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东
(云南医药健康职业学院,云南·昆明 650106)
2018年9月,是首批”零零后”进入大学校园的日子,“世纪婴儿来了”,他们会给目前现有的大学教育带来何种冲击,是每一名高校工作者思索的问题。”零零后”进入大学,他们有什么特点?在各种场合的讨论中,比较一致地得出了”零零后”的某些共同征:网络原住民,手机酷爱族,信息来源广泛,思维活跃[1-3]。”零零后”也称“世纪宝宝”,今年正是他们进入大学的高峰,他们一出生即迎着网络的兴起,并随着网络的兴盛而成长,与70、80、90后相比,称他们“网络原住民”毫不为过。
2017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纪录片《零零后》[4],摄制组从2006年开始在一所幼儿园跟踪记录了十多位00后的孩子,记录一直持续了十年。孩子们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十年过去,时间改变了他们的外貌,赋予了他们独立的思想和自主的行动。他们将如何突破青春的困惑?他们将怎样选择未来的生活?这是中国唯一长时间记录孩子成长的纪录片,用影像探索00后的孩子有着怎样的成长秘密。纪录片展现他们十年的成长,凸显时间的力量。
“网络原住民”们确实有无可比拟的优势:首先是信息来源广泛,知识获取相对容易、成本更低,如果能善用网络工具,加上自己会思考、善自学,将无往而不胜;其次是思维活跃,因为网上论坛、贴吧、QQ、微信的传播助力,使他们能够获得各方面的声音、各种观点,促进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如果教师能善加利用,可以活跃课堂、增进教学效果。这些都是”零零后”的优势。
但是,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全面考虑问题,零零后“网络原住民”的标签固有其优点,也必有其缺点,如果教育者不重视这些缺点,必将为其所困、为其所惑,最后为其所废。实际上,”零零后”们首先进入了一些职业院校,给职业教育管理也带来了新的冲击[5,6],还有部分高中教师的困惑也可资借鉴[7,8]。甚至在中央电视台2017年播放的纪录片《零零后》中,也重点谈到了多个家庭面临的“零零后”教育难题[4]。本文将”零零后”进入大学对高校教育理念带来的冲击,归结为三方面问题,并试图给出相应的教育方案。
问题描述:网络是知识的海洋,在海洋里游泳,浪花虽多,但每一朵都只能是某个局部,或某个方向,即一个知识的碎片。特别对于尚未成年的”零零后”来说,很容易产生类似“盲人摸象”的错觉,在缺乏社会实践的情况下,很可能把局部真理全局化、个别现象整体化。
思考:系统化是唯一的教育之道。系统化也正是高校教育必须完成的终极任务,制作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将专业知识通过完整、均衡、系统地传递给学生,同时将对社会的完整、正确认识贯彻进去,才能完成这个任务。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时常灌输碎片化知识没用、系统化知识重要的理念,将每一门课程、每一堂课、每一次讲座系于系统化的链条上,才是正确的教学之法。在当前这种知识爆炸的时代,坚守系统化的思路,才能有所成就。
问题描述:网上论坛、贴吧、QQ、微信,各种观点呈现、碰撞、冲突,甚至有部分反伦理、反社会、反政府的言论在网上狂飙,给尚未成年、尚无明辨力的”零零后”们带来巨大的迷惑、欺骗和冲击,重压之下,很容易产生或从众、或茫然、或狂噪的心理,继而成为不良舆论和不当言论的俘虏,极可能从中产生问题少年。
思考:坚持正确有效的舆论导向,特别是在高校教育上坚守正确的方向、正向引导,将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重要位置,这是高校老师必须具备的使命担当。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让学生被“带偏”的倾向正常化,适当纠偏是教师应尽之务。当然一定程度上净化网络环境和规范网络言论,设置一定的言论底线,也是必由之路,代表着社会的成熟。
问题描述:网络的发展、信息的泛滥和网游的普及必定将“原住民”们牢牢卡在电脑旁、盯在手机上,由此带来他们眼高手低、口手不一的缺陷,缺少实践的时间、实践的途径和实践的方法,大学之前的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没有传授实践之道的老师,更加重了”零零后”们“缺实践”的问题。
思考:大学教育是专业化的教育,是工作前的职业教育,尤其对应用型高校来说,实践技能具有重中之重的地位,加强实验、实训和实践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除了加强实验设备、实训器材的配备外,还应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一方面带着学习的姿态去了解社会、亲近社会,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见习或参观等方式尽早接触未来的工作环境,由此让学生知道自己该学什么、该如何去学。
“零零后”进入大学,带来的冲击还很多,此处仅列出其中几小叶,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其中的大道理,值得我们每一个深思,集思广得,更有益于大学教育理念的深化,若能找到更有效的教授之道,将更好地促进大学教育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