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超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每一次变革都会带来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在摧毁和重构传统工作岗位的同时,更多全新的岗位被创造出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使劳动者从简单重复的程式化工作中解放出来,能够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更具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上来。人们在享受科技进步尤其是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各项服务和便利时,更多地感受到其给传统行业带来的冲击与挑战。2017年AlphaGo在围棋人机大战中以3:0的比分击败世界排名第一的柯洁后,人工智能正式进入广大民众的视野,有关人工智能的“威胁论”更是甚嚣尘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心自己的工作岗位会被人工智能所替代。航运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行业之一,更是面临着人工智能带来的巨大冲击,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革命就是无人驾驶船舶的出现。
船舶无人驾驶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在船舶上的应用,与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的实现路径相类似。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近40年的发展,谷歌、Uber、百度等高科技企业已经取得巨大突破,接近于实际应用。而无人驾驶船舶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各国对于无人驾驶船舶的标准和定义不尽相同,目前出现的无人驾驶船舶主要由岸上控制站远程操作员控制船上决策系统来操纵船舶[1]。
国内外众多科研机构和公司之所以热衷于研究无人驾驶船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主要有以下三方面考虑:一是出于船舶安全运行的考虑。海上事故调查统计数据表明,全球80%的船舶安全事故与人为失误或驾驶不当等人为因素有关[1]。而无人驾驶船舶由于采用了先进的自动感知技术和智能决策系统,能够科学有效地剔除船舶事故中的人为因素,极大地降低发生船舶安全事故的概率。二是出于船舶运营成本的考虑。一方面,船舶运营成本中,船公司承担的船员相关费用占比12%~15%,随着人工成本持续上涨,这一比例还将继续上升;另一方面,考虑到船舶不配备船员或很少配备船员时,原本用于船员起居、工作的设施和场地就会被大大释放,从而提升船舶载货量,提高船舶载油量,降低船舶建造成本,船舶运营效率将得到进一步提升[1]。采用无人驾驶船舶,虽然在前期投入巨大,但是长远来看,依然可以为船公司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三是对领先技术的追求。目前无人驾驶船舶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抢占技术制高点,成为技术标准的制定者和引领者,将在今后的竞争中掌握更大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纵观全球无人驾驶船舶技术研究,欧洲无疑走在前列。2016年无人驾驶船舶技术研讨会上罗尔斯·罗伊斯率先发布AAWA项目白皮书,描绘了无人驾驶船舶的蓝图,将更多人的目光吸引到了这一领域[2]。国内对无人驾驶船舶的研究起步较早,但主要应用于军事和小型化船舶,且尚处在试验验证阶段,远洋大型船舶的无人驾驶技术研究尚未引起国家、大型船公司的足够重视,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成果,基础仍比较薄弱[3]。
不同于传统岸上工作岗位,船员具有鲜明的职业特征。船员在船工作期间,要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船上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远远比不上陆地,船员患上各种生理和心理疾病的概率明显高于陆上工作岗位,在船发生工伤的可能性也超过陆地其他普通职业,且在船发生突发状况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助。这一职业特征将随着船舶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而发生改变。无人驾驶船舶的核心是由船舶自主航行或由岸基人员远程操控船舶,船员将随着船舶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转化为“岸基”和“随船”两种类型,其中岸基人员将占多数[1]。岸基工作人员主要负责无人驾驶船舶的远程控制,将和陆岸其他职业一样,无须再随船“环游世界”,无须再忍受相对枯燥乏味的海上生活;随船工作人员主要负责船舶的应急操控和维修保养,不再按传统职能分为驾驶和轮机部门,借助于人工智能的辅助,可以显著降低船上工作强度,改善船上工作环境[3]。
无人驾驶船舶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没有船员跟船,但船舶配员岗位的减少将是一个渐进过程,并不会在短时间内急速实现。20世纪50年代,散货船刚起步的时候,2万吨的船舶需要配备30多名船员。随着技术进步,船舶自动化程度逐渐提高,水手机工岗位逐渐被机械替代,今天载货30万吨的远洋船只配员22人,半个世纪以来船舶定员人数减少三分之一。同时,随着船舶大型化发展,世界商船队结构进一步优化,大型船舶投入运营将对小吨位的老旧船舶产生挤出效应,船队运力增长主要体现为船舶吨位提高,而非船舶数量增长。在受到船舶总艘数和单船配员减少的双重影响下,船员岗位数量将进一步下降。
无人驾驶船舶集成了远程控制、卫星通信、人工智能、船舶制造等诸多领域的尖端科研成果,是一套全新而复杂的系统,在船舶内部结构、制造工艺、维修和日常保养方面与传统船舶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对无人驾驶船舶船员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重构船员的知识体系[1]。根据无人驾驶船舶技术的发展趋势,未来船员将划分为岸基和船基两个部门。岸基部门负责远程操纵,仅需2个驾驶员就能驾驶一艘远洋货船,对船员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其具有专业航海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船舶远程操纵技能、电子通信技术和气象海况预报等知识和技能;船基人员除需具备专业的航海知识外,也要能够掌握无人驾驶船舶各种船载智能化设备的操作管理技术,确保发生突发状况时能够应对自如。同时,除应对海盗等传统船舶安全威胁外,未来船舶还将面对黑客入侵之类的全新挑战。无人驾驶船舶在减少船舶配员数量的同时,相比传统船舶要求船员必须具备更强的综合素质、更广的知识面、更深厚的基础,尤其是要求高级船员具有跨专业的知识和能力[2]。
以国内最大的船员管理公司——中远海运船员管理有限公司为例,其控制和拥有45 000余名船员,其中自有船员25 000余名。自有船员队伍中高级船员占比约75%,普通船员占比25%,自有船员在船率维持在50%左右。自有高级船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30%,大专学历占比46%,中专及以下学历占比24%;自有普通船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3%,大专学历占比11%,中专及以下学历占比86%。自有高级船员中,30岁以下占比27%,31~40岁占比31%,41~50岁占比29%,50岁以上占比13%;自有普通船员中,30岁以下占比8%,31~40岁占比9%,41~50岁占比36%,50岁以上占比47%。由此可见,船员队伍数量总体富余,高级船员素质年龄结构基本合理,普通船员年龄结构老化,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可以预见,以船舶配员业务为主营业务的船员管理公司将在未来10~20年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由于船舶配员岗位的减少以及对船员素质技能要求的提高,船员管理公司在船员队伍数量、结构和素质方面都需要做出重大调整;同时,船员管理公司的经营模式也将随着无人驾驶船舶的到来而被颠覆和重塑,船员管理行业需要自我革新,主动拥抱变革。
由于前期进入无人驾驶船舶研究的主要是科研机构、造船厂和船公司,船员管理公司作为航运业服务链的下游,在船公司提出船舶的配员需求后,通过招募、培训、调配船员来满足。因此,船员管理公司对市场变化的反应相对滞后,通常由船公司压力传导至船员管理公司后,船员管理公司再做出相应的对策和行动,属于被动接受式创新。中远海运船员作为船员管理行业的领头羊,应主动跟踪船舶产业发展动态,尤其是重点关注无人驾驶船舶技术领域的进展,及时制定和调整公司应对无人驾驶船舶技术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指导公司船员队伍建设工作。
航海院校处于船舶无人驾驶技术研究的第一线,同时也是航海类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肩负着提升船员综合素质第一道关的重任。船员管理公司应加强与航海院校的合作,主动为航海类院校提供企业资源,提前介入航海类人才的培养,协助院校对航海类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更新,调整航海类专业设置,争取尽早开设面向无人驾驶船舶的新航海类专业,将无人驾驶船舶所涉及的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相关专业融合到航海类专业学习中,将自身对于船员素质的需求融入航海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达到“量身定制”的效果。
另外,专业协会是交流航海和船舶新技术的良好平台,是行业标准的推动者和制定者,船员管理公司要主动参加各类专业协会,接收、分享、交流信息,积极参加有关无人驾驶船舶技术的论坛,确保在船舶无人驾驶技术领域不掉队,保持竞争力。
船公司是船员管理公司的服务对象,船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增加或减少运营船舶,调整船队结构,将对船员管理公司的船舶配员业务产生巨大影响。高级船员培养具有投入大、周期长的特点,培养一名成熟的远洋船长至少需要10年时间,这就要求船员队伍建设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未来船舶“无人化”将由低级船员向高级船员发展,船舶岗位减少也将从轮机部向甲板部过渡,进而实现岸基遥控和少量船员随船。因此,船员管理公司应密切联系船公司,了解船公司未来船队发展规划,特别是船公司在无人驾驶船舶领域的尝试,科学制订船员队伍发展规划,为船公司提供更加精准、高效、高质量的配员服务。
随着船舶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对船舶配员的数量、类型和素质都提出新要求。由于普通船员工作简单重复,在船舶“无人化”的过程中会率先被替代,因此对普通船员可采用更加灵活的社会化用工方式,逐步减少普通船员的数量;而船舶驾驶需要人类本能反应和灵活性,驾驶员的工作在无人驾驶船舶技术更加“智能化”的高级阶段才会被技术和设备所替代,因此要保持高级船员数量在可控范围,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富余船员数量。同时,应根据无人驾驶船舶技术发展情况,开发和设计具有前瞻性的培训课程,培养船员操作和管理智能船舶的能力。
没有任何企业愿意被时代抛弃,但却总有很多企业没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而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船员管理模式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演变,从早先的船公司统一负责经营、船舶管理、船舶配员,发展到船公司专司经营、专业的船舶管理公司负责船舶管理和配员,甚至船舶管理和船员管理进一步分离,是企业提高经营效益、降低运营成本的需要。随着无人驾驶船舶的出现,虽然会减少船员管理服务的需求,但是又会催生出新的需求。船员管理公司通过价值创新,将服务内容延伸,可以从事无人驾驶船舶的管理,包括无人驾驶船舶岸基和船基人员培训、远程操纵船舶技术服务和保障等;通过密切跟踪船舶智能技术发展,可为船公司提供稳定、统一、高标准的服务;通过调整发展定位,船员管理公司可由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转型为技术密集型企业。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船员管理企业全程参与船舶“无人化”进程,提前布局,拥有一批高素质的、掌握无人驾驶船舶技术的员工。
船舶无人驾驶技术当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其代表未来航运业发展的方向。无人驾驶船舶大规模投入商用仍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但笔者相信,随着相关技术和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无人驾驶船舶将陆续在特定水域、特定航线逐步投入应用。无人驾驶船舶将对船舶配员管理产生极大影响,船员管理公司唯有未雨绸缪,拥抱无人驾驶船舶技术,提前谋划船员队伍的调整和转型,尽早开展无人驾驶船舶相关人才的培养,最终才能在无人驾驶船舶产业链中争得一席之地。放眼未来,新一轮科技革命扑面而来,我们必须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