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化网络平台的初中英语精准教学探析
——以翼课网为例

2019-08-24 06:18:16闫景威
英语教师 2019年15期

闫景威

引言

教育部(2018)在《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了“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三全”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儿童、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两高”即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一大”即形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大资源和大情景。教育信息化从1.0 时代走向2.0 时代,我国的教育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一大批智能网络教学平台迅猛发展。这促进了教学模式的转变,使教学朝着更加精准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精准教学注重教学各个环节的精准性和落实性,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是,传统的精准教学主要依靠教师人工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费时费力,且数据不够全面、精确,这使精准教学在实际应用中效果欠佳。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使学习行为的精准记录和分析成为可能,为精准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精准教学的内涵

精准教学是一种体系完整、环节精致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确立精准、教学程序设计精准、教学过程记录精准、教学数据分析精准和教学干预精准五个方面(段沙、周怡2017)。精准教学的概念从20 世纪60 年代被提出以来曾一度备受学界“追捧”,但由于技术支持不足、实操性差等被渐渐冷落。

教学目标精准是起点(付达杰、唐琳2017)。它直接决定了教学设计的方向,影响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教学程序的设计及教学资源的使用,是整个教学流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精准的教学目标是教师在综合考虑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及现有水平之后制订出知识技能总目标和子目标。一般来说,总目标大致相同,子目标因学生而异。

精准的教学程序指教师在分析教学目标、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的基础上,依据教学原理和教学方法,在逻辑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具体的教学行动方案。

教学过程记录精准指教师要准确地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学习行为和留下的学习痕迹。

教学数据分析精准即教师通过对教学过程产生的数据进行精准分析,判断学生的当前水平和潜在问题,为下一步的干预精准提供依据。干预精准指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个性化指导。

在传统教学环境下,精准教学的实施没有技术支撑,实操性较差,应用效果并不十分乐观(王亚飞、李琳,等2017)。

二、智能化网络平台的优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网络平台使大规模资源共享、精准记录学生学习行为成为可能。大数据能将学生在任何时空(课内、课外)的所有学习行为(听、说、读、写)记录为可量化的教学数据,并通过智能分析将这些数据转化为实际有效的教学参考信息。这为教师实施精准干预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传统教学环境下,教师主要依靠对学生的了解来预估学情,这有一定的主观性。对于教学经验不够丰富的新手教师来说,预估学情难度较大,难以制订精准教学目标。智能化网络平台提供的学前测试可以帮助教师更加准确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从而制订精准教学目标。同时,智能化网络平台为教师提供了海量的教学资源(课件、习题、视频、音频等),能够帮助教师优化课程设计,减少备课时间,提高备课质量。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主要依靠课堂观察来记录学生的课堂行为并给予反馈,由于缺乏可量化、可视化的数据支撑,课堂观察容易出现主观化倾向。另外,受到师生配比的影响,教师难以时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动态。智能化网络平台能够精准地记录课堂上师生的每一次互动,并将互动结果以数据的形式实时反馈给教师,以便教师及时实施精准干预。

传统教学中主要通过教师人工批改作业、批阅试卷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这不仅费时费力,极大地增加了一线教师的工作量,降低了教师的幸福感,而且收集的数据有时不够精准、及时。网络平台提供的智能批改极大地提升了作业批改的速度和准确性,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能够迅速生成分析报告,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指导。

在发现学生的问题之后,教师通常会使用重复讲解和增加练习量的方式进行教学干预。一般情况下,教学干预往往针对共性问题,而较难涉及个性问题。智能化网络平台使个性化精准教学干预成为可能。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为验证智能化网络平台在精准教学中的优势,本研究以翼课网为依托,主要探析以下问题:智能化网络平台是否能够帮助教师实现精准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二)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笔者教授的两个自然平行班(三班和四班)。两个班在授课教师、授课内容、课时量和作业方面都完全一致。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两个班在八年级时的英语水平相当。在八年级期末考试后,笔者将四班设置为实验组(使用翼课网教学),将三班设置为对照组(以常规方式教学),但在教学内容、作业内容上仍保持完全一致,一年后,对比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期末英语成绩(即九年级期末英语成绩)。

(三)智能化网络平台下的初中英语精准教学

1.合理使用课前测试,精准制订教学目标

为了了解学情,笔者会在课前使用翼课网布置读记单词、词语听写、选词填空和课文跟读等任务(见图1)。然后通过检查预习作业了解学生对词汇的掌握程度、对文章的熟悉程度、使用阅读策略的情况和阅读水平(见图2),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图1:作业任务图

图2:预习作业成绩图

2.精准记录课堂互动,实时把握课堂动态

笔者使用智慧课堂授课。在课堂讲解环节,在教师端口将授课PPT 分享给学生,使每个学生可以在个人端口同步看到授课课件,并根据教师讲解做相应的笔记。这消除了传统课堂中空间位置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提升了学生的课堂体验感。同时,利用锁屏功能实施课堂管控,避免学生“跳出”课堂。

在课堂练习环节,笔者使用教师端发布课堂习题,学生在个人端自主答题。翼课系统会同步批阅并将提交人数、学生姓名、成绩、作答时间、每道题的选择率、正确率等信息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实时监控每个学生的答题情况,判断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问题,及时实施精准干预。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课堂的趣味性,笔者还在课堂中设置了抢答环节,充分激发学生的潜力。

在课堂总结环节,笔者使用彩旗排行榜奖励在课堂互动中表现优异的学生,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3.全面分析教学数据,精准实施教学干预

在每堂课结束后,笔者会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为学生布置个性化作业。为课堂任务完成较好的学生设置听力、阅读、写作训练来提升能力,为基础知识不够牢固的学生布置短语识读、课文跟读、找准目标语、选词填空等作业夯实基础,有效地实现了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同时,将家庭作业及时分享给家长,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动态。

在每个单元结束时,笔者会使用智能在线题库依据单元学习内容和难度进行智能组卷,组织学生进行在线测试,及时了解学生对每个单元的掌握情况,并借助翼课网的试卷分析报告,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强化。

在教完一个语法知识体系之后,笔者会参考智慧蜂巢提供的教学数据(正确率和练习次数),加强对薄弱知识点的讲解和练习,及时补缺,提升教学效果。

(四)研究结果

笔者利用SPSS 17.0 分析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在教学实验前、后的英语成绩,具体分析结果见表1—4:

表1:八年级实验组、对照组期末英语成绩对比表

表2:八年级实验组、对照组期末英语成绩t 检验

八年级期末成绩实验组、对照组对比独立t 检八年级期末成绩实验组、对照组对比独立t 检验的结果显示,检验的t 分布值为-0.020,对应的显著性sig 值为0.983,大于0.05,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因此八年级期末英语成绩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二者的英语成绩基本相当。

表3:九年级实验组、对照组期末英语成绩对比

表4:九年级实验组、对照组期末英语成绩t 检验

九年级实验组、对照组期末英语成绩对比独立t检验的结果显示,检验的t 分布值为2.091,对应的显著性sig 值为0.041,小于0.05,达到显著性水平,因此九年级期末英语成绩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由分类成绩均值统计结果可知,实验组九年级期末英语成绩均值为93.86 分,明显高于对照班(83.1 分)。

表5:对照组八年级期末英语成绩与九年级期末成绩对比

表6:对照组八年级期末英语成绩与九年级期末成绩t 检验

对照组九年级期末成绩与八年级期末英语成绩对比配对样本t 检验的结果(见表5、表6)显示,检验的t 分布值为0.218,对应的显著性sig 值为0.829,大于0.05,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因此对照组八年级期末成绩与九年级期末英语成绩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表7:实验组八年级期末英语成绩与九年级期末英语成绩对比

表8:实验组八年级期末英语成绩与九年级期末英语成绩t 检验

由表7、表8 可知,实验组九年级期末英语成绩与八年级期末英语成绩对比配对t 检验的结果(见表7、表8)显示,检验的t 分布值为5.308,对应的显著性sig 值为0.000,小于0.05,达到显著性水平,因此实验组九年级期末成绩与八年级期末成绩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由分类成绩均值统计结果可知,实验组九年级期末英语成绩得分均值为93.86 分,显著高于八年级期末英语成绩(82.60 分)。说明实验组的成绩有显著的提升。

综上可知,实验组、对照组八年级期末英语成绩基本相当,没有明显的区别。经过一年的教学实验后,实验组学生提升较明显,对照组变化不明显。因此,智能化网络平台能够帮助教师实现精准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结语

智能化网络平台实现了海量资源共享,推动了英语教学模式的转变和创新,使精准教学更加高效、便捷,提高了教学效率,提升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基于网络的教学将成为未来英语教学的新常态(刘兆义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