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之患,患不知童心

2019-02-28 08:34张斌
师道 2019年1期
关键词:常识童心儿童

张斌

有人说,办了多年教育,接触儿童无数,岂有不懂儿童之理?儿童嘛,白纸一张,头脑是未开垦的蛮荒,完全靠我们去教育引导啊,我们肩负启蒙的重任呢!说得好像真的很有道理。但意大利洛利斯·马拉古齐(Loris Malaguzzi)不是这么说的,他在《其实有一百》中写道:“孩子是由一百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问题的方式,还有一百种聆听问题的方式、惊讶和爱慕的方式。一百种欢乐,去探索,去发现;一百个世界,去发明;一百个世界,去梦想。”孩子的内心如此丰富,想办好教育,绚烂的童心看来真的是要我们去好好体察的。

如果真正了解孩子,你会发现:真正的教育只为人提供优质的空气、土壤、水分、阳光,满足人的生长需求,从不异化人、置换人、羁绊人、操纵人(孟国泰语)。

真正了解儿童,你就能站在教育的原点,不違反常识去做事。但事实上,教育违背常识的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有一次我到几间办公室里转了转,看到不少孩子课间甚至正课时间滞留办公室背诵课文。孩子们个个眉目皱蹙,脸上写满了不情愿,但个个又都在逼迫自己举书强记,以搏过关。这样的教育真让人心痛。知识意义建构的过程本是从赏心悦目再到心旷神怡,往往伴随着顿悟、感怀而击节叫好、大呼痛快,直至启开蒙昧,于学习者的心中形成有效的知识重构,开辟出人生新天地。教育者要给予孩子知识,理当先合理开发需求,然后谋求因需设教,最大程度地满足孩子的学习需求,让孩子与知识能够自然地相遇,而并非赤裸裸硬梆梆地去作教育实践。

反观当下,许多老师对此还没有予以足够重视。教师无视儿童心理,讲课先入为主的现象普遍存在。孩子不知道为什么而学,心中疑惑,直接的表现就是课上不作为、不积极、不响应、不赞同,“精神流失”严重。观察一些常态课如此,许多公开课也是一样,几乎都是强迫的学习,强迫的记忆,教师直接充当司机牢牢把控着方向盘,起步、转向、刹车随心所欲,孩子只能充当乘客,完全没人在乎他们的感受。一堂课上,教师絮絮叨叨地讲不停,孩子探求真知的天性又使得他们不堪仅仅成为知识的容器,于是孩子们开始抱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埋怨叶圣陶,害怕周树人,连原本喜欢的神气“如海军上将的大白鹅”也一并怨恨起来,不知道为何要与这些素昧平生的家伙产生瓜葛。其实,像叶、鲁这样的名家本是我们民族的财富,然而,因为我们并不真正了解孩子,又常常违背常识去教学,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我们不了解孩子,不知童心为何,孩子也必然不会喜欢我们。如果我们这些做老师的,让孩子们从小就不喜欢,也得不到他们应有的尊重,那么,能指望孩子们长大后会喜欢和尊敬吗?

师之道,实乃读心之道!师之患,患不知童心也!

责任编辑 萧 田

猜你喜欢
常识童心儿童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健康常识我知道
健康常识我知道
常识:哪杯更冰凉
童心绘天下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