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少教多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9-03-05 12:02
语文天地 2019年9期

学生获得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儿童刚进小学时,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语文技能的掌握还很不够,加之他们心理上有较大的依赖性,因此,最初的多学,只能在教师的督促下进行。具体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操作呢?

一、先学后教,鼓励多学

“先学后教”符合教学的一般规律,因为“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教师的教应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因“知不足”而“自反”的时刻施教,是最佳的施教时间,也是教学的肯綮处。实施“先学后教”,当务之急是如何引导学生先学,鼓励多学。先学什么?怎样先学?怎样多学?简单地讲,课上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书要让学生读,字要让学生识,词语要让学生解,问题要让学生提,思维过程要让学生说,随着教学进程地推进,着力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1.初读圈注,培养认读能力

这一环节含诱发兴趣、明确方向、教给方法、学生自学、纠正错误等环节。学生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圈住:第一遍,练习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第二遍,再读课文,划出课文中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和工具书理解词义;第三遍,结合课后的思考题,边读边想。在学生“初读圈注”的基础上,教师择其重点检查,纠正错误,指导下一步的学习。

2.品读交流,培养感悟能力

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把理解课文精心设计成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评价等方面的自学提纲,让学生自学。比如,教学《半截蜡烛》,可以引导学生品味描写伯诺德一家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周旋时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语句。感悟伯诺德夫人的机智与镇定,大儿子杰克的冷静、心思缜密,小女儿杰奎琳的机智勇敢。这样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文字来品悟文字背后的东西,从而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走进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内心,从而真正地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这个阶段,教师的作用是指引思路、指点方法、组织发言、评判表达、概括小结。

3.研读深化,培养探究能力

研读深化,主要强化在探索中聚集丰富起来的阅读感受,并联系实际拓展延伸。比如,教学《清平乐·村居》,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醉里吴音相媚好”都有哪些人“醉”?为什么“醉”? 学生通过研读可以感受到:老爷爷、老奶奶因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而醉;因和谐、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而醉;因拥有勤快、顽皮、可爱的儿子而醉……其实,陶醉的人远不止这些,过路的人醉了,作者醉了,连我们读者也醉了。这里,教师的作用是引导、提炼、概括、创新。

4.赏读练习,培养运用能力

把学得的语言材料用于新的具体情景,代表高水平的理解。这里教师的作用是立足课堂,沟通课内与课外,沟通听说读写,引导学生运用课本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找准读写结合点,进行说写练习。比如,学完《姓氏歌》可以让学生围绕自己的、父母的、同位的姓,也来编一首《姓氏歌》。

二、以教促学,鼓励会学

如果说“先学”是基础,那么“教”则是关键,以教促学,以教出智,鼓励会学。“教”什么?怎样“教”呢?

首先,进行任务导向。目标是行为的先导。教师可以用问题或试题形式设计指导学生自学的内容,用缓慢而明确的语言给学生发出学习指令,让学生学习。比如,教学《怎么都快乐》一课,可设问:第一段写“一个人玩很好”,到底“好”在哪里呢?学生自然会关注“静悄悄、折纸船、折马、踢毽子、跳绳、搭积木……”等关键词语,去触及语言文字,感受到江南水乡水资源的丰富。

其次,教给学习方法。有这样一个教学案例:音乐课上,教师先打一段节拍,然后让学生模仿,学生总是跟不上节奏。后来教师说:“我打的节拍其实就是一句话:‘小朋友,你们会唱歌吗?我家的盘子会唱歌。’”学生听后恍然大悟,再尝试一遍,全班同学打的节拍完全一致。从这个教学案例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有益的启示:掌握方法和规律,做什么事情都不难。著名认知心理学家洛曼说过,我们期望孩子学习就应该交给他们如何学习,我们希望他们解决问题,就应该交给他们解决问题的策略。总的来讲,学习一篇新课文,要学会思考三个方面的问题:写什么?即通过阅读了解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怎样写?即弄清作者为了表达这一内容,用了什么方法、技巧;为什么?即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第三,启发深度思考。语文学习有些内容可以“不求甚解”,有些内容则需要深度探讨。一是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从抽象思维转化为为形象思维。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比如,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可以先提出问题:洪教头是不是个坏人?从哪里可以看出他不是坏人?提问的关键是要提法得当,寻找关键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

第四,设计有效练习。许多学者建言,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办法就是增加反馈,及时评价学习效果。设计反馈练习,一要关注基础,注重基础知识的有效积累;二要凸显文本的核心价值;三要内化课文本体,进行读写迁移。

“少教多学”是一种经济的、合理的、高效的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策略,又是一种事半功倍的、理性的、从复杂走向简单的适应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