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娜
笔者任教学校的生源比较差,学生总成绩偏下,英语成绩更不乐观,平均分在60 分左右。英语“学困生”在本校占比较大,他们对英语没有太大兴趣,词汇量比较少,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比较差,学习动力不足,甚至有些已经存在放弃英语学习的心理。如果“学困生”继续这种学习状态,英语成绩只会越来越差。因此,转化英语“学困生”迫在眉睫。
英语学习,积累词汇是关键。课文是学生积累词汇的主要载体。课文学习对学生提高英语水平至关重要。课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阵地。通过课文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对于“学困生”来说,高中课文比较难,如读“天书”。高中课文篇幅较长,词汇量较多,涵盖的话题比较多,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这无疑给“学困生”的英语学习雪上加霜。
面对这样的学情,笔者从课文导入、“总—分—总”模式的课文教学、词汇语块教学、应用思维导图、应用微课等方面着手研究高中英语课文教学策略,期望能够让“学困生”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生产力。假如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兴趣,那么学习就会事半功倍。在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挖掘课文内容的趣味性,进行有效的课文导入,吸引“学困生”的眼球,激发他们学习课文的动力,是十分有必要的。课文导入形式多样,可以借助图片、视频、提问、表演、谚语等导入,关键在于导入要适合课文教学的展开,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在教学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5 Unit 1 的课文John Snow Defeats“King Cholera”时,对琼恩·雪诺(John Snow)的背景介绍是一个很好的导入选择。笔者选取了一些琼恩·雪诺的图片作为介绍的依据,并把琼恩·雪诺的人生简历进行表格化处理,使学生对琼恩·雪诺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在教学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5 Unit 2 的课文Puzzles in Geography 时,笔者设计了一些关于英国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知识竞赛。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空前高涨。在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5 Unit 3 First Impressions 的导入环节,笔者引导学生从运输、居住和教育三个方面对未来生活进行讨论,学生对话题感兴趣,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各抒己见。学生谈论的话题紧紧扣住课文主题,有利于教师导入课文内容。在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5 Unit 5 First Aid for Burns的导入环节,笔者采用表演的方式:假装手背烧伤了,让学生进行急救。在学生表演完后,笔者用正确处理烧伤的微视频来引导学生。学生的表演活跃了课堂气氛。笔者趁机引出课文内容,让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阅读课文,领悟课文要义。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有趣的导入是课文教学成功的一半。
高中英语课文的题材多种多样,而且篇幅较长,词汇量较多,学生需要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阅读技巧,才能进行有效阅读。对于英语“学困生”来说,整篇阅读,难度太大。基于学情考虑,有必要降低课文阅读的难度,进行分段落或分部分教学。分段落或分部分教学首先能够让“学困生”放下畏难心理。在段落或部分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但是“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为了防止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笔者在分段或分部分教学之前、之后都设置了整体阅读训练。
通常笔者在进行分段落或分部分教学之前会引导学生略读全文,概括段落大意和课文内容。因为课文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段与段之间是互相关联的,不可分割。在进行分段落或分部分教学时,笔者重点要求学生把握段落的细节信息,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段落中生词的理解。在引导学生把握段落的细节信息时,笔者根据段落内容的需要设计各种各样的细节阅读训练,如设置问题、细节信息表格化、正误判断、选择、填空、连线、排序等。笔者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内容填空,促进学生对课文主要信息和主题意义的理解。通过这种“总—分—总”模式的课文教学,学生能参与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在训练的过程中提升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
针对英语“学困生”的英语教学,首要目标是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因为英语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教育部2018)。没有一定的英语语言能力,就难以提升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更难以开拓国际视野和思维方式,更不用说开展跨文化交流了。如果“学困生”不掌握课文中涉及的知识,谈何对课文的理解?没有理解又谈何运用?谈何欣赏?谈何道德情操的培养呢?
词汇记忆是“学困生”英语学习的关键。词汇记忆应从音、形、义出发,然而单独记忆词汇。瞬时记忆的效果可能比较好,且能记住的词汇量可能比较大,但是由于没有在语境中记忆这些词汇,所以遗忘得也比较快,也难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所以,词汇记忆情景化、交际化成为一个需要。然而,词汇记忆情景化、交际化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这对英语“学困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可以让词汇记忆小情景化——进行词汇语块教学,把词汇置于简单的短语中,不脱离语境,又不会让词汇记忆显得支离破碎,难以达到交际的教学目的。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5 Unit 1 的课文John Snow Defeats“King Cholera”的词汇记忆中,笔者让学生通过记忆以下语块来记忆生词:personal physician,become inspired,the deadly disease,face the challenge,absorb this disease,near the water pump,further investigation,remove the handle,announce with certainty,carry the germs,...
这样的词汇语块记忆,把词汇置于一个个小语境中,既让“学困生”领会了词义,又适当降低了“学困生”词汇学习的难度,提高了他们记忆词汇的积极性,延长了他们对词汇的记忆时间,扩大了他们的词汇量。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是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以及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语言意识和语感。文化意识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出的能力和水平。学习能力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教育部2018)。课文学习是提升这四个素养的“土壤”。在这块“土壤”的耕作中,如果能使用思维导图工具,那么其上的种子将更加容易发芽,成长得更加茁壮。思维导图结合图片和文字,简单、有效地表现出各级的主题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于“学困生”来说,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思维导图可以简单、清晰地表现课文内容、文章结构,让学生更好地吸收课文细节信息,理清文章结构,明确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意图、态度。例如思维导图1:
思维导图1 以括号图的形式清晰、简单地把吸烟的害处呈现给学生。学生在完成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可以习得吸烟的害处,从而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吸烟。
思维导图2
思维导图2 以括号图的形式客观、明确地把两位专家珍妮丝·福斯特(Janice Foster)和乔治·汗布利(George Hambley)的观点罗列出来,使学生对这两位专家的主要观点一目了然,培养了学生比较、分析和概括的思维能力。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拓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尹征杰、王月2018)。微课的载体是视频和软件,这符合青少年的喜好,能够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微课可以被保存、反复观看学习,随时随地反复使用,方便学生课后再次学习和复习。在课文教学中,微课可以用于课文话题的导入、课文信息的视频化、词汇的讲解、句型的演练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有很多与课文话题相关联的微视频资源,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微视频进行课文教学的导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5 Unit 4 的课文My First Work Assignment 介绍了一名记者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采访及在采访中应注意的问题。笔者选取一段关于一个记者自述的视频进行导入,自述内容如下:I knew I would be a journalist before high school. In grade school,I would win a spelling bee every week.By third grade I love words,and I knew that I wanted to do something with words.I love to write.And by the time I got to junior high,I was involved in school paper.I was an editor.I was still writing a lot.By the time I got to high school,I was already well entrenched in a course to journalism.There was something else touristic within us,something within us that wants to tell stories,that want to write wrongs and really,you know that you have no idea where the path is going to take you.该视频长度不到一分钟,但是内容谈到了一个记者应该具备的素质能力和面对的一些问题。在播放视频后,笔者提出三个问题,成功导入了课文话题。
T:What is the lady’s job?
Ss:A journalist.
T:What qualities should a journalist have based on the video?
Ss:A journalist should be good at speaking,writing,...
T:What problems would a journalist face?
Ss:A journalist have no idea about his future.
...
T:Today,we are going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occupation—journalist.
视频直观清晰,传达的信息量大,能使观看者较容易地吸收信息。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来展示课文的某些信息,从而使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课文信息。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5 Unit 5 的文章First Aid for Burns 提到了如何处理烧伤。在教学时,笔者播放了处理烧伤的微视频,让学生现场处理烧伤,效果比以往的说教式好很多。讲解课文词汇和句型的微课很受学生的欢迎,因为他们除了可以在课上学习外,在课下也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反复学习和观看。
针对不同的学情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不能一刀切,教师应根据具体的学情确定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果在学生不理解篇章意思的情况下,教师把力气花在分析语篇结构、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上,只怕会使学生似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对于英语“学困生”,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爱心、细心和耐心,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琢磨教学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夯实他们的语言基本功。笔者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增加课文导入的有趣性,认真实施“总—分—总”模式,开展情景化的词汇语块教学,引导学生制作图示化的思维导图,恰当采用直观的微课,有效激发了英语“学困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和动力,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能力,也为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