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复兴
记得某大学教授说:“社会有分工,术业有专攻。作为中小学一线教师,要干好自己的本业,教书育人。至于研究,顶多可以思考一下怎么上好自己的课,或者在一些教育刊物上发一些小文章,不要贪多求大,去搞什么课题。”言下之意,中小学教师是没什么条件从事学术研究的,只能做学术岸边扑腾的小鱼小虾。
事实真是如此吗?作为一名从事教科研管理工作十多年的老兵,我亲眼看见很多一线中小学教师取得了很多优秀教科研成果,有些还获得省教科规划一等奖或国家特等奖;更不要说,声名远播的名教师和特级教师了。比如,斯霞不独有“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字词分散教學法,更有“母爱教育”的崇高追求;钱梦龙不独有“三主”“四式”导读法,更有影响深远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教育理念;魏书生不独有六步教学法,更有高举的“民主、科学”大旗和被他运用到化境的“说明书”;窦桂梅不独有小学语文主题教学法,更提出了“身心健康、善于学习、审美雅趣、学会改变、天下情怀”这一儿童终身发展的五大核心素养体系。
可以说,这些名师和特级教师之所以成“名”成“特”,就是因为他们有为之终身奋斗并影响深远的学术主张和优秀成果。除去这一点,他们顶多不过是教学比较优秀的教师而已。学术思考与研究成果,正是一线教师走向名教师甚至特级教师之间的“最后一公里”,是教师职业生涯中璀璨的明珠。
那么,教师该如何治学,走一条充满学术研究气息的个性化成长之路,从而让自己也“特”起来呢?可以从教育价值观、自身优势以及可行路径来作一思考。
一
教育价值观是一个教师从教立身的重器。对于教师来说,主导他一切教育行为的,无非是他对教育工作的价值观。
记得2011年3月,《中国教师报》发起了“好老师标准大讨论”,我提出了“好教师的九条标准”:一、以教育为生命,二、以校园为家园,三、视学生如亲生,四、视家长为同行,五、视同事为同志,六、视校长为兄长,七、变纪律为自律,八、变社区为学区,九、以学习为快乐。这九条,几乎涉及到教育价值观的方方面面,几乎每一条都可以做成一个不小的课题。
首先,教师需要端正自己的教育价值观。同一职业,价值取向不同,则职业境界存在着天壤之别。你为什么要从事教育工作?是为了混口饭吃,还是为了找一份事做?是单纯为了把工作做好,还是将它当成是一份事业?是仅仅将它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还是将它作为生存乃至生命意义的根本所在。这样,就会形成为生存的谋生境界、为生活的职业境界、为求精的专业境界、为社会的事业境界、为价值的生命境界这五重境界。教师是教育的职业人,教书育人应该不容置辩地成为其生命意义。理想的教师应该确立为国育才、为民族开未来的远大理想,在教书育人中实现个人的生命价值。
其次,教师需要处理好关于“人”的问题。学生、家长、同事、校长,在你心目中分别是怎样的角色?有人说:“学生,又不是你自己生的,用得着这么卖命吗?”我就想,眼前的学生要是你自己那不可替代的儿子,你会歧视他甚至放任不管吗?医师要优秀,就应将病人当亲人;教师要出色,就应视学生如亲生,把教师之爱转化为父母之爱。理想的家校关系应该“以父母之心做教师,以教师之心做父母”,在学校教育中多一份感性,多一份无私的爱;在家庭教育中多一份理性,多一份面向未来的眼光和责任感。
至于与同事和校长的关系则是“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的确,最好的同事关系是同志式合作关系,校长最好不是那种带有封建色彩的家长而是平等的首席——兄长,才能更有利于抱团奋进。
再次,教师需要处理好关于“事”的问题。比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类,究竟是一种他律还是自律;如何依托社区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如何对待治学本身等。对于优秀教师来说,纪律首先是一种基于自觉的自律。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开放型的教育,社区和地方教育资源更是新课改努力开拓的新疆域之一。好教师会在学校和社区之间牵线搭桥,努力将社区变成名副其实的“学区”。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要学孔子那种“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精神。
端正自己的教育价值观,处理好“人”的问题,处理好“事”的问题,教师的治学生涯就不会一曝十寒、朝秦暮楚,有一种“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远见与定力。正如孔子所说:“为仁由已,而由人乎哉?”“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二
在学习和从事学术研究的道路上,高校教师和中小学一线教师各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教师治学,必须扬长避短。
高校教师拥有学术资料海量的图书馆,拥有各种高精尖的实验仪器和设备,更拥有中小学教师无法匹敌的专家团队,在核心期刊编辑中的人脉也更为丰厚,有些教师本身就是硕导、博导,手下有不少研究生、助教,再加上他们也没有中小学教师那样繁重的教学压力,从事学术研究的条件可谓得天独厚。他们学术研究的整体实力要远超中小学一线教师,更有不少学术涵养深厚、做学术报告语惊四座的名副其实的专家。
然而,某教育局领导却说:“我很少听到大学教授的能击中我心坎的讲座。”不少高校专家讲座给人的印象是“吹一通牛,开一个头;时间到,内容后面还有”。全国知名高校中也不时爆出论文“抄袭门”,令人大跌眼镜。这种现象是令人深思的。
究其缘由。首先,高校教师缺乏中小学一线教师那样五光十色、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现场,因而也很难感知中小学一线教师的真正需求。故而,不少高校或科研院所的教师都希望中小学教师能给他们提供鲜活的教育案例和翔实的教育数据,从而使他们的研究更加有血有肉、有声有色。其次,他们之中不少人都有令他们财源滚滚的第二职业,很难静下心来搞学术研究。试想,大家都赚钱去了,谁还有心思坐冷板凳做学问呢?不少高校导师又有另一个称谓:“老板”。试想,教师都成为老板了,能做好教书育人的主业,能出真正的好成果吗?
至于中小学教师,他们的课务普遍繁重。每天的备课、上课和改作就令他们喘不过气来,更别说还得辅导成绩落后的学生,随时关心学生的安全、思想和精神状态,还要应对上级分派的各种各样与教育教学有关无关的工作,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排名更是好像头顶上的一只靴子随时都可能掉下来。现在,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是越来越强,一不小心就会摊上家校纠纷。不少一线教师,特别是年轻时死拼、现在课业和家庭负担更加沉重的中年女教师群体,身体长时间处于亚健康状态,受着各种各样病痛的折磨。不少教师存在着“忙、盲、茫”三部曲,学术研究在时间和精力上都存在着显而易見的短板。
然而,中小学一线教师又有着高校和科研院所教师无法比拟的学术研究富矿。因为他们每天面对真实的教育现场,面对鲜活的、具有无限发展可能性的学生,故而不少教师对于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了如指掌,课堂教学艺术更是日夜琢磨、日渐成熟甚至炉火纯青。台湾教授黄武雄说:“学校的整体环境、学生与同学或老师之间的绵绵互动,包括课业上或非课业上日常的接触、冲击,对学生心智的发展作用会更大。”尽管他们收入普遍不高,然而只要潜心教育教学,心无旁骛,善于反思、积累、总结,就会拥有海量的教育教学一手资料。假如再加上主动阅读、自我提升,完全有可能取得优秀的甚至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成果。
古希腊神话的大力神安泰,因为有了地母盖娅的依托,力大无穷、天下无敌,然而他一旦离开大地,将失去所有力量。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波澜壮阔、日新月异的教育长河,是中小学一线教师的地母盖娅。有了它,中小学教师完全可以成为那个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安泰。
三
教师应该怎样对待治学,走出一条独特的专业成长之路呢?
首先,教师需要“上下求索”的自主学习。扎实的学问根基是“特”起来的首要前提。《学记》说:“君子之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屈老夫子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要成就大学问、大事业,必须有“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精神。既要锤炼基本的语言文字功底,又要掌握基本的学术研究常识和较扎实的学科教学功底,更要关注教育教学的前沿理论知识。要成为一个学者型教师,首先必须成为一个学习型教师。
其次,教师需要找寻适合自己的成长道路。中小学一线教师治学必须走“教育教学﹢”的路子。至于加什么,完全可以因人而异。对于一位新教师,可以先从写作教育反思型的论文入手。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写三年教学反思或许可以成为名师。”等到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就可以研究一些切口较小、紧贴教育教学实践的小课题了。“治大国若烹小鲜。”从小课题研究中熟悉了学术研究的门道,就可以研究一些解决中观乃至宏观问题的规划课题。等到研究的课题多了,发表的论文多了,就可以出版一些教育专著。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教师就逐渐可以成为学术研究的行家里手。
第三、教师需要具有品质标志的特色项目。每一个名教师和特级教师都有一些具有品质标志的特色成果。对每一个有志于学术研究的教师来说,也需要寻找自己的特色项目。一旦拥有,别无所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些特色项目从何而来,一是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二是阅读过程产生的顿悟或灵感。比如,钱梦龙之所以创造出影响深远的“三主”“四式”导读法,就是从小时候老师教他学会查字典的经历得到触发,将引导学生自学作为所有教学法的核心理念,继而形成“自读课、教读课、作业课、复读课”这四种基本课型,并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理念水乳交融地渗透于其中,成为风靡一时的教学法。
第四、教师需要将特色项目做成“品牌”。光有特色项目还不够,好项目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实践,最终真正形成成果,做成品牌。何为品牌?品牌就是具有品质标志、品质保证和品质差价的产品。它具有三大功能,一是认知或识别功能,二是安全或依赖功能,三是高附加值或超值满意功能。前所列举全国知名的特级教师,他们的学术成果完全符合品牌的所有特征,是教育界的名牌产品。要使自己的特色项目变成品牌乃至名牌,必须有勇气对众多非教育的东西说不。诺贝尔奖得者丁肇中说:“15年来我只做一件事, 那就是在宇宙间寻找反物质”。通过漫长的专业坚守和自我定力,你才有可能遇见“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
第五、教师需要将“特色品牌”深化推广。一个品牌的成长需要经历以下四个时期,一是品牌知晓期,二是品牌知名期,三是品牌美誉期,四是品牌忠诚期。改用诗句来表达,品牌知晓期是“有片草地,我们都曾走过”,品牌知名期是“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品牌美誉期是“用过的都说好”,品牌忠诚期是“爱的就是你,不用再怀疑”“你的名字比我的生命更重要”。可采用论文、结题报告,出专著、开成果发布会和推广会等形式,在各种媒体上宣传自己的特色成果,并通过教育教学实践继续深化,不断完善。这样,品牌就可以逐渐变成名牌。
许多特级教师,一个项目就倾注了毕生的心血。比如,李吉林对于情境教学,不但写下300余篇学术论文、随笔,还出版了十余本专著,总计300余万字。90岁高龄的于漪,至今依然活跃在语文教学改革的第一线,于2018年12月18日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治学,可以让自己“特”起来。学习型教师、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名教师甚至特级教师,可以成为每一个教师的成长路径。成“名”成“特”不是梦。
(作者单位:浙江磐安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 李 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