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字知识,结束学生的碎片化知识学习,并引导学生建立系统化语文知识框架。小学生尚不具备完全的独立思考意识和行为约束能力,在语文课堂学习当中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进行专心学习,导致课堂学习效率低下。微课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平台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以短小精悍、重点突出为独特优势得以迅速在各大教育领域普及开来,小学语文教学当然也不例外。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弥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学语文教学通常以四十分钟为一堂课。大数据表明,学生真正集中注意力听讲的时间只有大概十五分钟,这就意味着大部分的课堂教学时间都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这也是导致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不甚理想的主要原因。小学生自我约束意识欠缺,注意力难以集中,且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微课短小精悍,一般一个视频课件的时长都在十分钟以内,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作用,让学生在注意力最为集中的阶段进行高效学习,且视频当中生动形象、活泼有趣的画面能够更加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十分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电子产品的日渐丰富和普及为现代教育改革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技术条件,使得教学工作打破了校园、课堂、时间、范围方面的限制,真正实现了动态的、全方位教育。随着电子产品应用范围的扩大和网络功能的健全,小学生对移动终端设备的使用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学生随时随地都拿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现象随处可见。人们在享受科技成果带来的种种便利之时,伴随而来的新的隐患也逐渐暴露出来。教师利用小学生对移动设备的依赖心理,对电子产品加以充分利用,通过制作网络微课视频并在校园网络平台以及班级群里进行发布,让学生进行移动式的学习,使得课堂教学延伸到课下及课外。
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包括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这五大模块,各个模块之下又包含了诸多的子分支模块,比如,写作就又包括了写人、写事、写景等为主要题材的分支,还包括表达方式、写作手法等多种写作技巧。小学生知识整合能力有限,往往难以进行系统化学习,导致所掌握的学习知识过于零散化,不利于学生进行充分理解和吸收。微课的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教师可以将各个知识点制作成独立的微课程,利于帮助学生充分掌握吸收了各微课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整合,构建系统知识体系框架,这种短时高效的学习方式显然更加适应小学生的学习需求。
要想打造高效小学语文课堂,教师就要首先把握和利用好课前预习时间。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应用的过程当中需实现与课堂的深度融合。为此,教师要灵活运用微课资源做好语文课前的引导预习工作,转变传统的由老师先讲,学生后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前为将要讲授的课程内容进行前置性设计,让学生预先了解知识背景。课前预习类的微课视频主要是为了后续高效课堂的构建创造基础,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即可。比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在网上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桂林山水”的视频、图片等制作成视频课件,在正式进行课文讲解之前进行播放,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感,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同时,提出“桂林山水有哪些特色?”等问题,不断进行设疑与追问,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探寻答案。
除了设计和制作课前预习类的微课课件,教师还需有针对性地制作相应的课中教学类课件。课堂教学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也是重难点所在。课堂中的文章解读质量将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教师在设计和制作微课课件的过程当中,要首先建立明确的、具体的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切合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其次,在获取网络资源的时候,要进行严格甄选,选取最有价值的优质资源进行利用,提高微课质量,从而发挥出微课教学的积极作用;最后,还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教学情境法、分组式合作教学法等,实现微课教学价值最大化。
一堂完整的课堂教学应当包括课前预习、课中讲解、课后巩固三个阶段。课后微课资源的利用是为了帮助学生对课堂学习知识进行查漏补缺,提高课堂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可以针对课文中的重难点、考点等学生经常出错或者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专题微课设计和制作,形成一系列的微课程,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式的研究性学习。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利用好微课教学资源,严选微课网络资源,针对当前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和学习需求,设计制作有针对性及目标性的微课课件,实现课前、课中、课后全方位的动态教学,强化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