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儿童民间游戏的价值传承研究

2019-03-04 21:03孟庆艳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蒙古族民间民族

孟庆艳

(集宁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游戏是儿童在身心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种社会习得途径,对孩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智能手机的大面积普及,家长陪孩子一同玩耍的时间也在大幅度降低。民间游戏逐渐退出了儿童的视野范围。很多孩子整日与手机为伴,电子游戏成为其成长发展阶段的重要伙伴。这不仅不利于儿童民间游戏的传承与发展,同时游戏中所培养的心智和情感,是现代的数字技术所不能代替的。

一、蒙古族儿童民间游戏的内涵

在我国,对于民间游戏的概念虽然还未提出一个统一而权威的定义。但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分支来看,民间游戏主要指的是各民族中用来打发时间、娱乐消遣、传达情感的一种社会活动。蒙古族儿童民间游戏也正是这种用途。通过让儿童学习这些传统的民间游戏,在娱乐玩耍的同时还培养了孩子对本民族文化的一种认同感,在游戏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民间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在蒙古族的儿童民间游戏中,既存在智能类的游戏项目,也存在体能类的游戏项目,还有智能与体能的结合游戏。如:蒙古族传统的智能游戏帕尔吉游戏。根据人们的生活习性、民族传统,以蒙古族人赛马为原型创造出来的一种棋盘游戏。这种游戏之需要简单的材料就能进行,游戏规则虽然通俗易懂,但在实践活动中需要儿童进行一定的思考才能获胜,与此类似的还有西他日游戏棋。

在体能类的民间游戏中,有典型的打布鲁,踢毛毽和牛毛球,都是儿童通过一些肢体动作来进行玩耍的一种竞技游戏。在运动的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儿童的体能素质和身体协调性。此外,还有一些游戏是体能与智能的结合体。如蒙古族的海中亥,嘎拉哈,摔跤等游戏活动中,儿童不仅要提高身体的参与度,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才能很好完成。但在这些游戏中,有的更侧重于体能的训练,有的则更倾向于智能的提高,但无论如何,对儿童的身心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蒙古族儿童民间游戏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中国城市化脚步的不断加快。很多儿童从小生活在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市之中,对于蒙古族传统的民间游戏知之甚少。再加上家长对于孩子成绩的重视,对于游戏之类的活动总持有一些否定的态度。蒙古族儿童民间游戏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出现了断层。

1、电子设备的普及隔离了儿童对民间游戏的接触

随着智能手机和电脑的大面积普及,互联网催生了一大批电子游戏的发展。儿童接触手机的年龄呈现越来越低的趋势,无论是学习还是游戏,很多孩子都完全依赖电子产品。在学校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大多也以网络游戏为主要话题。电子设备的普及不仅使儿童沉迷于虚拟的游戏世界难以自拔,同时,与传统的民间儿童游戏相比,它具有封闭性、刺激性和麻木性等特点。使儿童失去与周围人交流的能力的社会习得条件,通过虚拟的一种感官刺激,使其在特定的游戏规则中反复游走,约束了儿童与生俱来的想象力和天性。而且在电子游戏中,很多虚拟的场景远远要优于民间游戏的现实环境,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蒙古族儿童民间游戏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因此很难在儿童之间盛行开来。

2、城市化社会环境局限了儿童室外游戏的可能性

在过去,蒙古族人主要生活于广袤的草原和蓝天之间,家家户户相隔较近,蒙古包式的建筑在很大程度上拉进了孩子们的距离,民间游戏作为孩子们娱乐和消遣的唯一形式,因此发展较快,也很盛行。但在当代社会中,中国现代化城市的不断发展使过去那种低矮的蒙古包逐渐转变成红砖白墙,儿童游戏玩耍的草原也变成了宽阔拥挤的水泥路。这种生存环境的变化局限了儿童交往的社会范围。在狭窄的居室中,除了一些室内游戏和电子游戏外,别的活动根本无法施展开来。再加上家长对安全问题的考虑,很多儿童在没有陪同的条件下根本无法独自出门进行玩耍,种种局限导致孩子对于过去的传统游戏文化无从了解,无处实践,因此也就提不起兴趣来。

3、起跑线式教育抢占了儿童游戏的时间和精力

中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催生了很多起跑线式的教育模式,从幼儿启蒙到义务教育阶段之间,很多机构的开办是专门为儿童的文化教育设置的。如幼小衔接、小中衔接等,儿童除了本身需要接受的教育外还额外被添加了很多课程。这种繁重而紧密的教育模式大量挤占了儿童娱乐的时间。很多孩子对世界的接受和认知往往是从课本和老师的教育中得知的。对于游戏的感知逐渐下降,直接导致了民间儿童游戏的断层和缺失。在蒙古族儿童民间游戏中,不仅需要孩子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对于这种社会性的群体活动更需要付出大量的情感,但现代化的教育模式和手段大大压榨了孩子解放天性、自我成长的过程和时间,通过现成的成长模板将儿童进行了批量化培养。

三、蒙古族儿童民间游戏传承的价值

民族文化的发展是由多样化的民间艺术传承创造的。儿童民间游戏是蒙古族人多年来对社会生活、民族历史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通过对活动的参与,不仅使儿童在娱乐和玩耍中解放天性,自我成长。同时也通过游戏的方式很好地对其进行了启蒙教育,情感传达。

1、民间游戏中的民族情感需要传承

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不断强化,很多西方文化也逐渐被国人所接受。尤其在电子设备的应用中,很多中国的儿童开始慢慢接受西方的游戏文化。如万圣节的盛装打扮,不仅流行于孩子之间,一些学校也开始组织学生进行类似的表演活动。而对于中国民间游戏的开展,却鲜有人进行关注。这对于塑造儿童阶段孩子的民族观而言,具有很大的干扰性。如蒙古族文化中的竞技游戏,是古代先民对人类本身的一种敬畏和表达,通过在游戏的过程中培养人们不怕困难、勇敢坚强的精神意志,这与当时的生存环境有关,存在一定的精神内涵。但在西方游戏文化中,很多游戏的来源于中国本土的发展格格不入,儿童对于其根源只知皮毛、不明就里,只是简单地被其新鲜感和刺激感所吸引,从而应用到生活中去。如果不能在游戏中加入我们少数民族自己的社会意识和民俗风情,那么它们就会逐渐被西方文化的观念所代替,淡化自身的民族意识,失去培养儿童民族认同感的先机。

2、民间游戏中的民族智慧需要传承

儿童,正处于一个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学习力和记忆力存在无限可能的阶段。而游戏作为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内涵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在蒙古族儿童民间游戏中,虽然很多游戏在设计之初并非未来开发儿童的智能和提高儿童的体能,但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些游戏确实在各个方面培养了孩子的智力和情感。同时在丰富多彩的民间游戏中,儿童可以通过游戏规则来获得对这个社会的认知,在游戏过程中,逐渐对人性有了一定的启蒙。通过游戏中的团结合作、激烈竞争来促进自我的成长。而且在游戏过程中,很多民族智慧的精髓可以通过娱乐的方式传递给孩子,比如蒙古族儿童民间游戏中的西他日游戏棋,通过对大场面的一种缩影,使儿童在棋盘中逐渐塑造格局的意识,以及培养长远发展的眼光。在体能游戏中,踢毛毽可以强化儿童的体质,从小进行身体的协调训练,对于未来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3、民间游戏中的民族特色需要传承

中华民族的形成是56 个民族文化在历史中不断求同存异的漫长过程。它不仅代表了统一而团结的民族力量,同时也代表着和而不同的民族特色。蒙古族儿童民间游戏的发展是其民族在草原上生存生活的一种提炼和保留,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在游戏中,很多游戏的产生是人们在生产力低下时期用来消磨时间、娱乐消遣的饭后活动。如摔跤,这种通过力量上的较量来散发热量、激发勇敢的意志,都是源于草原上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而在别的民族中,有的儿童游戏是以载歌载舞的形式来进行的。虽然在形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别,但这种特殊地域下的民族特色不仅记录了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性,同时也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和精神符号。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于这种民族特色的耳濡目染是其未来在生活工作中个人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向来都是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因此在蒙古族儿童民间游戏的传承中,民族特色也是其需要传承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结论

各少数民族的发展决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走向,而儿童作为中国的未来,不仅要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同时也需要具备强烈的民族情感。在蒙古族儿童民间游戏的传承中我们可以看到,民间游戏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启蒙作用。因此要注重传统民间游戏的传承,拉进儿童与自然社会的距离,真正从自我发展中找到人生的价值。

猜你喜欢
蒙古族民间民族
我们的民族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