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互动论视域下“翻转课堂”的应用
——以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为例

2019-03-05 12:05:26
英语教师 2019年15期

李 倩 宋 涛 彭 静

引言

符号互动论是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在西方社会兴起的一种关注个体行为的社会学理论,它强调人类主体性的理论前提,关注个体间互相行为的经验研究取向。大学英语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活动,是通过教学活动符号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的。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听力是语言学习者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也是进行有效交流的基础(邓巧玲2015)。听力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接收和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在课堂中占主导地位,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则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因此,学习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创新型的现代化教育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它借助新兴信息媒介,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翻转教学流程增强学习者知识内化,促进其知识获得(沈瑛2015)。“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师生之间互动的符号形式,实现了知识传递和知识内化的颠倒,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和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一、符号互动论的理论概述

符号互动论兴起于20 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美国,是一个至今都有很大影响的社会学理论流派。米德(Mead)是这一流派的奠基者,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心灵、自我与社会》一书中。米德的符号互动论中最为突出的部分就是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过程。他认为,人类的行为不只是刺激与反应的机械连接,更是个体与其环境间密切联系的互动,还是个体自我通过社会互动而突显的过程。从符号互动论的角度研究课堂教学活动,是将教学活动视为教学参与者各方通过教学符号互动的过程,并由此开展“教学符号”之于教学意义的研究。

(一)符号的概念

米德在《心灵、自我与社会》一书中指出,要想思想存在,就必须有符号。符号互动论强调人类制造和使用符号的能力,这一理论最基本的元素就是符号。对于符号的概念,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可见的符号。米德从最初的研究中就把它概化为一个抽象的概念。从现象学的角度来看,符号是一种脱离自身的存在(翁贝尔托·埃科2006)。它不是针对自身的分子结构、物理运动等性质的物理存在,而是针对人而存在。这与符号互动论的观点是一致的——人对事物所采取的行动是以这些事物对人的意义为基础的。此外,符号互动论还认为事物的意义来源于个体与其同伴的互动,而不存在于这些事物本身之中。符号超越了自身,是一种通过体验走向意义的符号。因此,人的体验才是符号的意义之源,也就是说,符号是一种被人们体验到的存在。符号作为一种人生存的方式,凸显的是人与世界交往的过程。对符号的研究并非是对符号实体的研究,而是对符号这种现象的研究,要求能够把符号理解为一种思想性的、具有交际功能性的体验存在。

(二)教学符号的范围和意义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事件,也是人际间的一种互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符号”互动。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学符号是师生之间达成共识的具有交流意义的师生身份符号、教学课程资源符号、教学活动符号等的集合。教学活动是教学参与者各方通过教学符号进行互动的过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的心智得以成熟、情感得以发展、知识得以丰富、技能得以训练(王立新、傅崇岗2014)。在教学互动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的发起者,对教学活动符号的选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他可以根据学生主体的差异性,进行教学资源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安排。因此,教学活动符号作为连接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桥梁,其作用对于教师授课及学生理解课堂内容有着重要意义。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课堂上以教师传播知识为主导,课后学生通过习题练习进行知识内化。2007年,在美国科罗拉多洲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教师通过录制教学视频为那些缺课的学生在家补课,这就是“翻转课堂”的最早雏形。2011 年,可汗学院发起人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在TED 大会上作了题为“用视频重塑教育”的演讲,演讲中提到他上传到Youtube 的很多免费视频学习资源受到很多家长和学生的喜爱。很多教师深受启发,便要求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师提供的视频学习资料进行教学内容的自主学习,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答疑、小组讨论等师生相互协作形式共同探究学习,这就是日渐流行开来的全新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翻转课堂”的“翻转”是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而言的,它颠倒了传统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在任务驱动法和学生主导式教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主要通过学生课前学习和师生课堂互动来完成教学的最终目标。

2014 年,旨在勾勒出影响全球教育领域的教、学及创造性探究的新技术的《地平线报告》指出,未来一年内能进入高等教育领域技术革命主流应用的就是“翻转课堂”,其对促进教学策略的发展、教师工作的组织、课程内容的安排及讲授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是教育变革极具潜力的因素(Johnson L&Becker S,et al.2014)。“翻转课堂”相对于传统课堂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翻转课堂”时空弹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传统的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固定的教室进行学习。而翻转课堂突破了传统课堂对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只需要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视频提前进行自主学习,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自学时间和地点,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视频资源也可以被反复收看,在重难点的部分甚至可以暂停或后退。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安排更加切合自身学习情况和更加理性、高效的学习。

(二)“翻转课堂”教学内容灵活丰富,增进了师生的课堂互动

在课堂授课前,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对所授课程的内容进行选择和设计,还可以结合社会热点话题,选取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自行控制学习的进度,如对易掌握部分的知识可以加快速度,对于难度较大的内容可以整理笔记;在课堂学习中,学生根据自身学习体会,就难点、重点问题向老师提问,与同学相互切磋讨论,交流学习心得与成果,从而有效开展师生间、同学间的互动。学生这种先主动发现问题,再通过师生互动讨论,最后解决问题的翻转式学习模式,启发了思维,开拓了视野,增强了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了学习的能力。

(三)“翻转课堂”评测标准多元化,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总结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仅打破了传统的知识传递和知识内化的顺序,其测评模式由传统课堂的教师单方测评转向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测评的多重标准。学生根据课前的自主学习,结合课堂的互动学习,更有利于课后的总结学习。

三、符号互动论视域下“翻转课堂”的符号互动意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依托新兴信息媒介的全新教学符号,在教学互动过程中主要涉及四种互动关系——师本互动、生本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师本互动与生本互动主要发生在课前知识的传授阶段,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主要发生在课上知识的内化阶段。

(一)师本互动

师本互动是指教师符号与教学资源(文本资源)符号之间的互动。师本互动通过教师符号对教学内容的解读、重构形成适合学生符号认知水平的、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高效的教学视频(王立新、傅崇岗2014)。符号互动论认为,人们根据事物对于他们所具有的意义而对这些事物采取行动。师本互动阶段教师通过对教学资源符号资源进行选择,而这些资源符号将是学生课前接触学习内容的重要途径,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学习资源符号的内容和方式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符号的特点。

(二)生本互动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课前先进行自主学习,而学生符号与资源符号的生本互动就发生在这一阶段。教师事先通过制作教学资源符号来传递教学信息,而学生通过与教学资源符号的互动来完成知识的理解和内化。符号互动论认为,一个人对情境的主观解释(或定义)会直接影响他的行为。学生对教学资源进行解读和理解的过程,也是教学符号对学生产生作用的过程。

(三)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是教师符号与学生符号互动的过程。此阶段教、学双方都有参与,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在师生互动中,教师以完成教学目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技能发展为目标,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的思维和教师的思维互动起来,引导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师的讲课中,更好地在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需要以恰当的符号形式讲解学习内容、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而学生需要根据特定的学习过程,尽可能地完成学习目标,实现知识内化。正因为此,需要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来实现师生之间的合作。

(四)生生互动

生生互动是学生符号与其他学生符号的互动。生生互动是师生关系的一部分,并实现着师生关系的部分功能与意义(余保华2007)。符号互动论认为,通过符号的互动,人们形成和改变自我概念,建立和发展相互关系,处理和应对外在变化。学生在与同学的互动关系中可以促进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在与同学的互动中可以积累经验,弥补不足,提高学习能力。

四、“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关于听力部分的基本要求是:“能听懂英语讲课,并能听懂题材熟悉、句子结构比较简单、基本上没有生词、语速为每分钟130—150 词的简短会话、谈话、报道和讲座,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有关细节,领会讲话者的观点和态度。”但是,在我国目前的语言学习环境中,英语还是作为一门外国语来学,只能学得,无法习得(任素贞2003)。因此,绝大多数大学生都觉得听力水平最难提高,难以达到《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规定的要求。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英语课堂中既能够获取信息,又能够交流信息,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符号,促进英语听力互动方式的有效开展。将“翻转课堂”应用到大学英语听力课程中,主要通过学生课前预习课程资源,师生课堂互动谈论来完成教学的最终目标和达到教学目的,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传播式教学方式,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强调教师与学生相互协作、互动且共同探究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将“翻转课堂”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符号互动论认为:符号是具有一定意义并有一定外在表现形式的事物(李文跃2013)。教学内容作为学生主体最先接触到的教学符号,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只有结合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学习资源,才能够发挥资源符号最有效的互动意义。第二,符号互动论认为,内化的过程就是人的“自我互动”过程。人通过人际互动学到了有意义的符号,然后用这种符号进行内向互动并发展自我。在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师生互动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

结束语

将“翻转课堂”应用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顺应了科技时代资源丰富和共享的趋势,符合当前教育发展的潮流。它作为一种逆向教学法,包含了教师符号、资源符号、学生符号和全新的教学符号四种互动因素。在整个互动过程中,符号意义指导着整个学习的过程,并且在互动过程中,多种意义符号融会贯通,加速和巩固了学生知识习得的过程,对提高当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