致勃勃,纷纷拿出了“自动文具盒”“自动笔”“水果橡皮”“水晶尺”等等。我要学生说说为什么喜爱,这就唤起了经验,并使思维外化成语言。有的说了“精致漂亮的外形”,有的说了“学习生活的好帮手”,还有的说了文具的风格特殊,来历不凡……越说越有趣,越说越来劲。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学生写起作文来才会胸有成竹,信手拈来,游刃有余。在平时教学中,我除了让学生记住课文里的好词佳句,我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如《成语故事》《童话故事》《名言警句》《儿童诗歌》等。并要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每人准备一本专门用来摘录好词好句好段的笔记本,把一些好词好句好段摘抄下来,并对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能熟读成诵,学习运用。
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习作,就是用笔描述生活中的事,歌颂生活中的人,抒发生活中的情。因此,我们就要经常引导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生活,观察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观察生活中有趣的、开心的、沮丧的、新鲜的事。用随笔的形式把这些材料记录下来,或写成日记,哪怕只是一两句话,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就会使学生所写的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雏形”。
古人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在作前指导中,激发感情的方法很多,如“以读激情”,“以说激情”,“以演激情”,“以玩激情”, “以参观活动激情”,“以观察激情”等等。下面,我具体例举三种。
兴趣与情感是学生写话的前提,学生喜欢的是具有一定场景的活动,并且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我让孩子们走进生活,走进自然。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习作4》时,我带着孩子们在校园的大操场上找秋天。回到教室,孩子们把找到的秋天情不自禁地告诉教师和同学们:“我发现操场上的悬铃木巨大的树冠犹如一把金黄色的大伞。” “大部分的树叶都黄了,一片片树叶随着秋风飘舞,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黄蝴蝶。” “我还发现金黄色的树叶间有一个个棕色的果实。看,我在树下捡到一个,它浑身长满了刺,多有趣!” ……孩子们眼里的秋天不仅美,而且充满童趣,让他们把这美好的秋天写下来,他们能不乐意吗?
用画画的乐趣消除作文的枯燥,长期训练,就能使画画与作文相得益彰、图文并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习作3》时,我尝试了融画画、说话、写作于一体的训练。我先模仿书上的图画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简笔画,说:“这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清澈的小溪在林中穿过,请你动脑筋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然后,请你在图中添上几种动物(画或贴都行),天上、地上、水中都可以添,最后给整幅图涂上颜色。”同学们打开书,不亦乐乎地忙开了。画好后,我让孩子们看图先说说图中的景物,再说一种或几种添上去的动物……交上来的习作,充满了童真、童趣、童心、童情,洋溢着儿童纯真、质朴的天性。
中年级教材中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颇有情趣。有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参与形象的创造过程,进入角色,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当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情感被激起时,可以趁势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如学完了《三袋麦子》问小朋友:“快过年了,假如土地爷爷也给你送了一口袋麦子,你会怎么说,怎样做呢?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你时,你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然后让学生上台来讲一讲,演一演。说完、演完就进行写作训练。这样既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训练了口语交际能力,又使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学生学写文章,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学想,想得准确才写得准确,想得清楚才写得清楚,想得开才写得开,想得深才写得深,所以写的过程也是想得过程。在作前指导时,为了帮助孩子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思路,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在指导《我熟悉的一个人》时,引导学生可以写家里的人、学校里、上学放学路上、外出游玩等不同地点去考虑;可以从亲人、朋友、邻居、小伙伴、同学、教师等不同的关系去考虑;可以从接触的时间长远去考虑;还可以从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品质特点等去考虑,是写一个朴实的人,还是写一个热心工作的人等。这些提示,如同“自助餐”摆在学生的面前,任你挑选,学生的习作思路自然就宽了,自然就不会为写什么而发愁了。
提前将题目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逐步有所积累,然后再来写作。苏教版三年级(上)《习作8》要求学生写诗句调查报告,所选的五句诗句中有两句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课前,我作了这样几项工作:让学生任选一句诗,找与诗句有关的资料:作者、朝代、诗题、全诗、诗句意思,背景等。精读这五首古诗。选背其中一首最感兴趣的诗……使学生加深对生活的体验,把生活与作文联系在一起,大大丰富了作文的内涵。
小学生有意注意还处于萌芽阶段,往往缺乏主动观察与发现。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和及时捕捉学生生活中的亮点,主动挖掘生活中的习作资源,让他们有内容可写。例如:结合节日写。每年都有很多节日,引导学生把节日中的见闻和感受写下来。结合活动写。参加活动是每个学生最开心的事情了,每学期学校都可能要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活动结束之后马上让学生动笔写一写。
丰富素材是基础,没有基础,便成无米之炊;激发情感是动力,没有动力便会一筹莫展;开阔思路是关键,没有思路,便是杂乱无章。这三者,是作前指导的三把钥匙,它能打开中年级学生习作的阀门,让学生在作文中说自己的话,想自己的事,写自己的生活;在作文中学会表达自己,学会张扬个性,学会做人,从而让作文连接学生健康的生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