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涵江区涵西幼儿园
陈雪华
主题活动已成为当前幼儿园课程内容呈现的一种主要活动形式。主题活动以幼儿的兴趣、需要、经验、能力为出发点,运用整合的方法将各领域的内容有机联系起来,从而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我们在课程整合观理念的指引下,将乡土文化有效整合于主题活动中。那么,如何开展乡土文化主题活动呢?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积累了点滴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
我园位于城乡交界处,有着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每逢传统节日,总能看见幼儿分享喜悦、畅谈感受。对于节庆文化,幼儿有了一定的经验且感兴趣,这为教师开展乡土文化主题活动提供了基础。如热闹的元宵节后,元宵节的喜庆及带给幼儿的欢乐还在他们的脑海中萦绕。幼儿津津乐道于“元宵节”这个话题,还带来了许多自己家过元宵节的照片与视频,而其中的“元宵游灯”视频引起了全体幼儿的注意,唤起了大家的共鸣,于是,我们生成了主题活动“欢欢喜喜来游灯”。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乡土文化主题环境的创设不但要呈现出乡土化、人文化,更要体现生活化、教育化特色。
幼儿感受环境的能力是很强的,环境的变化能够充分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因此,教师首先要丰富自己的乡土文化经验,更多、更系统地了解有关春节“莆田游灯”的民俗民风,结合视觉艺术,引导幼儿进行主题环境的创设,如挂灯笼、贴年画、贴对联等。加工与升华后的乡土文化氛围能促进幼儿产生积极的审美体验。为了进一步梳理幼儿对游灯的见闻感受,我们开展亲子收集活动,把假期中与“游灯”亲密接触的全过程,以照片、视频或实物的形式带进班级,让幼儿回忆再现游灯活动的场景。“童言稚语——话游灯”墙面版块,成了幼儿与家长常驻足阅览的地方。随着幼儿对“游灯”认知的不断深入,他们对“游灯”的好奇心越发强烈,于是“我们为什么要在元宵的时候游灯?”“花灯是怎么来的?”等问题应运而生。为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支持幼儿的探索行为、鼓励幼儿探索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我们结合主题的进展分别创设了“游灯的来历”“我家的花灯”“我制作,我快乐——自制花灯展”“我们的游灯表演”等展板,以便幼儿更直观地了解家乡元宵游灯表演的民俗风情,感受家乡浓厚的人文气息。
区域活动是主题活动开展的补充与延伸,它为幼儿提供了个性化发展的平台。开展主题活动“欢欢喜喜来游灯”的过程中,我们将有关元宵节的各种材料投放到活动区中。语言区中,我们投放了幼儿自制的图书《我家的元宵节》《美丽的花灯》等,而自制图书《美丽的花灯》马上引起大家的注意:“哇,真美呀!”“这是花灯。”“我们家闹元宵时也有……”“对,还有龙灯、福娃灯。”……幼儿积极地讨论、欣赏各种花灯的造型美、色彩美,异常兴奋。创意体验区中,结合花灯展,我们投放大量的制作材料,鼓励幼儿自主设计、绘画、拼插花灯,同时还以“串串花灯大比拼”的形式,让幼儿通过操作比比谁制作的花灯造型更美,在做做玩玩中体验动手制作花灯的乐趣。欣赏区里的各种游灯视频不仅活化了环境,也成了幼儿模仿表演的重要参考;表演区里的花灯、锣鼓等促成了幼儿一展游灯风采……一系列的活动区游戏,让幼儿充分感受了民间乡土文化的魅力,激发了幼儿对家乡的热爱。幼儿也在主动学习中发展了个性,传承了家乡的乡土文化。
主题活动的开展是开放式的探索过程,是幼儿通过不同方式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幼儿园主题活动与乡土文化整合的教育,应该是循序渐进的。我们把主题进程变成幼儿自己主动探索、获取经验的过程,从而不断丰富主题活动内容。
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我们将生活中富有浓郁气息的乡土文化融入主题课程中,并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预设了主题推进计划:第一阶段让幼儿通过看看讲讲,感受元宵节的热闹与喜庆气氛,初步了解元宵游灯是莆田的民俗活动之一;第二阶段引导幼儿分享游灯的各种趣事,并欣赏各种形态不一、造型独特的元宵花灯,感知花灯的美;第三阶段通过手工制作及游灯体验活动,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元宵游灯的热闹及愉悦的心情等。在实际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没有因事先的预设形成思维定式,而是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适度、适时调整内容,构建一个动态、系统的主题活动。
乡土文化主题活动是一种参与体验式的活动。它不仅是师幼共同探索乡土民风民情的过程,更是重现场景与体验感受的过程。教师应追随多数幼儿关注的问题,不断推进主题进程。主题活动“欢欢喜喜来游灯”的开展,引发了幼儿一系列的童言稚语“话游灯”。有的幼儿说:“灯笼连起来长长的,像幼儿园里小班弟弟妹妹们开的小火车一样。”有的幼儿说:“游灯时,灯笼一闪一闪的,像天上的小星星。”有的幼儿说:“会发光的灯像太阳公公发出来的光。”还有的幼儿说:“看起来像一条长长的龙,歪歪扭扭的。”……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述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或经历过的游灯情景。此刻幼儿的兴趣高涨,那怎样让他们的兴趣持续下去呢?我们和幼儿一同分享他们带来的实物花灯,并欣赏大班哥哥姐姐制作的花灯,感受花灯造型的多样与色彩的绚丽。幼儿有了感性经验后,我们便结合领域活动,引导幼儿探究花灯。 如在观察活动中,幼儿通过对花灯造型、图案的观察,发现了有动物彩灯、宫灯、蘑菇灯……不同的花灯代表着不同的美好寓意。观察之后,很多幼儿向教师主动要求:“老师,我把它画下来好吗?”“我要设计一盏属于自己的花灯。”……于是,我们趁热打铁,及时为幼儿提供创作材料,支持幼儿富有个性的表达。小蕊说她最喜欢莲花灯了,所以她设计了一盏独特的莲花灯;明明说闹元宵时妈妈给自己买了佩奇灯,她就设计了可爱的小猪佩奇灯……幼儿在看看、做做、玩玩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花灯的美丽。当一盏盏美丽的自制花灯呈现在幼儿的面前时,“游灯大行动”就水到渠成地开始了,快乐的“游灯会”在我们幼儿园上演了。
我们注重各种教育资源的充分开发、有效整合,使幼儿从小了解、感知、体验、认同优秀的乡土文化,并爱上传统文化。
开展主题活动“欢欢喜喜来游灯”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讨论、参观、调查、制作、亲子活动等多种形式,引领幼儿在主题中不断地去体验和探究。我们请家长带领幼儿利用周末的时间参观花灯作坊,让幼儿欣赏不同花灯的精湛工艺,并了解不同的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实地参观,激发了幼儿动手参与制作的兴趣,也自然引出了亲子共同制作花灯的活动。多感官的参与,让幼儿获得了真实、感性的体验,也对传统民间工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家长资源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资源。开展主题活动“欢欢喜喜来游灯”的过程中,幼儿获得了有关游灯的经验之后,他们的兴趣更加浓厚了。然而,游灯并不只是单纯地提着花灯走走,还包括舞龙舞狮、敲锣打鼓……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教师也缺乏相关的经验。于是,我们特意请来了家长当助教。家长助教的参与,为幼儿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家长首先为幼儿表演了游灯的基本动作,如舞龙舞狮的站位、基本步伐……幼儿在与同伴的讨论、分享及家长助教的引导下,逐渐熟悉了基本动作,并跃跃欲试。当一切准备就绪,家长助教引领的游灯队伍犹如一条长龙,幼儿手中提着灯笼,与同伴分享着快乐,脸上洋溢着笑容。
乡土资源无穷无尽,它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幼儿在乡土文化主题活动中,不仅能体验乡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在自己乐于学习的生活课程中发展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