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曲靖 655001)
在信息技术的强大支持下,我国物联网技术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与此同时,物联网人才的缺口也在持续扩大,高职学校物联网专业面临重大机遇与严峻挑战。校企合作是促进高职教育与企业实现双赢的重要路径。对于高职学校而言,推进校企合作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实习实训的有效性;对于企业而言,参与校企合作则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人才需求。但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校企合作似乎并未充分发挥实际效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职业教育前行的步伐。笔者所在的高职学校,立足于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实践,通过研究学校、企业双方的深度融合,尝试构建资源整合与共享框架,尝试构建新型的校企合作机制,切实有效提高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校企合作,即学校与企业所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最高层级,本身就是比较特殊的高等教育,是为企业量身定做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校企合作重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强调双方在资源和信息方面实现互通共享,希望能够促成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直接对接,以提高所培养人才对就业岗位的适应度与契合度。从长远发展视角来看,也有利于企业获得更加优质充足的人力资源,满足企业在产业发展进程中的人才需求。因此,校企合作是有利于学校与企业实现高效发展的重要策略。当前,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势头迅速,技术更新成倍数增长,对于高职学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所培养的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物联网技术人才不仅应掌握包括网络应用、软件工程、系统管理与维护等相关信息技术,还要初步掌握诸如图像识别、大数据处理和人工智能等理论知识,更应当具备实践创新和技术开发的能力。目前,各大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已经做出了一些成绩,但在物联网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确实仍难以满足弥补所存在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缺口,甚至可以说,专业人才培养已经成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育发展的瓶颈所在。校企双方如果通过密切合作,更充分地发挥出学校和企业双方的优势,培养出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已经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
作为能够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素质的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是最有可能提高高职学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实效性的重大举措。但在以往的校企合作中,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并未实现既有目标,究其原因,确实存在几点不足,只有深入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提高校企合作的融合度,最终才能真正摆脱眼前的尴尬局面。
企业在校企合作中表现得十分消极。作为校企合作中的重要一极,企业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就显得至关重要。但从现在情况来看,物联网技术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始终表现得比较被动,大多数是为了应对地方政府或者是本地高职学校的一些要求,消极地参与其中。究其原因,似乎是因为企业本身为商业实体,先天就具有追逐经济利益的属性,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和生存空间。校企合作,其实属于一种长线投资行为甚至还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尤其是物联网科技技术更新发展更快,学校所培养的人才又需要一定周期,可能培养的物联网技术人才在就业后仍需要企业进行技术培训,那么面临严峻生存与发展挑战的企业来说,参与校企合作所产生的效益就更低了,自然缺乏主动性,不能积极投入其中。
目前,我国党和政府在校企合作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在从中央到省市等各个层面都出台了相关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希望能够从政策方面给予引导和规范,但必须客观地说,这些有利政策的落地和转化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最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所承担的管理责任和范围十分庞杂,而校企合作的各项事宜又繁琐,需要政府在这方面提供更多配套的政策扶持并投入更多的关人力物力。而客观地评价,地方政府在这一方面所发挥的力量是比较薄弱的,难以满足参与校企合作办学的各主体的现实需求。
高职院校是校企合作中的另一极,是开展校企合作的具体推动者与实施者。但从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对于校企合作的具体目标却比较模糊。其实,开展校企合作是为了强化学生在物联网应用技术方面的实践技能,帮助学生缩短与实际工作岗位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对未来物联网专业岗位的适应度。而高职院校虽然是在校企合作关系中相对积极主动的一方,大多数高职院校更是将这项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但对于开展校企合作所应实现的人才培养目标认知却相对模糊,未能真正把握校企合作的根本宗旨,部分院校只是将合作的物联网企业作为学生参与实习实训的基地,或者是将其视作提高学校就业率的一个保障。因此,在具体的校企合作中,不能从更高层级、更长远的角度去考虑,也不能为企业和学生提供更多的助力,由此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辅助与支持。目前,能够将学生送入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进行培养的家庭,大多数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与就业需求有更加明确的想法和更为迫切的意愿,认为物联网应用专业具有较好的就业前景,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一帆风顺的,基于对风险认知方面的偏差,就如何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岗位实践技能、提升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以规避就业风险认识不清,甚至认为学生进入物联网技术专业学习,参与校企合作就单方面认为学生已经进入到了就业保险箱,无法为学生的职业发展科学谋划、提供相应的引导,这也导致学生在参与企业实习实训活动时无法更快地成长与提高。
物联网产业,是基于信息传感技术与设备,按照约定协议,将任何物体通过信息传播媒介与网络相连接,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管功能的朝阳产业。依据产业发展特点,高职院校与物联网企业只见在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时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加速人才培养的速度。在开展校企深度合作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是否有益于提高人才培养的速度。人才培养是需要一定的周期,但面对蓬勃兴起的物联网产业和物联网技术人才的紧俏急缺,高职学校必须要做出积极应对。如何在“提速不降等”的情况下处理好这一问题,是需要高职学校与企业之间达成合作共识,并在此基础上,更多地关注物联网人才的信息素养和实践技能培养。同时,高职院校对于所培养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也要打好提前,要充分考虑到未来物联网应用技术产业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更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企业方的获益。校企深度合作,应当是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共赢。如果单就某一方获得利益,任何类型、任何形式的合作都不可能长久。因此,在开展深度合作的过程中,应当更充分地考虑到双方的短期和长远利益。尤其是对于物联网企业而言,要给予政策、经济方面的补偿,同时要通过政策和经济杠杆来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促使企业实现由由主动到被动的转换。
当前,物联网产业的蓬勃兴起必然导致人才的紧缺,为了助推产业的发展,就必须要提高物联网技术人才培养的质量,使之成为有利于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动力,并且以产业的发展来带动企业的兴盛,以企业的兴盛来牵引学校的繁荣,最终使人才培养、人才就业之间形成更为密切的对接,使高职学校与物联网企业之间互通互助,实现双方的共同繁荣。
为了推进高职学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与相关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需要就校企合作的相关要素进行分析与整合,从而能构建更加优化的深度合作模式,更好地实现校企合作的重要目标。具体来说,校企深度合作的相关要素有以下几项:
合作主体是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力量。校企深度合作,不仅包括学校和企业两个重要主体,而且参与校企深度合作的主体还应当包括地方政府、行业协会、技术研究单位及部门,甚至还应当包括学生的家庭。以上多主体的共同合力,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校企深度合作:其中学校与企业是实施合作的重要两极,政府是推进合作的协调者与监督者;行业协会技术研究及科研部门及是校企合作的辅助,家庭则是校企合作的有力支持者。以上多方合力才能成就校企实现深度合作。
合作平台是校企合作的重要环境,具体包括宣传平台、对接平台、活动平台等多方面内容。地方政府可以依托互联网技术来搭建的合作平台,积极做好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高职院校和物联网企业可以在这一平台上做好以上几方面工作:学校应向企业和社会积极宣传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和储备方面对于物联网产业和企业发展的重大益处;物联网企业可以寻求政府与学校的大力支持,找到更多有益于企业发展的优质人才;学生及家庭看到物联网产业良好的发展与明确的就业前景,积极地参与到物联网专业实习、实训中来。
合作支持是校企合作的关键辅助。合作支持要素包括政策、资金、宣传和技术等多方面。地方政府应当给予更多的政策、资金和舆论支持,对于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中的企业提供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在新闻媒体上为物联网企业、高职学校之间的深度合作成果做宣传等等;物联网企业也应该看到与高职学校开展深度合作对企业所能提供的一些隐性效益,积极地参入到校企合作之中;高职学校自身也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强化专业教学能力,“栽好梧桐树”,以吸引更多的优质合作企业。
合作流程是校企深度合作的具体程序与过程。优化合作流程、简化合作程序、灵活合作方式,是促使校企深度合作得以实现的重要策略。高职学校一方应明确合作目标,深入开展实际调研,广泛寻找合作伙伴;物联网企业,则应高度重视人才的积累与储备工作,关注高职学校在物联网人才方面培养的具体进程。高职学校和企业双方可从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培养周期这一现实情况出发,在高职院校及物联网企业在专业学生入学、制定年度工作计划之初,就实习实训培训的具体日期、时长和验收以及教师与企业人才轮岗培训等具体工作进行深入讨论、达成基本共识。
合作监督是确保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保障。具体来看,校企深度合作必须要处在一定的监管之下。校企合作涉及到方方面面,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劳动纪律部门等职能部门,应当切实履职尽责,承当好这方面的责任,从法律、政策、经济和劳动安全保障等多方面做好监管工作,就有可能产生的人才培养、劳动安全和保障等风险问题提前做好预警,为高职院校与物联网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提供更多的便利、保障与监管。
综上所述,结合当前物联网产业发展情况、就校企深度合作的现状展开调研,分析造成校企合作实效性不足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关于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建议,以扭转当前的尴尬现状,为推进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发展、助推物联网企业发展做出积极的努力。
课程开设,是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载体。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在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各门学科的总和及其教学进程与具体安排,是为了实施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诸多方面而具体设置的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教学策略和手段的总和。也就是说,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依托具体课程来逐一得以落实,具体的做法应是针对物联网企业技术人才所需要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分解,再根据这些知识和技能设置相应的课程,最终建构起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使所培养的学生在高职学校通过一定的学习来培养和提升岗位知识和能力,为企业量身打造一批急需的优质人才。只有当企业能够从校企合作关系中获得更大的利益,才能激发起企业参与到校企合作中的积极性。
实训基地建设是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平台。实训基地,是专门用于学生开展实习实训、提升自己实际操作技能的场地。一般来说,校企合作建设实习实训基地,能够确保实习实训活动更加规范有序地推进。在高职学校与物联网企业深度合作的过程中,物联网企业要更深入地参与到实训基地建设之中,为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出谋划策、严把关口,针对诸如实训时长、频度、要点和评价细则等提出建议,使实习基地建设的各项工作能够沿着正确方向高速推进,切实发挥实训基地在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顶岗实习,是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形式。高职学校可以选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优秀学生到企业中负责具体岗位工作,当然顶岗实习虽然是加速人才培养的最有效方式,但在具体操作中却有很多注意事项:一是,要注意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尤其是《劳动法》等与用人务工相关的法律要求,避免出现以顶岗实习为名、实则“白用工”的不公平现象;二是,要注意用工纪律,要确保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不会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学校在这方面应进行周密安排,企业在接纳顶岗实习学生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各种情况,做好应对举措;三是,要做好安全保障工作,高职学生虽然已经成年,但毕竟涉世未深,在心理年龄上还可能相对幼稚一些,在保护自己方面可能还存在力不从心的情况,需要学校和企业双方在这点上给予高度重视,确保学生的安全。
教师队伍建设是校企深度合作中的重要举措。对于高职学校和物联网企业而言,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校企深度合作的关键所在,更有利于双方发展的重大举措。“双师型”教师队伍,有部分学者将“双师型”教师理解为“双职称”,即既具有工程师、工艺师等技术职务的人员同时也具备教师资质的教师;还有部分学者将“双师型”教师解释为“双素质”或“双能力”,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承担实践教学指导工作或者是具备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师。通常情况下,高职学校的教师理论知识要胜于实践技能,物联网企业的职工实践技术要优于理论知识,但这两支队伍中的佼佼者如果在主观上乐于接受挑战,在经过系统培训之后,很有可能成为当代职业教育中的“双师”,为高职学校和企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定向就业是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辅助。定向就业,即物联网企业向高职学校下订单,学校在人才培养时就要尽量从企业的人才需求出发,在遵循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便学生在完成相关培训内容后到企业顺利入职。定向就业对于高职学校而言,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打造更好的社会声誉;对于企业而言,则有利于确保企业获得更充足的人力资源;尤其是对于处在技术更新换代以几何倍数增长的物联网企业来说,高职学校毕业生虽然可能在经验方面有些欠缺,但在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方面会更具备优势,是推动企业获得良性发展的新鲜血液。
高职学校与物联网企业之间开展深度合作,有利于职业教育、物联网企业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但因为校企深度合作千头万绪,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所面临的困难与考验也格外严峻,需要地方政府这一地区的重要行政职能部门提供更多的保障。
政策是国家政权职能部门为了实现自己所代表的阶级、阶层的利益与意志,以权威和标准化的形式所做出的、在一定的时期内所应该达到的奋斗目标、遵循的行动原则和要完成的明确任务以及为了这上述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式、采取的一般步骤和具体措施。从之前校企合作的现实情况来看,之所以校企合作并未达到预期目标,更多是因为企业方缺乏动力,学校方则缺乏方向。地方政府如果能够出台相关政策,为积极参与校企深度合作的企业提供更多优惠的扶持政策,如减免税收、便利等,同时通过制定职业教育相关政策来规范高职学校的办学行为,使高职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持续发展,则能够确保高职学校和企业在校企深度合作方面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环境保障具体指有利于校企深度合作的外部“场”,是整个社会对于校企深度合作都持赞成、支持与理解的态度。外部环境包括社会舆论方面对校企合作的热切赞许,高职学校方面对校企合作的高度重视,企业方面对校企合作的积极配合,等等。校企之间开展深度合作,对于整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价值。因此,应当在有意识地促成一个良好的“场”,使高职学校和物联网企业在有利于校企深度合作的环境中更加顺畅地开展这项工作,最终确保校企深度合作的顺利推进。
经济保障具体是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得以实现的资金保障。校企深度合作牵涉到方方面面,需要开展大量的实际调研和具体的操作,这就需要具备相应的经济保障。地方政府应当给予一定的支持,高职学校也应当在制定办学资金使用计划时适度倾斜。企业方虽然天生就具有追逐利益的属性,但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并且在政策的驱动下,也应当拨出一定的款项来扶持这项工作。就上述情况来看,校企深度合作的资金问题应当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主要还是需要地方政府从中发挥积极有效作用。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培养更多优质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追求。高职院校应当始终以面向市场、服务发展、增加就业为办学的主要宗旨和方向,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向纵深发展,始终加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力度,激励包括对口企业在内的社会力量参与其中,为建成高水平、高质量的职业院校以及提高培育大量高技能水平、强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人才做出积极的努力。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应将服务企业发展为宗旨,以提升学生适应就业的能力为目标,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有力举措来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尤其是对于物联网应用技术这一新型产业来说,高职学校为了谋求自身发展、推动教育质量提升,更应当深度开展与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这将有助于学校借助企业生产经营的经验、信息资源的积累、对市场需求的敏感,培养出更有利于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实用性人才,为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实现办学效益最大化做出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