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娇
【摘要】文章立足高等教育成本预算、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和成本评价四个方面来分析我国公办高校教育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今后我国高校还需要强化预算管理,增强预算控制力;统一实施“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成本管理制度;加大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力度,实施全面监督机制。
【关键词】公办高校;成本管理;权责发生制
“高校教育成本管理是指管理人员针对高校既有的一个教育资源,对在培养受教育者的过程中所消耗的教育资源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通过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科学的管理,达到节约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高校教育成本管理是对高校资源的管理,它对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办学效益有关键作用。教育成本管理,可以使高校在满足正常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前提下,让高校资源得到充分、合理、有效的使用,让资源充分发挥应有的价值。
但目前我国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和管理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原因可能在于我国公办高校资金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公办高校不用考虑如何合理使用资金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不考虑盈亏情况,因为它们不会存在像企业面临“经营不善”而导致亏损、破产的风险。在这种状况下,大多数公辦高校都缺乏教育成本管理意识,教育成本管理在公办高校中得不到重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对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当前我国各高校都在积极进行“双一流”建设,进行教育成本管理能够促进我国高校在有限资源的环境下取得最大的发展。通过教育成本管理,我国公办高校可以提升学校整体成本管理水平,让国家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提升高校办学经济效益,减少高校不必要的支出与资源的浪费,增加人才培养的费用,实现高等教育的社会效益。
一、中国民办高校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等教育成本管理的环节可以分为高等教育成本预算、高等教育成本核算、高等教育成本控制和高等教育成本评价。”公办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属于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本研究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反思我国民办高校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高校成本预算能力不科学
目前公办高校财政管理人员往往以上一年的支出作为下一年的预算基础,这样就会导致今年的预算可能会大幅度多于或少于实际支出的状况。由于学校每年都会遇到一些新状况,比如学校基础设施发生巨大变化,购买设备,引入教师等因素,并且这些因素都是不确定的,所以进行高校成本预算比较困难。此外,学校在建设一些大项目时,往往缺少全面而科学的预算,或者出现中途停工的状况。面对众多的资源,如果不能进行科学的预算,可能会导致资源的浪费,使用效率低下。
(二)高校成本核算制度不统一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还没有建立起规范的、科学的成本管理制度,但有相应的文件规定不同的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是收付实现制,《高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试行)》规定以权责发生制为主进行高校教育培养成本核算。可以看到目前我国公办高校存在两种核算制度,这两种制度导致的核算方式是不一样的,进而高校在收集教育成本资料时,出现教育成本的不对应现象,因此不易准确计量教育成本,教育成本管理难以进行。由于制度的不明确,各高校之间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科学的核算方法,导致各高校之间的成本根本无法比较。
(三)集中财政管理,忽视单项收入与支出
目前我国公办高校主要采用的是一种集中式财政管理模式,表现在高校注重教育经费总收入和总支出,政府完全控制高校资金的预算、拨付和使用。所以人们比较关心教育经费使用的合法性,忽视其效率性。国家也比较注重经费总的使用状况,而对单项的收入与开支关注较少,这就导致人们比较关注占比大的部分,忽视了对占比小的关注。在这种“收—支—余”的管理下,公办高校不会考虑资金的收益与效率问题,管理人员也不会关心成本的效益,从而导致学校管理人员缺乏教育成本管理和节约成本的意识。
(四)高校成本评价机制不健全
高校教育关系到每一个公民的切身利益,我们作为其中的参与者,有权利知道我国教育资源的使用状况以及培养一名大学生所花费的费用,这样可以给大家是否上大学提供一个科学的依据,以避免盲从性,也可以为国家教育经费的支出提供一个参照。但目前社会大众对高校培养一名大学生所花费的资源是不清楚、不明确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高校教育成本信息公开度不高,并且公开的信息比较综合,不具体,不全面,不精确,社会大众根本不知道甚至不太了解我国高校财政拨款具体花费在了什么地方,就连身处其中的学生可能也不太清楚。总之,社会无法获取明确具体的高校教育成本信息,也就无法进行明确的监督,监督工作表面化,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处理措施,导致高校教育成本管理难以进行。
二、高校成本管理的措施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公办高校教育成本的管理是提升办学质量的关键举措。针对以上四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以下措施。
(一)强化预算管理,增强预算控制力
面对我国公办高校成本预算能力不科学的问题,财务管理人员应该根据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办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预算。比如对于上一年没有完成的任务,管理者应重新计算这一任务继续实施的资金使用状况,讨论出相应的看法,而不是以上一年的支出作为下一年的预算基础。对今年计划完成的事情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资金预算,预算支出的项目既要合理,也要合算。同时,财务管理人员在进行预算编制时,要以国家财政总拨款为依据,在学校总收入的基础上进行预算,坚持量入为出、略有结余、合理合效的原则,以保证学校事务正常运转。为了实施成本管理、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财务预算必须具有指导性与约束力,高校管理人员需要以预算为依据,让每一笔经费都花得有理有据,防止乱用资源,增加教育成本。
(二)统一实施“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制度
“权责发生制”目前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很多学者都论述了它的好处,并且该方法已经在美、日等国高校成本核算中被广泛运用。国家规定自2019年1月1日起,所有行政事业单位都要实施统一的政府会计制度。这一规定为高校统一实施教育成本核算方法“权责发生制”做出了重大贡献。“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相比有巨大的优势,它可以针对教育成本核算的复杂性,跨越时间正确计算各个期间的收入和支出的费用,准确评价教育收益,也可以针对高校的一些固定资产进行合理分摊,科学地计算高校教育成本。
(三)建立科学、规范的成本管理制度
我国主要采用的是集中式的财政管理模式,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无须去思考资金的来源问题,只需要考虑如何分配教育经费,并且在实施过程中也不用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可以看到,高校在这一过程中实际上是一个被动者,资源的价值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与高校的切身利益关系不大,这导致了管理者对成本管理积极性的缺失。面对这一模式的问题,政府应赋予高校更大的自主权,让高校自己管理自己的资源,充分发挥高校主体性的价值。目前各高校都面临着财政资源不充足的困境,在这种状况下更需要发挥高校自身的主体性,实现高校自主发展。一所高校要发展得好,就必须要对自己的资源使用状况有充分的了解,并和其他高校的成本进行比较,才能发现自己资源使用的问题,进而找准改进的措施。各高校需要建立科学、规范的成本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管事管人,才会增强人们的节约意识,充分利用资源,实现高校更好地发展。
(四)加大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力度,实施全面监督机制
面对我国高校成本评价机制不健全的问题,高校应该接受社会的监督,定期向社会公开学校资源运作状况,接受群众的监督与批评。高校的三项职能是教学、科研、社会,所以高校资源的使用也需要围绕这些职能进行分布,通过社会的监督,可以让教育资源使用在合适的地方,减少不必要的支出。高校扩招后,学校的资金也有一部分来源于收取的学费,学生交了学费就有权利知道自己的钱用在了什么地方,对自己的培养贡献了多少的资源。学生以及社会既是高校的服务对象,也是高校出资的主体,高校有责任向社会公开其办学资源的来源以及使用状况。要实施全面的监督,我们可以设立独立的评价机构来对各高校的财务状况进行评审和公开,并进行比较。通过独立的评价机构搜集信息,首先可以保证财务信息的全面性、可信性,其次还可以保证财务信息的公布不被政府部门的控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通过信息的全面公开,进而实施全面的监督,公众对高校教育资源使用的监督才能变得有效。
“成本”是一项经济活动的基础,同样“高校教育成本”也是我们开展一项活动的基础。高等教育作为一项准公共产品,我们需要考虑它的经济效益与价值,需要考虑国家、社会、个人在其中投入资金的一个收益问题。但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成本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需要正确地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并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找出原因和对策,建立健全教育成本核算制度体系,以提高我国的高校成本管理的能力和效益,促進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办学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胡冰.高校教育成本管理研究[D].青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
[2]曹光四.高等教育成本核算现状的反思与架构的完善[J].江西社会科学,2005(12):200-204.
[3]武雷,林钢.论高等教育成本管理[J].会计之友,2016(07):10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