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血糖异常波动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的相关性研究

2019-03-02 03:52
实用老年医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波动硬化动脉

作者单位:710054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市第九医院老年病一科

糖尿病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发病率较高,相关调查显示,老年人年龄增加5~10岁,糖尿病患病率便会增加1~2倍,此病对老年人生命健康、生活质量有严重威胁[1-2]。老年糖尿病病人多存在血糖代谢紊乱,血糖常于高峰与低谷间波动,而这会导致病人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增大,如大血管病变。对于糖尿病病人而言,大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其病理基础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病人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较非糖尿病病人高4倍左右,且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ommon carotid artery-intimal medial thickness,CCA-IMT)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评价指标,因此,早期发现糖尿病病人颈动脉增厚及动脉粥样硬化极为关键[3-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血糖异常波动与CCA-IMT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此次研究纳入的对象共97例,均为出现血糖异常波动并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病人,男56例(57.73%),女41例(42.27%);年龄61~79岁,平均(70.12±3.46)岁;病程0.5~3年,平均(1.76±0.68)年。病例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确诊为空腹血糖受损、2型糖尿病、糖耐量降低[5];(3)有完善的生化、影像学检查资料;(4)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急性糖尿病并发症;(2)合并其他可能影响糖代谢的疾病。本研究已获本院医学伦理会批准,依据CCA-IMT将病人分为2组,CCA-IMT≥0.9 mm者为试验组(46例),CCA-IMT<0.9 mm者为对照组(51例)。

1.2 观察指标 统计2组病人病史资料,如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于病人空腹12 h后采集静脉血液,测定血糖水平,主要包括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 h血糖(2 h postgrandile glucose,2hPG)、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A1c)。

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GOLD)对2组病人展开72 h血糖监测,于病人左侧上臂、腹壁皮下组织置入CGMS探头,每天输入指尖血糖4次以上,持续监测病人血糖变化情况,记录血糖值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blood glucose,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plasma glucose excursions,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ean of daily differences,MODD)。SDBG为0:00~24:00测定值的标准差;MAGE为所有有效波动的平均值;MODD为连续2个0:00~24:00相匹配血糖绝对差均值。

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IU2200,德国西门子)对病人两侧的颈总动脉进行探测,将颈动脉的长轴作为切面,对起始段CCA-IMT进行测定,共展开3个心动周期的测量,取平均值。CCA-IMT≥0.9 mm表示存在颈动脉内膜增厚[6]。

2 结果

2.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2组间年龄、BMI、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SBP、TG、TC、LDL-C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血糖水平比较 试验组FPG、2hPG、HbA1c、SDBG、MAGE、MODD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CCA-IMT增厚的影响因素分析 将CCA-IMT是否≥0.9 mm作因变量,将上述分析中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当作自变量,展开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SBP、FPG、2hPG、SDBG、HbA1c、MAGE是CCA-IMT增厚的主要危险因素,见表3。

表1 2组临床特征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2组血糖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3 血糖异常波动与CCA-IMT关联性的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

变量βSEWald χ2dfPOR 病程0.351.250.3710.510.89 SBP2.510.677.3210.043.15 FPG2.871.317.2110.0312.01 2hPG1.610.459.2810.044.31 HbA1c4.131.766.241<0.00126.71 TG0.670.170.4110.481.21 TC1.450.441.5310.070.87 LDL-C0.480.180.4110.181.81 SDBG2.71.456.1710.0310.01 MAGE1.510.518.1510.023.18 MODD1.011.022.1910.075.18

2.4 试验组中CCA-IMT与血糖波动指标的相关性 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试验组SDBG、MAGE、MODD水平与CCA-IMT呈正相关(r=0.829、0.932、0.874,均P<0.05)。

3 讨论

糖尿病已经成为当前世界性公共问题之一,其并发症导致的死亡率、残疾率均较高,一般而言,糖尿病病人细胞、器官损害主要原因有两个,即持续性高血糖环境和波动性血糖[7-8]。健康个体的内分泌系统处于正常状态,可对血糖进行精细控制,因此血糖波动相对较小,而糖尿病、糖调节受损等病人因B细胞功能障碍和胰岛素抵抗并存,除血糖的总体水平较高外,血糖波动水平也较高[9]。血糖异常波动对靶器官的损害已经得到了大量临床实践与研究的证实,其中对大血管功能的影响较为明显,可导致病人并发大血管病变[12]。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最为主要的病理改变为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特点为大血管中膜厚度增厚。

本研究发现血糖异常波动幅度大是CCA-IMT增厚的主要危险因素。试验组SDBG、MAGE、MODD水平与CCA-IMT呈正相关。提示,老年人异常血糖波动出现后,波动幅度越大,则颈动脉内膜的厚度越厚,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越高,即病人出现大血管病变的可能性越大。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似[13-14],长期血糖水平偏移会导致静脉、动脉等血管发生病变,也会导致微血管、神经受损,且波动性血糖会致使糖尿病病人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当前,血糖波动在糖尿病病人血管并发症中的影响已经得到了大量临床研究的证实,相较于处于恒定状态下的高血糖,异常波动的血糖会导致病人血管内皮损伤加剧,其机制目前尚无定论,但大多认为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有关[15]。血糖发生剧烈的波动时,可通过多种途径促使大量活性氧产生,活性氧可对细胞内的氧化应激反应产生诱导作用,并将氧化应激敏感因子激活,启动或者调节炎性因子,对血管内皮造成损伤,引发血管收缩,并导致血管内皮有大量的白细胞粘附,致使血管出现炎性病变,进而加剧动脉粥样硬化[16-17]。不仅如此,相关研究显示,病人血糖出现异常波动时,可导致甘油二酯、线粒体超氧阴离子过度表达,激活蛋白激酶C通道,促进DNA氧化性损伤、细胞凋亡[18]。

综上所述,血糖异常波动是CCA-IMT增厚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上对老年糖尿病病人实施干预时,临床上应该谨慎选择降糖药物,使血糖波动减少,避免或延缓病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达到有效改善病人预后的效果。但此次研究样本量较小,且病例纳入仅限于老年人,今后研究中需增加样本量,以进一步探讨血糖异常波动与CCA-IMT增厚的关联性,为糖尿病病人治疗方案选择、并发症防治提供一定依据。

猜你喜欢
波动硬化动脉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羊肉价回稳 后期不会大幅波动
11月汇市:波动率降低 缺乏方向
微风里优美地波动
2019年国内外油价或将波动加剧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