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唯
(大连市沙河口区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辽宁 大连 11602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是呼吸内科和重症医学科内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的医院内感染性疾病之一。VAP可使机械通气患者住院时间和治疗时间延长,经济负担加重,抗菌药物使用增加,并导致重症患者病死率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相关文献报道,ICU中VAP的发病率为4%~28%,甚至高于40%[1-2],若病原菌是多药耐药或泛耐药菌,病死率会更高。因此,如何有效预防VAP,遏制VAP已成为医疗机构面临的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13年,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推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诊断和治疗指南(2013)》后[3],医院依据指南加强了对VAP防控护理措施的监管和干预,将相关护理措施的执行情况纳入医院质量管理考核体系。本文通过加强护理措施监管和干预前后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影响的分析,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10年至2016年医院呼吸内科及ICU使用的呼吸机患者的相关资料,由经过专门培训人员进行调查,按统一设计的调查表逐例进行登记,以2013年11月开始加强护理措施监管和干预并纳入医院绩效考核为界,分为加强监管和干预前、后两组,比较加强护理措施监管和干预前后对呼吸机相关肺炎护理措施的依从性及VAP发病率的变化。VAP发病率的计算方法按《医院感染监测规范》执行。
VAP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48h后发生的肺炎。撤机、拔管48h内出现的肺炎,仍属于VAP[4-5]。肺炎诊断标准参照《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6-7]执行。入院48h后发生:(1)发热、咳嗽、咳痰或咳痰量明显增加;(2)肺部哆音或肺实变的体征;(3)胸部X线片有炎性病变或有新的炎性病变;(4)痰培养发现病原菌或原有的病原菌发生改变,符合以上两项者即可。
将收集的原始数据资料整理后,按统计要求进行赋值并录入Excel,导入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根据其正态性,以非配对t检验或非参数统计方法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分类资料用Pearson卡方检验比较组间差异。检验水准为P<0.05(双侧检验)。
共收集患者资料621例,其中男性占58.6%,平均年龄(53.7±22.6)岁,总住院床日数为6198d,总机械通气日为1097d,呼吸机使用率为17.7%。使用呼吸机患者的VAP人数为25人,总体VAP发病率为每千机械通气日22.79例。
详见表1。
表1 加强护理措施干预前、后两组的发病率的比较(n, ‰)
引起VAP的高危因素很多,包括内源性及外源性,相关文献报道很多[8-9],如患者的年龄及基础疾病情况,插管损伤、无菌操作等与插管操作相关的预防措施执行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及护理干预措施执行情况等。其中,加强护理措施的监管和干预至关重要,《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2013)推出以来,医院自2013年11月开始,制定了包括采取床头抬高(30°),口腔护理2次/d,各项操作前严格执行手卫生,声门下密闭式吸痰,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及时倾倒管道的冷凝水,避免应用质子泵抑制剂,使用镇静剂期间每日至少唤醒一次等集束化的护理措施,并对临床护理人员的依从性加强监管,纳入医院护理绩效考核,通过研究对比,加强护理措施监管和干预后医院的VAP发病率下降明显,每千机械通气日下降了13.35例,与相关文献报道的采用规范的集束化护理方案能使患者VAP发生率下降了20%左右[10-12],下降的幅度有所差别,但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加强护理措施的监管和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机械通气患者的VAP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预后的同时,也必然会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