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住院患者心房颤动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2019-03-05 01:53刘倩张鹏强丁彦春杨东辉
中国循环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脉压亚组内径

刘倩,张鹏强,丁彦春,杨东辉

心房颤动(房颤)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1-2],尽管目前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广泛运用,但房颤的患病率仍持续居高不下。有研究指出,房颤的持续存在显著提高了患者缺血性脑卒中、血栓栓塞等疾病的发病风险,明显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3-4]。高血压是目前已知最常见的可控的房颤危险因素[5],高血压可显著增加房颤的发病率,有调查指出,高血压患者的房颤发生率是非高血压患者的1.5倍[6]。本文对我院住院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高血压住院患者中房颤的患病率,并进一步探讨影响其发病的独立相关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1日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831例。应用2013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欧洲心脏病学会(ACC/AHA/ESC)联合制定的房颤诊断标准将高血压患者分为房颤组272例和非房颤组559例。纳入标准:年龄≥18岁且住院时间≥48 h的高血压患者。排除标准: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Ⅲ~Ⅳ级心力衰竭者、心肌梗死病史小于6个月、继发性高血压、肺原性心脏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Ⅲ~Ⅳ期、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减退,电解质紊乱、贫血、严重感染、既往有心脏外科手术者。

研究方法:(1)高血压诊断标准:高血压诊断标准符合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7]。(2)房颤的诊断标准符合2013ACC/AHA/ESC联合制定的房颤诊断标准[8]。

观察指标:(1)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高血压病程等,住院后首次测得实验室检查资料。(2)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得的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3)患者入院之前口服降压药的种类: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CEI/ARB)、钙拮抗剂(CCB)、β受体阻滞剂。

统计学分析方法:应用 SPSS 22.0 软件对临床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P25,P75)表示,两组比较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因素的分析使用二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由于患者口服ACEI/ARB及β受体阻滞剂种类较多,我们仅以二分类变量来表述ACEI/ARB及β受体阻滞剂,并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其与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的相关性。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房颤组与非房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表1):831例高血压患者中符合房颤诊断标准的患者共272例,患病率为32.7%,其中新发房颤患者83例(10.0%)。阵发性房颤患者131例(15.7%),持续性房颤患者58例(7.0%)。

与非房颤组相比,房颤组患者的年龄较高[(69.8±9.6)岁 vs( 63.8±11.8)岁,P<0.001 ]、收缩压较高[(150.2±21.9)mmHg vs (143.9±21.8)mmHg,P<0.001,1 mmHg=0.133 kPa]、 脉 压 较大 [(63.8±19.0)mmHg vs (57.6±18.7) mmHg,P<0.001]、高血压病史>10年的比例较高(54.4%vs 43.1%,P=0.003)、左心房内径较大 [(41.5±6.5)mm vs (35.8±4.9)mm,P<0.001]。

进一步对房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亚组分析(表2),显示新发房颤亚组患者左心房内径明显小于非新发房颤亚组[ (40.0±5.9) mm vs (45.0±6.8 )mm,P<0.00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s)

注: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CEI/AR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CCB:钙拮抗剂。1 mmHg=0.133 kPa

?

表2 心房颤动组患者临床资料亚组分析(±s)

表2 心房颤动组患者临床资料亚组分析(±s)

注: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CEI/AR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1 mmHg=0.133 kPa

项目 新发心房颤动亚组 (n=83)非新发心房颤动亚组 (n=189) P值 项目 新发心房颤动亚组 (n=83)非新发心房颤动亚组 (n=189) P值年龄 (岁) 70.0±10.5 69.7±9.2 0.788 血白蛋白 (g/L) 40.8±3.5 41.1±4.1 0.487男性[例(%)] 46 (55.4) 85 (45.0) 0.113 血尿酸 (μmol/L) 360.0±26.5 353.8±25.7 0.707体重指数 (kg/m2) 27.3±5.3 26.2±4.0 0.064 血肌酐 (μmol/L) 75.9±18.4 77.8±19.4 0.810血压水平 总胆固醇 (mmol/L) 4.5±1.0 4.5±1.1 0.852收缩压 (mmHg) 163.8±22.0 164.0±21.8 <0.943 甘油三酯 (mmol/L) 1.5±0.6 1.6±0.7 0.548舒张压 (mmHg) 87.0±14.3 86.0±13.6 0.594 HDL-C (mmol/L) 1.1±0.3 1.1±0.3 0.976脉压 (mmHg) 76.8±19.1 78.0±18.5 <0.632 LDL-C (mmol/L) 2.4±0.8 2.4±0.7 0.913高血压病程 (年) 12.4±4.3 11.9±4.1 0.742 超声心动图指标<1 年[例(%)] 7 (8.4) 12 (6.4) 0.647 左心室射血分数 (%) 59.7±3.0 58.0±6.0 0.016 1~4.9年[例(%)] 12 (14.5) 39 (20.6) 0.187 左心房内径 (mm) 40.0±5.9 45.0±6.8 <0.001 5~10年[例(%)] 16 (19.3) 35 (18.5) 0.762 室间隔厚度 (mm) 10.0±1.2 10.7±1.3 <0.001>10年[例(%)] 48 (57.8) 103 (54.5) 0.599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mm) 45.8±4.4 47.8±5.4 0.001实验室检查 左心室后壁厚度 (mm) 9.8±1.1 10.4±1.7 0.011血红蛋白 (g/L) 139.6±19.0 138.9±16.1 0.740 药物 [例(%)]血小板计数 (×109/L) 199.0±46.2 197.8.5±51.6 0.860 ACEI/ARB 33 (39.8) 78 (41.3) 0.816平均血小板体积 (fl) 13.6±1.0 13.1±1.0 0.204 β受体阻滞剂 42 (50.6) 106 (56.1) 0.405血小板分布宽度 (%) 14.2±2.1 14.3±2.2 0.605

将表1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协变量,以房颤发病与否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表3):年龄(OR=1.054,95%CI:1.033~1.076,P<0.001)、脉压(OR=2.518,95%CI:1.728~3.668,P<0.001)、 平 均 血 小 板 体积(OR=1.115,95%CI:1.005~1.238,P<0.040)、左 心 房 内 径(OR=1.202,95%CI:1.153~1.252,P<0.001)、 总 胆 固 醇(OR=0.727,95%CI:0.589~0.896,P<0.003)、ACEI/ARB(OR=0.505;95%CI:0.327~0.781,P=0.002)、β 受 体 阻 滞 剂(OR=0.466,95%CI:0.305~0.712,P<0.001)与高血压病患者合并房颤独立相关。

表3 影响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在本研究中,我院高血压住院患者的房颤的患病率为32.7%,10.0%的患者为新发房颤,略高于Consuegra-Sanchez等[9]一项针对4 28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前瞻性研究中的9.8%,与Krittayaphong等[10]针对亚裔人群的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的34.6%类似。

收缩压升高和脉压增大是反映动脉血管硬化程度的有效指标[11],可导致心室收缩负荷增重[12]、心室肥大[13]和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14],引起心肌纤维化和心房电重构并最终导致房颤。Mitchell等[15]发现,在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脉压每升高20 mmHg,房颤发病率增加26%,提示加强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监控,积极控制脉压水平可以显著降低其房颤的发病风险。

有研究表明,超声心动图的相关指标如左心房扩大[16]、室间隔增厚[17]、舒张功能降低[14]与房颤发病明显相关;心房扩大的电生理特征是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传导时间延长和不应期的离散度增加,易产生多种折返机制而最终导致房颤的发生[17]。本研究显示,左心房内径与高血压患者存在房颤独立相关,而新发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径小于长时间房颤患者,提示对高血压患者而言,积极控制血压,预防心肌重构可能显著降低房颤的发病风险。

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与非房颤组患者相比,房颤组患者年龄更大,进一步的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高血压患者房颤发病的独立相关因素(OR=1.054, 95%CI:1.033~1.076),这与以前多项研究结果类似[18-19],因此加强对高龄高血压患者的早期关注对预防房颤的发病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中我们发现,房颤患者血清总胆固醇浓度较低,关于血脂与房颤发病的关系在早前的研究中出现相互矛盾的结果[20-21]。有学者将胆固醇越高越不容易发生房颤的现象称为“胆固醇悖论”,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推测可能是血脂水平影响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及心肌细胞的兴奋性,而胆固醇可以调节参与房颤发生的离子通道的功能[22]。

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合并房颤的比例较高,与高龄、高血压病史时间长以及收缩压和脉压高有关。新发房颤的患者左心房内径明显低于长时间房颤的患者,提示对于高血压患者积极控制血压,可以预防房颤的发生,进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临床预后。

猜你喜欢
脉压亚组内径
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构建德阳地区健康儿童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内径Z值的研究#
不同煎煮方法及时间对炮附子配伍大黄治疗阳虚型便秘的效果及对心脏的影响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微小RNA-145、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mRNA水平变化及诊断价值研究
监测血压,脉压差莫忽视
血浆Lp-PLA 2水平评估冠心病患者病情及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
脉压异常需要治疗吗?
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正文见第45 页)
高压、低压和脉压,哪个异常更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