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经典,慢慢来

2019-03-02 02:17蔡燕
关键词:阿房宫赋六国论经典作品

蔡燕

在阅读中发现“自我”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经典作品犹如璀璨的星河,使我们目眩神迷、思接千载、情连九州。那么,中学生应该如何阅读经典呢?

朱光潜在《谈美》中提到了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木材商人持实用的态度;植物学家是科学的态度;而画家最纯粹,坚持审美的态度。

与此类似,现实中也有几类中学生。

第一类,持实用的态度。他们会比较文本在考试中的权重,“机智”地处理。《六国论》和《阿房宫赋》要求背诵,需反复记忆。同时,这两篇古文有助于积累文言词汇,更要多下功夫。而《荷塘月色》《林黛玉进贾府》这类经典文本,由于对考试“无用”而被抛诸脑后。这是考试的经济学,与木材商人的考量殊途同归。

第二类,持科学的态度。他们对经典文本条分缕析。《荷塘月色》是散文,探究“形散而神不散”;《祝福》《边城》是小说,找三要素;《六国论》是文论,分析中心论点……這当然是对的,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可是如果止步于此,完全以科学的眼光来看待充满生命力的作品,未免有买椟还珠之憾。

第三类,持审美的态度。他们对经典作品保有敬畏之心,细细地欣赏,慢慢地品味,故而常常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幸福感。这是一种生命的共鸣、心灵的涤荡,获得的喜悦远远超过解答题目的成就感。他们可以感受《荷塘月色》“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探寻《边城》“背后隐伏的悲痛”,欣赏《阿房宫赋》的才气纵横……

这三类中学生自有高下,你属于其中哪一类?

事实上,经典之作经历了时间的淘洗,依然熠熠生辉。我们有什么理由以傲慢的姿态、苍白的灵魂漠然置之呢?

如此,对待经典作品,尤其是经典的文学作品,可以慢慢品味,细细咂摸。就像面对一盘绝世佳肴,需调动多种感官,观其形,嗅其香,品其滋味,考其庖厨,思及自我。若仅为果腹,囫囵吞下,岂不大煞风景?

当然,由于学业紧张,部分同学某一时刻可能没有时间细细品味,这也不打紧。偶一随性,并无不可。关键要沉下心来,培养品读的能力,养成品味的习惯,提升对美的感知力,提高思想境界。如此,才不会辜负了经典。

同时,阅读经典作品,亦不能将其置于神坛之上顶礼膜拜。经典作品反映的是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作家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印记,可能有其局限性。例如,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女性的歧视,在强调自由平等的当下,无疑是不合时宜的,必须摒弃。同时,经典反映的是作家的思考,作为读者的我们,万不可失去自我,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的跑马场。

苏教版必修二《荷塘月色》《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边城》《六国论》《阿房宫赋》这六篇经典作品,引领我们感受文章之美。希望本次“大视野”的几篇文章能够带你品味经典灼灼其华的智慧。

猜你喜欢
阿房宫赋六国论经典作品
高中生用rap背《阿房宫赋》
读经典作品的体会
高中生用说唱形式背《阿房宫赋》
試述梵高经典作品
为什么读经典
浅析赋、比手法在议论文写作中的运用
“读议练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异文 训释词义
《阿房宫赋》修辞艺术举要
简说《六国论》之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