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口腔医院,安徽 合肥,230001)
替牙期是儿童牙弓生长发育以及颌骨生长的重要时期,替牙期的错畸形不仅造成美观,发音,咀嚼,咬合等问题,也会造成恒牙期矫正的难度。现代化进展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导致龋病和错颌畸形的发生[1],同时由于现代工业化进展导致环境的改变,导致呼吸问题的发生,比如过敏和哮喘的发生,饮食习惯的改变包括软食,吞咽方式的改变[2,3],张口呼吸和奶瓶喂养引起狭窄的上颌[4]。在6~10岁错畸形的患儿中大约90% 有口腔不良习惯[5]。本文对于替牙期不良习惯的患儿进行早期干预,改善错畸形的程度,减轻正畸难度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选取2016 年3 月~2017 年10 月在我院儿科门诊年龄在7~9周岁的患者40 例(男9例,女31例),40例中错畸形包括反3人、牙列排列不齐18人、深覆、深覆盖17人及开2人。
全景片、头颅定位侧位片,取口腔初诊模型。纳入标准:1.乳牙和恒牙无数目,形态,大小,结构异常,无多生牙。2.无口呼吸,无鼻炎,腺样体肥大和扁桃体肥大经治疗后可以进行正常鼻通气。3.检查舌系带和唇系带是否附丽过低。有影响舌体上抬的舌系带和上切牙间隙的唇系带应尽早行系带延长术。4.让患儿进行吞咽,看患儿唇部周围肌肉的变化以及舌体位置。记录患儿的口腔不良习惯:咬唇习惯,吐舌习惯,吞咽异常,咀嚼异常等。5.患者家长知情同意并配合诊疗。
取模后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根据模型和测量结果选择合适的萌出诱导器,对于口周肌功能异常的患儿设计不同的肌功能操并让家长监督用记录本进行记录(表1)。
戴上萌出诱导器有三个注意事项:舌尖放置在诱导器的小舌顶上,牙齿一定在诱导器的牙槽沟内,闭上嘴唇,用鼻呼吸。诱导器的远中应能完全盖上最后一个磨牙的远中或者牙冠的2/3以上。要求患儿日间戴用2h 以上,这2h可以分开也可以连续。睡觉整夜佩戴,如果早期嘴唇不能闭上可以用唇贴贴上。每天佩戴10h以上。每月复诊一次,带诱导器和记录本。检查患儿肌功能操训练情况和矫正器有无损坏。3~6个月根据患儿情况更换诱导器。本组40 例在治疗8~20 个月时,前牙牙列拥挤,反,深覆、深覆盖,开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面型改善,结束治疗,平均治疗时长为15个月。
表1 肌功能训练操
矫治前后每个患者均进行X 线头影测量记录,所有项目测量均由同1名临床研究者完成,治疗前后指标应用SPSS22.0 统计软件,采用配对t 检验分析组内前后差异,检验水准为α=0.05。
治疗后SNB 增加,SNA、ANB、U1-NA 减小,L1-NB 增加,下颌平面角FH-MP 增加,以上指标改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上前牙唇倾度减小,同时下前牙唇倾度有一定增加。治疗前后头影测量结果硬组织的改变比较见表3。
患儿,女,8岁,由于腺样体扁桃体肥大夜间打鼾手术摘除后依然张口呼吸,牙列不齐如图四,来我科就诊,上唇不闭,吞咽时舌低位,颏肌紧张。佩戴牙齿萌出诱导器,唇肌,舌肌,颊肌训练一年后如图五,无张口呼吸,牙列无拥挤,上唇闭合,舌位正常。15个月后,停戴牙齿萌出诱导器3个月后如图六,继续唇肌,舌肌,颊肌训练,无口呼吸,牙列无拥挤,上唇闭合,舌位正常。
表2 儿错畸形与不良口腔习惯的相关性n(%)
表2 儿错畸形与不良口腔习惯的相关性n(%)
错 畸形类型及不良习惯 口呼吸 咬唇 吮指 吐舌习惯及吞咽异常咀嚼异常 合计反1 2 3牙列不齐 5 4 2 6 1 18深覆 深覆盖 4 7 3 2 1 17开2 2合计 10(25) 11(27.5)5(12.5)12(36)2 (5)40
表3 治疗前后头影测量结果硬组织的改变(n=40,±s)
表3 治疗前后头影测量结果硬组织的改变(n=40,±s)
指标 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 P SNA° 80.6±2.1 80.1±2.0 -0.5±2.0 0 SNB° 76.2±2.2 78.1±1.5 2.0±2.0 0.024 ANB° 4.4 ±2.3 2.5±1.7 -2.0±2.0 0.00 NP-FH° 82.7±2.5 83.4±1.7 0.7 ±2.1 0.013 NA-PA° 11.3±2.6 10.8±2.5 -0.5±2.5 0.00 FH-MP° 30.5±3.6 31.1±2.9 0.6±3.3 0.036 Y轴角° 66.5±3.2 65.8±5.1 -0.7±4.5 0.00 U1-SN° 107.8±5.8 105.7±4.7 -2.1±4.9 0.012 U1-NA° 26.8±2.7 23.8±4.1 -3.0±3.0 0.041 U1-NA(mm) 4.4±2.4 3.4±2.9 -1.0±2.5 0.00 U1-L1° 123.0±4.6 122.4±6.1 -1.0±5.0 0.033 L1-MP° 92.7±6.4 94.6±7.2 2.1±6.6 0.00 L1-NB° 35.5±4.0 36.3±5.2 0.8±4.5 0.00 L1-NB(mm) 7.3±2.1 7.8±2.6 6.1 0.5±4.0 0.00
图1
图2
图3
牙列不齐的主要原因儿童食物精细,咀嚼力弱,导致颌骨发育狭小,而且早期乳牙龋病发病率高,间隙丧失,恒牙萌出后,颌骨发育不足[17,8]。通过咀嚼肌,唇肌,舌肌的练习,可以早期预防,本文中患儿的年纪均在8岁左右,通过牙齿萌出诱导器的早期干预对于牙列不齐取得不错的临床效果。
早期矫治并不能取代恒牙列期的正畸综合矫治[18],咬合不良时利用牙齿生长发育的优势,干预并修复错畸形,降低正畸治疗难度与正颌手术机率[19]。同时,通过肌功能训练针对性的练习可以改善错畸形程度并能稳定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