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教学环节,实现教材“引子”作用
——观《小毛虫》《蜘蛛开店》课例有感

2019-03-05 12:02
语文天地 2019年9期

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在教学中,要通过学习语言、方法运用、生字教学、课外拓展等环节的巧妙设计,实现教材的“引子”作用。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材成为学生的向导,靠着它可以节省时间,少犯错误。教师和书本不再是唯一的导师,手、眼睛、耳朵,实际上整个身体都成了知识的源泉,而教师和教科书分别成为发起者和检验者。”在教学中如何通过巧设教学环节,实现教材的“引子”作用呢?下面从《小毛虫》《蜘蛛开店》两则课例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巧学语言处,“引”

语文学习是借助课文范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吸取中外优秀文化、获得审美情趣、促进自身精神生长的过程。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一学段提出“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1.“引”出一个词

《蜘蛛开店》教学第一自然段“寂寞”一词。教师设计如下环节:

师:孩子们故事的开头是这样:有一只蜘蛛,每天蹲在网上等着小飞虫落在上面,好寂寞,好无聊啊。(教师边说边板画蜘蛛网)

师:你们看,星期一,这只蜘蛛蹲在网上等着小飞虫落在上面,可什么也没等到,蜘蛛真是……

生:好寂寞,好无聊啊!

师:星期二,这只蜘蛛蹲在网上等着小飞虫落在上面,可什么也没等到,蜘蛛真是……

生:好寂寞,好无聊啊!

师:星期三,这只蜘蛛蹲在网上等着小飞虫落在上面,可什么也没等到,蜘蛛真是……

生:好寂寞,好无聊啊!

……

师:一天又一天,一个星期又一个星期,什么都没等到的蜘蛛觉得……

生:好寂寞,好无聊。

师:你们什么时候会觉得“寂寞”?

生:……

师:看来你们常常会因为缺少别人的陪伴而感到孤单冷清,这就是“寂寞”。以后在写话时我们可以用“寂寞”这个词来表达我们孤单的心情。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寂寞”一词,体会含义,学会运用。

2.“引”出一段文

《毛毛虫》一课,教学动物们活动场景:“大大小小的昆虫又是唱,又是跳,跑的跑,飞的飞……到处生机勃勃。”教师借助文本这个“引子”引导学生学会用“……又是……,又是……,……的……,……的……”的句式描绘场景。

教师设计如下环节:

仿说句子,(出示两幅图片)选择其中的一幅图,和同桌说说吧。

公园里,小朋友又是( ),又是( ),( )的( ),( )的( )……处处欢声笑语。

大扫除时,小朋友们又是( ),又是( ),( )的( ),( )的( )……忙得热火朝天。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描写昆虫世界的句式来描绘生活场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二、巧用方法处,“引”

范例教学提出的意义,使教师在教学中自觉选择那些最基础、最本质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范例”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举一反三,掌握同类知识与技能的规律。

1.“引”一种读法

《小毛虫》检查初读环节:“它灵巧地从茧子里挣脱出来,惊奇地发现自己身上生出了一对轻盈的翅膀,上面布满色彩斑斓的花纹。”长句子的停连教学时。教师以出现的长句为做“引”,教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方法技巧进行朗读训练。

学生自由练读、同桌互读等练习基础上,一小部分学生仍存在朗读困难,教师指导“在读长句子时,我们要注意根据句子前后表示的意思来停顿,可用“/”画出停顿来朗读。”而后出示朗读停顿符号画出的句子:“它灵巧地/从茧子里/挣脱出来,惊奇地发现/自己身上/生出了/一对/轻盈的翅膀,上面布满/色彩斑斓的/花纹。”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习得长句的朗读方法。

2.“引”一种用法

由个到类、形成规律是关键。借助教材中的示范性材料,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掌握带规律性知识并发展其能力。

《小毛虫》一课理解“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学习“九牛二虎之力”一词。

教师设计如下环节:

师:哪个小朋友能从字面上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

生:“九牛二虎之力”就是“九头牛和两只老虎的力气”,也就是说费了很大很大的力气。

(师出示词典解释)

师:看,对了!孩子们我们在遇到难懂的词语时,有时我们就可以用拆合法来理解词语,记住了吗?

师:那你们费过九牛二虎之力做了什么事吗?说说看。

引导学生习得拆合理解词语的运用方法。

又如:《蜘蛛开店》一课中“罩”字进行随文识字教学,教师设计如下环节:

师:“罩”是我们这节课需要认识的又一个字宝宝。我们看“罩”字的部首是。

生:四字头。

师:你看我们的祖先最早是这样书写四字头,(课件演示四字头字理的演化过程)你意思是保护物体的一张“网”。那“罩”字的意思就是……

生:物体外面的保护网。

师:这是你的推断,对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字典里的解释。(出示字典基本字义:(1)覆盖,覆盖物体的东西。(2)捕鱼或养鸡鸭等用的竹笼子。)

师:卖口罩的“罩”应该选择第几种解释呢?

生:第一种解释。

师:在生活中,我们会把覆盖物体的东西称为“罩”,你看(出示图片)戴在脸上的称为。

生:面罩,戴在眼睛上的称为(眼罩),再看这是(灯罩)这样的情景我们称为(笼罩)……

文本教学不能仅仅满足或停留于作为范本的“这一个”,要在充分感知、了解“这一个”的特质之后,总结提炼出带有普遍意义的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这一类”,作为学生通过范本教学获得的知识生长点、能力训练点和目标检测点。教学只有从“个”走向“类”,才能给学生带得走的知识、技能和素养。

三、巧设拓展处,“引”

1.“引”出一本书

“引子”是指引出与选文相关的其他文本。如节选引向长篇作品,由选篇引向整本书阅读。把选文当作“引子”,要教选文与全文的链接点。

《蜘蛛开店》一课伊始,教师设计课前谈话,了解学生们最近都读了哪些课外读物。教师推荐书目《小蝌蚪吞了一块天》,介绍作者,展示这本书的目录,通过检索阅读引导学生们发现《蜘蛛开店》一文就在书本目录中,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课末,拓展环节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可以去书店、图书馆借阅或者上网购买这本书,两周后,请教师给你们上一节关于《小蝌蚪吞了一块天》的阅读汇报课。教师把教材当“引子”引出一本书的学习。通过长篇阅读,学生定会对文本的内容,语言和表达方式的理解与吸收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2.“引”出一类书

《小毛虫》一课教学后,推荐阅读《毛毛虫的天空》《毛毛虫佩里柯品》《从毛毛虫到蝴蝶》以课文为“引子”,引领学生去阅读有关“毛毛虫成长变化”的书籍,将课内阅读延伸至课外。

由课文的学习引起学生学习同类或相似类作品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扩大阅读面,进一步佐证在课文学习中所形成的认识,加深对文本表达特点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