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造口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

2019-03-04 21:03:18邱少蕾黄金枢武江华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19年10期
关键词:肠造口造口延续性

刘 玲, 邓 岚, 邱少蕾, 黄金枢, 武江华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00)

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其发病率位居消化道肿瘤的第二位,肠造口手术是改善直肠癌患者的排便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1-2]。肠造口手术不仅使患者的身体形象发生了改变,还对其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等造成严重影响[3-5]。在当前平均住院日缩短的背景下,肠造口患者在院期间适应和学习造口护理的时间有限,大部分的康复需要在院外进行[6]。延续性护理指通过一系列的行动设计,如电子邮件、信函、电话、居家护理服务等方式,以确保患者在同一健康照护场所(如医院的不同科室)及不同的健康照护场所(如从医院到家庭)受到同等水平的协调性与延续性的照护,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延伸至社区及家庭,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7-9]。本文对肠造口患者延续性护理的需求、具体形式和内容、应用效果及面临的问题进行总结,旨在为肠造口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改善其生活质量。

1 肠造口患者出院后延续性护理需求

肠造口患者出院后初期缺乏有效、便捷的途经获取造口维护相关专业知识,导致其很难应付治疗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10]。调查显示,有93.75%的患者在出院后希望能够得到延续性护理服务[11]。研究[12-13]表明,护理技巧需求、造口并发症指导需求、日常生活指导需求、心理需求、社会需求、性生活需求为肠造口出院患者的主要需求。亦有研究[14-15]表明,造口患者家属也存在较大的护理需求,包括造口技能和知识培训、照护者心理护理需求。因此,出院后肠造口患者及其家属存在造口相关方面的知识和心理护理需求,临床医护人员不仅要满足患者的需求,同时也要关注患者家属的需求。

2 肠造口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形式及内容

延续性护理模式的建立和实施已成为国内外医疗护理服务的发展趋势。参照国外肠造口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模式,结合国内目前的医疗实际情况,将肠造口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模式的主要形式归纳为电话随访、家庭访视、网络信息平台、医院-社区一体化护理等[16-18]。

2.1 电话随访

造口护士的电话随访已被证明是促进出院早期造口患者适应的有效方法[19]。研究[20-21]显示,实施电话随访的护士应至少有5年的临床经验,干预时间为出院后1周、6周、3个月、6个月,内容包括评估患者、问题解答、健康教育及情感支持。Williamson等[22]质性访谈表明,电话随访具有方便、个性化等优势,肠造口出院患者能很好地接受电话随访。

2.2 家庭访视

家庭访视是指发生在家庭环境中的访视人员与家庭之间的互动过程[23],因其可与患者面对面交流,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效果最为显著。已有研究[24-25]证实,采取由专业护士主导的家庭访视,每月1次,每次30~60 min,给予患者造口袋更换的技巧、不同时期造口产品的选择、肠造口周围皮炎处理等健康指导,可有效改善造口患者生活质量,强化其自我护理能力。但由于我国护理资源缺乏、医务工作者访视时间有限、访视成本较高、未制定规范的家庭访视流程等因素,家庭访视在国内的开展存在一定的困难。

2.3 网络信息平台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平台成为实现肠造口出院患者的延续性护理的主要形式。吴玲等[26]设计开发了肠造口居家护理平台手机应用程序,即患者出院后第1次更换造口袋时与患者进行平台互动1次,出院后第1个月每周至少互动1次,第2~3个月每2周至少互动1次,第3~6个月每月至少互动1次,由工作经验3年以上的造口治疗师根据患者在平台上反馈的情况做出评估并提出解决办法,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出院后6个月造口皮肤周围状况良好,说明网络信息平台的应用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这与王莲莲等[27]研发的“信息化造口教育平台”研究结果相似。但网络信息平台干预限制了部分网络操作困难的老年患者,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在选择此种干预形式时要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次的需求。

2.4 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

社区护理是医院服务的延续。王斐等[28]实施的综合社区干预具体措施包括:建立患者管理档案转诊社区医院,社区护士定时进行家庭指导(每2周1次)及电话随访(共4次,出院后2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20~30 min/次),内容包括造口袋更换、并发症的观察与指导、心理支持及对社区护士指导的反馈,可明显减少肠造口患者的返院率。

3 肠造口延续性护理的应用效果

肠造口延续性护理的应用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失眠、便秘及生活质量[29-30]。研究[31-34]表明,延续性护理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等,可见延续护理可明显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患者出院后由于生理、心理及社会等多方面原因,医嘱及护理计划执行不到位,依从性不强是制约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预后和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对出院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饮食、用药、运动的依从性[35-36]。

4 肠造口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肠造口患者生存周期的延长,院外护理成为康复的主要场所,因此,患者对延续性护理的需量逐渐增大,与目前的医疗现状之间的矛盾将会快速突显,如社区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社区护士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岗位职责不明确、医护人员缺乏造口相关知识等[37-39]。此外,医疗水平有限、无专业造口治疗师、治疗权限受限是降低患者对社区医院信任感的重要因素[40]。我国社区护理的发展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因此,如何将肠造口出院患者的护理延伸至社区,解决医院、社区管理中出现的联动不足三级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性与协调性不佳的现状,从而形成肠造口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的良好循环;如何解决患者出院后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如并发症、日常生活、心理、社会支持及性生活问题等,降低其对患者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如何将延续性护理作为护理工作的一部分,加强造口专科护士培养,让社区护士成为延续护理的主力军,并使其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这些问题是肠造口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工作的重点。

目前,我国肠造口出院患者的延续性护理发展不完善,亟待解决的体制、机制问题较多。研究[41]表明,部分二级医院未开展延续性护理,主要原因有医院领导不重视、医务人员延续性护理意识不强、信息传递不畅、人力资源严重缺乏、缺乏专门的转诊协调员、缺乏政策支持等。这都给延续护理的实施带来很大的挑战,但同时为提高延续性护理水平带来了机遇。

5 小结

延续护理的实施不仅契合了肠造口患者的身心需求,也顺应了国家政策,在国内大范围实施势在必行,而肠造口延续性护理模式成功运营的关键则需要专业人员连续性的照顾、医疗机构良好的合作、延续护理服务体系的建立、政府的支持及患者与家属的参与,共同探索适应我国医疗体制的高质量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

猜你喜欢
肠造口造口延续性
普外科护士肠造口护理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多功能肠造口栓的设计及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
皮桥造口在预防性回肠造口临床中的应用及观察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延续性护理管理在回访中心的应用
武警医学(2018年10期)2018-11-06 07:04:46
肠造口护理中奥瑞姆护理模式应用效果研究
结肠造口并发症分析
不同支撑方式对袢式回肠造口的影响
上海举办造口护理义诊
上海护理(2012年6期)2012-04-12 15:55:03
小儿肠造口及其周围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