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国对于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正在极速膨胀。课堂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平台,不再仅仅是学生吸收知识、增长见识的地方。尤其是在中职语文课堂上,更应该渗透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在语文课堂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工匠精神并激发学生对于专业技能学习的热情。
中职语文教材经典文言文《庖丁解牛》选自《庄子·养生主》。《庄子·养生主》的主旨是告诫人们在生活中要多顺应自然规律,时常保持小心谨慎的态度,以求生命得到持久,此为养生之道。《庖丁解牛》则是告诉我们生活就像熟练地解牛一样,如果能真正领悟了生活的道理,摸准了其中的规律,就能和庖丁一样,做到目中有牛又无牛,就能化繁为简,真正获得轻松。庖丁是一名普通的宰牛人,是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匠人的代表。他们在自己的领域中数十年地操作,从而达到物我两忘、心手合一的境界,在艰苦的生活劳动中获得一种享受。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这样传授:一切事物都有它的自然规律,我们可以在不断的认识人之中寻找出客观规律,不停地实践积累,慢慢就会做到认识和掌握,做事情就会和庖丁一样游刃有余。
庖丁作为一位普通匠人,他解牛的过程会被帝王称赞离不开的是他的那种专注。我们讲解这篇文章,要让学生读懂的不是顺应自然的养生之道,而是让学生明白匠人精神就是要不断积累学习,拥有不骄不躁的态度,这样才能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之中有一番成就。
中职院校不同于普通高中,作为培养高素质复合技能型人才的院校,其中的语文教材的选择有其特殊的地方。中职语文在培养人文素养方面的要求明显高于普通的中学,在内容上偏重的不是内涵,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普通高中的语文教材内容往往是一些文学大师的文章,用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但是与当代学生有着很大的“代沟”,很难契合学生的思想,所以,中职的语文教材应该具有现代气息,比如一些优秀的网络文学、近代电影电视的经典桥段等充满时代气息的文章。这些内容贴近于生活,能与年轻人产生共鸣,能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优秀教师的正确引导,整个课堂相对于传统课堂来说更富有活力,让学生喜欢去学习,为他们下一步主动消化知识做铺垫。
另外,中职语文教材内容应该融入“工匠精神”。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入校的时候对于自己的专业没有清晰的认识,大部分学生不主动学习,很多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不了解。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适当增加一些大国工匠、“工匠精神”与个人前途相关的内容,通过讲授这些内容并进行分析,激发学生本身的职业意识,慢慢地培养学生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热情。
现如今中职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是伟大诗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其选入教材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让刚进入学校的学生重拾信心,帮助学生尽快在中考失利的情绪之中脱离出来。此时,教师更应该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勇于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引导学生如何走出失败的阴影,让学生展望自己的未来,诉说在新学校的期望和计划,以及自己对于未来职业的展望,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职学生这个新的身份,让他们学会直面人生,做生活的强者。
在职业生涯中工作态度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语文课堂讲授课文的时候,尤其是说明文,因为其相对枯燥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甚至情绪烦躁。但我们可以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掌握信息的能力,把工匠精神渗透进去。就像《景泰蓝的制作》这篇说明文,我们可以在讲授这篇课文的时候通过让学生合作探究去发现景泰蓝的制作特点。很多学生通过读课文、搜集课文信息很容易就会利用课文中“精细”“细微”“细致”“细密”这一类的词语发现,“精细”是这个手工艺品最大的特点。尤其是在“掐丝”和“点蓝”那部分文章中感受得就更加深刻具体。然后我们可以通过研读这篇课文延伸到中职学生所学的专业,告诫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也要有这种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
学好语文这门学科,阅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专注力。在荀子的《劝学篇》之中讲述的“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就是一种执着专注的精神。在课堂教授的过程中,我曾经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了解中心思想。但一节课结束,大多数学生都回答不上来,而一些答上来的也差强人意。第二节课我只是让学生专心地读课文,读完后再提问,发现绝大部分人回答得都很好了。由此可见,一次只做一件事情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专注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工匠精神之专注,完胜于数节课堂中的理论传授。
经常有教师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些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会低头不说话或者说得语无伦次,究其原因就是严重缺乏口语交际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多创造这样的机会去锻炼学生。口语交际是一个人的智慧、能力等综合素质的体现。我们没有必要要求每个学生都成为演说家,但是自然流利的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是每个人最基本的能力,这是语文教育必然达到的一个成果。
中职语文教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职业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但这不单单是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教学。语文教学绝不是职业教学的附属品,他有自己的职业特色,综合考虑了当今社会的就业适应能力的近期和远期目标。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本就普遍低下,所以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教学不但不是附属品,反而是重中之重,它能够为学生职业生涯中继续学习做铺垫。在这一基础上,通过对课文的深度发掘,将人文素养、工匠精神着重提出,与技能锻炼相结合,让文化知识积累为专业学习服务,实现中职语文教学的与时俱进,比如参加的比赛、发表的文章等都当做考核的依据,从而促进学生的素质提高。随着学生在中职语文课堂上学习的推进,随之而来的是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以及融入学生灵魂的“工匠精神”的养成。
“工匠精神”已经成为当今职场竞争必不可少的因素。作为中职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之中多融入、渗透“工匠精神”,这是我们身为教师的职责和义务,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职业技能,拉进学生与专业的关系,为学生在未来职场竞争中增添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