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游戏中幼儿深度学习的支持策略

2019-03-05 04:35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英村兑山幼儿园
幼儿教育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批判性经验深度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英村(兑山)幼儿园

李桂妹

深度学习是培养幼儿良好学习品质,增强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幼儿用批判性和创新性的思维去探索、思考问题的重要途径,能提高幼儿高效学习的能力。区域游戏强调的是幼儿自由、自主、自发、自愿和自我探究与学习的一种游戏方式。笔者在教育实践以及观摩活动中发现,在区域游戏中,普遍存在幼儿主动性和合作探究意识不足、缺乏批判性思维以及新旧知识难以联系与构建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教师对各领域核心经验掌握不足、区域环境创设不合理以及师幼之间缺乏有效互动等。笔者从区域游戏中幼儿深度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出发,探索核心经验视角下支持幼儿在区域游戏中深度学习的策略。

一、区域游戏中幼儿深度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区域游戏中幼儿深度学习存在的问题

第一,主动性探究意识较弱。主动性探究是区域游戏特征之一,但在区域游戏中仍存在幼儿主动探究意识较弱的现象。有的幼儿无法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喜欢的材料进行操作,依赖教师分配和讲解,在游戏过程中存在嬉戏行为;有的幼儿选择材料之后,只是按照教师所提供的游戏玩法进行简单、机械的模仿,不主动去探索不同的玩法;有的幼儿对区域游戏材料不感兴趣,不是发自内心地想进行游戏,体验不到游戏所带来的乐趣,更谈不上在区域游戏中进行深度学习。

[案例一]区域游戏中,小明拿着天平和砝码,却在不时地东张西望。教师问小明:“这份材料可以怎么玩呢?”小明说:“可以拿来称重。”教师继续问:“那可以称什么呢?”小明想了想,说:“可以称恐龙。”他开始称恐龙模型,但教师走了之后,很快又开始了东张西望。整个活动过程中,小明对这份材料不感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才开始游戏,缺乏积极主动的探究意识。

第二,缺乏理解和批判性思维。深度学习注重对知识的批判性理解。批判性思维建立在对所学知识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但在区域游戏中,幼儿学习缺乏深入探究与思考,依赖于教师的讲解与传授,当教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进行总结时,幼儿几乎没有质疑的声音,全盘接受教师的意见。

[案例二]幼儿在玩“斜坡大挑战”游戏时,每次遇到问题都会跑过来问教师:“为什么我的轨道一直倒塌呢?”每次教师都用“怎样搭建会更牢固呢?”“看一看哪里存在问题”等进行提醒,但是直到活动结束,轨道还是只搭建了一半。幼儿在游戏中遇到问题不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不断地寻求教师帮助。

第三,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建构知识的能力较弱。深度学习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建构知识的能力。幼儿在游戏中常常难以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系,同时缺乏对知识的理解和批判性思考,无法将所学知识进行加工和内化。例如在区域游戏的分享交流环节,教师提出“你今天玩了什么游戏,是怎么玩的?”“你能分享你发现的秘密吗?你是怎么发现的?”等问题,大部分幼儿不能明确、完整地告诉大家他的游戏想法或者只能给出简短的答案,从中可以看出幼儿没有将自己在游戏中获得的新知识加工内化成自己的个人认知。

第四,合作探究意识不足。合作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推动幼儿深入学习的发展。但在区域游戏中,幼儿存在分工合作意识较为薄弱的问题。例如,当同伴提出不一样的意见或建议时,就会出现争吵、哭闹或向教师求助等现象,不懂得在冲突中反思自己的观点和接纳同伴的意见,因而往往会导致合作探究的终止。

(二)区域游戏中阻碍幼儿深度学习的原因

第一,教师对各领域核心经验掌握不足。教师对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和各个领域的核心经验缺乏深入的了解,导致在区域游戏中不能有效观察幼儿行为,毫无目的性,没办法抓住游戏的核心经验进行引导,使得幼儿无法深入探究,也就阻碍了幼儿深入学习的发展。

第二,区域环境创设存在问题。一些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存在以教师为主导、幼儿极少参与的现象,同时环境创设过于美观和逼真,没有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无法激发幼儿探索与创造的欲望,不利于幼儿进行深度学习。另外,区域游戏材料投放不合理,高结构材料较多,低结构材料较少。教师过于注重知识内容的学习和认知技能的获得,无法激发幼儿的兴趣。

第三,区域游戏活动时间难以保证。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是幼儿深度学习的前提。一些教师总是急于看到幼儿游戏的成果,当看到幼儿没有及时进行游戏或者与自己的想法相违背时,就会急于直接指导或者用语言进行提示。在教师不断干预中,幼儿没有自主思考和游戏的时间。同时,区域游戏时间预设不合理,教师急于开展下一个活动,导致幼儿还没有完成任务就草草收场,没有体验到最后的成果,以至于分享时无法对游戏进行评价。

第四,教师的活动指导无效。一些教师在游戏中观察不出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指导意见也无法推进幼儿进一步的深度学习。例如,幼儿在探索 “平衡”的材料时,一直没有成功,看到幼儿一直在说话,教师就出面制止说:“你们这么不专心,怎么可能会成功呢?”其实幼儿有可能是在讨论为什么材料一直会倒的原因,而教师只是偶尔看一下游戏情况,不了解整体情况,导致给幼儿提出的指导是无效的,不但不能促进幼儿进一步探究,反而会影响幼儿探索的激情。

第五,活动评价缺乏针对性。区域游戏的分享交流环节以教师为主导,流于形式。例如,幼儿还没有完全入座,教师就开始问幼儿:“你们今天玩了什么?感觉怎么样?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提问完之后,得到幼儿的答案:“今天玩得很高兴。”“有遇到问题,但自己解决了。”……然后教师就以为活动评价已经完成。同时,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只重视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对幼儿活动过程的评价,忽视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探索性、主动性、合作性等都是深度学习的特征。教师忽视过程的评价会挫伤幼儿探索性学习的积极性。

二、支持幼儿在区域游戏中深度学习的策略

(一)基于核心经验,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核心经验能联通幼儿所接受的零散的知识,在幼儿的经验系统中起节点和支撑作用,从而使知识在个体内化的过程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经验,有利于经验的建构、迁移以及对知识的深层理解。教师要把握各个领域的核心经验,才能关注幼儿的需要,知道要“教什么”“怎么教”。例如,针对区域游戏中“斜坡滚物”的材料投放,教师首先要了解“斜坡滚物”指向哪个领域、核心经验是什么、属于哪个年龄段;其次再根据各个领域的核心经验适时、适度地对幼儿的探究活动给予适当的引导;最后在游戏中不断激发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积累经验,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

(二)基于区域游戏环境的创设,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第一,区域环境创设要以幼儿为主体,在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创设真实、富有情境性的游戏环境,才能激发幼儿自主探究的愿望。例如,幼儿在角色区根据自己收集来的衣服和道具开展“服装店”的游戏,游戏情境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因此幼儿就可以将已有的生活经验运用到游戏中去。这样的游戏环境,既可以帮助幼儿加深知识理解和获得新知识,又可以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解决更复杂的问题。第二,创设饱含问题的游戏情境。深度学习强调的是对问题的解决,是一种探究式学习方法。低结构、高开放的材料和不确定的游戏情境包含着更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能为幼儿提供更多自主探究、经验运用、思考和创造的机会。

(三)基于师幼之间有效的互动,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第一,构建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师幼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了幼儿区域游戏的效果,进而影响了幼儿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主动性。教师要站在幼儿的视角,更耐心和细心地去观察幼儿的游戏,不要因为幼儿的嬉戏和吵闹行为而大发雷霆。教师需要注意倾听,倾听幼儿的心声,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不要把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给幼儿,应给予幼儿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去思考自己所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从而促进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深度学习。

第二,活动指导要具有针对性。在区域游戏指导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和各个领域的核心经验,在观察中才能了解幼儿游戏水平以及存在问题,从而支持幼儿积极主动探究。其次,在区域游戏中教师要在全面观察幼儿游戏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指导方法。最后教师要懂得以幼儿为主体,不要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要懂得灵活变通。例如,针对幼儿在区域游戏中毫无目的地摆放材料,没有和材料进行有效互动的情况,教师要用专业的知识进行深入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是材料问题还是幼儿游戏水平的问题?”再采取合理、有效的指导策略。

第三,活动评价要具有有效性。有效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的愿望。首先要客观全面地看待幼儿,倾听幼儿的表达,再根据幼儿各年龄段的特点和核心经验提出具有建设性的评价和建议;其次教师要重视过程性的评价,要基于对幼儿游戏全面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评价;再次要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有利于幼儿自我反思游戏是否达到自己所预想的游戏效果,懂得发现问题和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继而促进其深度学习。如在分享建构区作品时,教师可以先问幼儿“你和好朋友今天搭建了什么,是怎么搭建的?遇到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对下次游戏你有什么好的建议?”等问题,而不是用“一刀切”的方式直接评判幼儿的游戏结果。

(四)基于充足的游戏时间和空间,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能期望在短时间内解决复杂的问题,因而在区域游戏中要保证幼儿游戏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尊重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自己选择游戏内容和方式,只有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或者存在安全隐患时,教师才可以提供适当的“支架”;当幼儿可以自己解决问题时,就要及时撤走“支架”,不要占用过多游戏时间和空间。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游戏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保证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完成自己的探索。

(五)基于知识建构能力的培养,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强调新旧知识的联系、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以及学会用批判性思维理解知识是深度学习的重要特征。首先,教师在幼儿游戏之前要激活幼儿原有的知识,将以往所了解的知识进行再现,这是进行下一步活动的前提条件。例如,开展“斜坡滚物”游戏之前,教师就需要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的斜坡和滚动的物体,这样才能让幼儿对“斜坡滚物”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其次,教师要引导幼儿对新旧知识进行联系,学以致用。例如,教师可在集中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探索斜坡滚物的秘密后,引导幼儿在区域中将所学的知识与斜坡滚物的游戏相联系,继续探索不同材质的球在轨道上滚动的情况;区域分享时,引导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完整地讲述出来,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建构,加工和内化成个人的认识。再次,教师要引导幼儿逐步学会用批判性思维理解知识:第一步创设饱含问题的环境,鼓励幼儿自主观察、提问和思考;第二步抛出问题,引导幼儿进行讨论;第三步帮助幼儿理清思路,鼓励幼儿实践自己的想法。例如,在“斜坡滚物”游戏中,教师可以抛出问题,如“为什么有的球滚得快而有的球滚得慢?”,引发幼儿讨论,帮助幼儿理清思路。教师应指导幼儿辩证地看待问题,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而不是一味接受给予的答案。这样有利于幼儿批判性思维的形成,促进幼儿更深层次的学习。

(六)基于合作多元探究,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基于合作进行多元探究时,同伴的不同游戏方式、想法、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可能会与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产生冲突。在这种冲突中,幼儿既要反思自己的观点,又要学习和理解别人的观点,这有助于幼儿深入思考和批判性地反思,帮助幼儿构建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首先,教师应引导幼儿了解何为合作以及合作的意义,了解合作的好处,体验合作带来的成功和乐趣。其次,教师要创造轻松、自由的环境和时间供幼儿与同伴、教师进行对话、交流和合作游戏。再次,教师要懂得及时和幼儿讨论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再运用专业的知识帮助幼儿梳理问题,帮助幼儿明确合作探究的方式,从而提高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质量。

猜你喜欢
批判性经验深度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经验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深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