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亚梅
摘要:依法维护高校职工的基本权益是高校工会的基本职责,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发展的转型,教职工的需求发生了变化,这就需要高校工会创新管理机制,更好地为高校建设服务。文章将探讨现代高校工会发展的困境,以此探求工会新的发展路径,为高校工会的建设与轉型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校工会;建设;转型;俱乐部
基于国家法律法规的完善及人们法律意识的加强,高校工会的维权机制不断完善。但是,随着教育攻坚改革进入深水区,在高校不断转型的过程中,高校工会在如何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提升学校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及留住优秀人才等方面面临困境,从突出维权到转入俱乐部式管理将是高校工会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高校工会的俱乐部式管理是指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工会把不断完善自身的工作水平放在首位,积极开展喜闻乐见的各类文化活动,职工交予少许费用,以俱乐部会员形式加入工会俱乐部,根据自己的需求参与相应的文化活动。这对工会的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改变了以往工会伸手要钱的方式,工会自己也可以开展经营活动。
一、高校工会的结构及功能
高校工会一般由工会委员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组成,各高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二级工会委员会,如西华师范大学现有29个二级工会委员会,除21个学院工会委员会和4个机关工会委员会外,还有图书馆工会委员会、附属小学工会委员会、校医院工会委员会、后勤集团工会委员会。
高校工会是高校党委领导下的重要群众组织, 是高校党委领导和联系广大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具有维护、建设、参与、教育四大职能,他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在学校改革建设发展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发挥了重要作用。
俱乐部式工会的资金不仅来源于学校的支持,还有教职工交入的少许费用。它不仅可以为教职工提供服务,也可以对外提供盈利性服务。这种俱乐部式工会不仅具有一般工会的四大职能,还应发挥其依法管理和民主管理职能、监督和宣传教育职能、大学文化引领与建设职能等职能。
二、高校工会转型的必要性
(一)高校劳动关系发展的新变化
随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施行,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确定为“合同关系”,引发了事业单位内部合同聘用、公平竞争、激励约束、权益保障等劳动关系的新变化。新变化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并增加了劳动关系的风险程度和范围。以前,我国采用行政任命即国家统一分配的方式任用教师,这种“铁饭碗”不利于教师素质的提升,现在劳动关系的调节从过去的行政控制转变为市场调节,每个老师需要通过考核的方式进入岗位,但这种聘用合同制带来了优秀人才容易流失、教师参与活动积极性低等问题。
(二)高校领导和教职工对工会的认知错误
1. 高校领导对工会的认知问题
目前,高校对工会的建设缺乏重视,当前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在围绕“学科进位”“科研发展”开展工作, 以此来提升学校的整体排名和办学实力,从而忽略了工会的建设,很多学校的工会组织机构不完善,工会参与决策的范围越来越小,最后只是成为一个摆设,没有真正发挥它的作用,校领导对工会经费的投入也越来越少,导致工会在举办活动时出现经费不足的问题。
2. 教职工对工会的认识问题
很多教职工缺乏对工会的正确认识,认为工会仅仅是一个维权组织,遇到困难才想去到找工会帮助;或者认为工会就是发发小福利,偶尔举办活动,只要是领导没有强制参加的活动就不去,现在很多高校工会的文体活动大多是年岁较老的老师在参加,而年轻老师参加得非常少,当然这不仅与教职工对工会缺乏正确认识有关,工会本身的活动缺乏创新性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三)工会自身建设存在问题
高校工会自身研究新情况、采取新方法不够。工会工作的成效和发展作用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自身素质决定的。首先,工会没有根据社会的实际和自身发展的新情况,认真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比如工会的很多活动多偏于形式化,仅仅是为了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缺少真正有凝聚力的活动,可想而知,老师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年轻老师几乎不会参与,这达不到宣扬学校组织文化、增强员工归属感的目的。其次,工会自身参与行政事务的积极性较低,工会是一个行政组织,难免会走行政化道路,由于某些校领导不重视工会,赋予工会的权利范围很小,工会领导受中国传统科层官僚体制的影响,仅仅执行上传下达的任务,不会积极主动参与学校建设。
三、工会的建设与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模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时代在发展, 事业在创新, 工会工作也要发展、也要创新。”那么高校工会该如何转型呢?虽然工会有四大职能,可是如今真正运用较多的只是维权,时代的发展要求工会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从单纯的维权管理转型为俱乐部式管理。
(一)主动融入重点工作,直接服务党政大局
高校工会的工作并不只是开展文体活动,它与学校的教学、科研、事业发展紧密联系。当前,学科科研建设是当前学校建设的重点,工会的建设研应服务于各学院学科科研建设,一方面充分满足了老师的需求,相应的学科建设活动定能调动老师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校的科研工作爬上一个新台阶,为学校申请“双一流”、“申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服务于高校文化建设
第一、加强教职工思想教育,注重理论学习的实效性。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武装教职工群众,为广大教职工更好的履行职责提供指导。同时要让职工认识到工会不仅仅是单纯的维权组织,工会正在转型为俱乐部,提高高校教职工的民主政治意识,充分发挥工会文化的导向、辐射、激励与约束、辐射等功能。
第二、“因材施教”,开展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在俱乐部式管理下,职工是自愿参加活动的,所以工会应尽量少办座谈会、体育比赛这类缺乏吸引力的活动,而是在充分了解不同的老师的身份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需求开展各类活动。
第三、要营造争先创优的文化氛围,发挥榜样的力量。某些教职工性格比较内向,抵触参加活动,工会可以举办相关竞赛,通过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现结合的方式,促进这一类员工积极融入这个大家庭,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三)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传统的工会定期会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听取职工意见和建议,当今时代,“互联网+”已深入人心,可以将微博、微信、QQ等融入工会俱乐部管理,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同时这种网上便捷的交流方式也符合现代年轻老师的诉求,运用独特的运作机制和方法,才能从宏观上做到影响面宽,参与力度大。
(四)完善自身工作机制,提高工会工作水平
第一、提高工会的工作水平需要建设符合本校实际的工会,这要求工会要培养一批有素质有能力的工作人员队伍,特别是工会主席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此保证每次工会活动都是高质量、高水平的,也可以委派参与意识强,责任心强的教职工直接参与工会的管理。
第二、建设工会的校领导要转变观念,从本质上认识到工会的重要作用,不仅要給与工会更多的物质支持,还要给与更多关于学校行政事务的参与权,提高工会参与学校建设的积极性。
第三、建立健全职工诉求机制,不断改进维权职能,工会是广大教职工的发言人,工会不仅要办活动,还要做职工的“贴心人”,积极将职工出现的问题反映给上级,最快速度解决问题;对于关心经济压力大、生活困难的教职工,相应提供一些补助,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减少员工离职率。
加快推进工会从维权组织向俱乐部转变,要从工会自身入手,虽然俱乐部式工会最终会走上独立经营核算的道路,但是它的中心工作是为学校和教职工服务,所以工会积极顺应时代的潮流,从学校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学校党委中心工作, 以加强自身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为重点,以建设和谐校园为主线, 以群众特色活动为平台,充分发挥工会职能,推进高校教育体制的完善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毛忞歆.转型期高校劳动关系变革风险与防范[J].现代教育管理,2017(01).
[2]申美兰,吕静波.高校工会建设存在问题的研究与对策[J].科技风,2018(01).
[3]习近平.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4-28.
[4]郑芳芳.高校基层工会工作的现实困境与创新路径[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2).
[5]陈辉玲.创新高校工会管理的路径探析[J].山东工会论坛,2014(05).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