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习语文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学生们学会表达。目前多数的语文课堂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的夯实,文本的感悟……对于文本中许多可以抓住的“读写结合”点默然放过,导致学生学习文本浅尝辄止,写作时仍无从下手。只要我们老师做个有心人,在备课时用心解读教材,引领学生破解文本的语言表达密码,寻找最佳写作切入点,定能让“写”激活语文课堂。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本句式精妙,特点鲜明。语文教师如能有敏锐的眼睛,引领学生去发现、揣摩并总结出表达方法,作为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着眼点,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18课《莫高窟》第三自然段介绍壁画时,运用了大量的四字词语,生动简洁地向我们展示了其宏伟瑰丽的特点。教学时我采取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发现句式表达特点,适时进行迁移训练。
以“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一句为例,教学时,在学生理解之后,我让学生读句子并寻找“美”。学生们通过讨论交流破解出语言表达的密码:语言简洁,四字成词,节奏鲜明。我适时搭建平台,出示了更多有关飞天活动场景的片断,鼓励他们也用四字词语,尝试写其余飞天的姿态,补充省略号处的内容。这样做,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从文本习得写作方法,可谓一箭双雕。长此以往,必然有利于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
教材中的课文是编者们精心选择、编排的,语言规范,写作手法丰富。《水》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其中“一勺水给四兄弟冲凉”的场景,其细腻传神的表达让读者记忆深刻。课堂上带着学生共同沉醉于四兄弟冲凉的快乐后,重点转移到揭密作者“慢镜头写具体”的表达方法:“一勺水”从头到脚只要几秒的时间,就能流经人体的八个器官,而作者却用了一百多字描述,四十秒才能读完。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发现,放慢动作,感觉暂停在每一个身体部位,这样再写就简单了:水流到哪里就写到哪里。领悟这一写法的精妙后,我安排了随堂练笔:“雨水从天上落下来。”学生们结合生活经验,打开思路畅所欲言:雨点落在了“屋顶、草地、窗户、大树、车顶、……”我再请他们把这八个字写成一段话,刚刚习得的“慢镜头写具体”一法让他们的写作困惑迎刃而解,精彩纷纷呈现。可见,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深谙写法之妙,生动的文字才会流淌于笔尖。
《新课程标准》第三学段阅读要求中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为此,课堂上我们不能满足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而是应引领学生跳出文本,关注写作顺序,指向写作。
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1课《珍珠鸟》一文中,“珍珠鸟是如何一点一点的信赖我的”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教学中,在学生熟练朗读课文4—6小节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从中提炼珍珠鸟活动的关键词:飞来飞去—喝茶—啄笔尖—啄手指—不想回家—熟睡肩头。回顾珍珠鸟信赖我的过程,结合板书,学生们首先发现珍珠鸟信赖我是按照一定顺序的,而且不可调换;接着发现这么多的活动安排详略得当,真切地写出内心的感受,使文章有声有色。有了上述“法宝”,再要学生写出和小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就轻而易举了,随后一篇篇佳作《小狗阿黄》《淘气猫》《乌龟小贝》等新鲜出炉。
文章文体不同,素材的选择与处理也会不同。教学时教师必须有敏锐的语言感知力,有文体意识,抓住文章的脉络结构,关注语言表达特色,教会学生选材、构建、重组并迁移写作,这样学生有法可循,才会乐于表达。
以说理文《滴水穿石的启示》为例。文中列举了三个事例,事例的选取和表达很有讲究,因此也成了我课堂教学的重点。在学生们发现三个例子都是中外名人后,引导他们明白要想证明观点,列举事例必须是有说服力的古今中外名人。其次,通过《李时珍故事》380个字的片段和课文中60多个字的两段文字的比较,发现说明文的事例语言简洁凝练。学生们在文本的引领下,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已学课文中涉及的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为接下来的迁移习作备好素材的积累。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教师就应该有强烈的篇章整体意识,于是我让学生根据这一课所学的要点“提出观点—事例论证—深化观点”的顺序,完成说理文的处女作《说成功》。因为有了事例表达训练的铺垫,学生们写得非常成功。
歌德曾说:“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给有心人得知,形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秘密。”由此可见,语文教师必须对学生习作能力与现状心中有数,潜心研读每篇课文,结合学生表达需求,选择适宜的教法学法,引领学生破解作者表达的密码,再结合实践迁移表达,这样学生们想不爱上习作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