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的这句古语充分证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学生通过阅读认识五彩缤纷的世界,提升发散思维能力,获取丰富的审美体验,然后通过写作将自己对世界、人生及自我的认知进行创造性的表述,与他人交流,与世界对话。然而当前小学生的阅读现状是:以小学语文六年共12册教材,每册教材大约30篇课文,每篇课文平均500字计算,整个小学阶段课堂阅读总量只有15万字左右,这样的阅读量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145万字相去甚远。离开了海量阅读,作文教学往往只是无源之水,困难重重,枯燥乏味。笔者结合小学群文阅读研究与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探索出了几种利用群文阅读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措施。
好的作文题目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牢牢吸引读者的眼球,使读者带着悬念读完全文。但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大部分小学生不能根据作文要求确定出准确而新颖的题目,写事作文就是“一件令人难忘的事”“一件快乐的事”“一件有趣的事”等;写自己犯过的错误就以“一次错误”“难忘的错误”,甚至以“我犯过的错误”等为题,千篇一律,缺乏提炼,不能准确概括出习作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但在写作之前若针对作文要求进行群文阅读,引导学生在一组文章中抓住文章题目和文章内容进行求同阅读,就会让学生在许多文章中找到提炼题目的方法,进而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比如,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鸡毛信》是一篇以物为线索的文章,我们可以此为主题寻找其他以物为线索的文章,如《生死攸关的烛光》《键子里的铜钱》《一枚金币》《小纸船》等,教师可指导学生速读这一组文章,找出文章题目与内容的关系。这些文章最大的相同之处便都是以物为线索,以线索为题写事,明确了这个关系就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以线索为题来表述一件事情。这样求同阅读确定题目的方法同样可运用到题目语带双关、具有象征意义、为全文文眼等的提炼选择中去,好的题目,好的开端,乃习作成功的一半。
现在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因为课业负担加重,外出参加社会实践,认识世间事物的机会越来越少,如果碰到写物类文章更是寡闻少见,不知如何下笔,或者写起来只言片语。那群文阅读就可以很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会在阅读描写同一个事物的不同文章中,客观全面地认识这个物体。
比如,三年级起始作文中有描写动物的习作,以《鼠》为例:可以在课堂上呈现多篇以鼠为题的文章,第一篇写了老鼠会偷吃粮食、传播病菌等,令人深恶痛绝;第二篇文章写老鼠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为人类扫雷预报自然灾害等;第三篇文章则以老鼠的自述介绍了老鼠咬东西是为了磨牙,为了保住性命,正因为胆小敏感才能预知灾难等。通过探讨交流这样三篇题目相同,内容却大相径庭的文章,用每一篇“点”上的“异”去深化和丰富整组文章“面”上的“同”,学生对老鼠的认识就会更加全面深刻,那再让学生介绍老鼠这种动物是否会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学生同样可以在家长的辅助下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去了解其他的物,再来确定写作内容,一定是有内容可入文的,对物的认识肯定是既有客观的了解,又有自我的评判,还有综合认识后的创新提升。
群文阅读,不仅能够让学生从多角度感受同一主题,更是依照范文写作,掌握主要写作方法的绝佳机会。在阅读群文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在多篇文章的表达方法中,对某一类写作方法,由于“见得多”运用起来有模版,便会更熟练、更准确。此时,抓住时机进行写作练笔,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小学中高年级指导写景类文章时,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写景的一组文章,也可以针对写某一处景物提供好几个精彩片段,比如,专门写水、写山、写秋天的片段。引导学生从一组篇章或者片段的赏析阅读中寻找总结写景的方法,比如,色彩渲染法、动静结合法、修辞法、对比描写法等。有了大量的范例做引导,学生写起景必会刻意运用这些方法,模仿即是写作的第一步。除此之外“人物外貌描写”“文章的线索”“设置悬念”“作文有趣的结尾”“借物喻人”等写作方法的训练,都可以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模仿并达到灵活运用,则写作的难题也可迎刃而解。
群文阅读下的作文教学,克服了传统作文教学中以一篇范文指导全班学生写作的弊端,防止学生因一篇范文的印象而使作文千人一面。而是以群文阅读中分析提炼出来的“求同品异”作为习作理论基础,既激发了学生阅读多篇文章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和语文能力,对自己感兴趣的范文进行模仿、迁移和创新,降低了学生写作的难度,搭建起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桥梁,为作文教学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