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急性心衰的相关临床研究

2019-02-28 02:27张文静
智慧健康 2019年4期
关键词:白细胞心衰计数

张文静

(潍坊医学院,山东 潍坊 261000)

0 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的急危症,具有突发性、高致死性等特点,如果临床治疗不及时,常常引起心血管并发症,其中心力衰竭是其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之一。是心脑血管病最常见的发病和死亡原因[1]。发生心肌梗死后,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常常于1周内发生。随着近几年国内外专家对心力衰竭机制的研究及进展,发现AMI患者发生AHF是心肌病理性重构、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细胞因子激活共同作用的结果:(1)心肌细胞的死亡(如坏死、凋亡、自噬等)和心肌缺血是导致收缩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2)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所致的系统反应,尤为重要的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在心衰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2]。为尽早发现、早期临床干预可能发生AHF的高危患者,进一步改善AMI患者的预后,明确A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AHF的预测因素有着远大意义。本研究对217例AMI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综合分析与判断AMI患者发生AHF的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4年8月~2018年10月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心内科住院的AMI患者共计217例,包括STEMI、NSTEMI,其中男性154例,女性63例,平均年龄(62.40±15.06)岁,所有入组患者入院后都行PCI术。所有AMI患者的诊断均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心功能评估应用Killip方法进行,I级为纳入非心衰组,Ⅱ级-Ⅳ级纳入心衰组。入组患者按照出院时心功能分级,分为两组:心力衰竭组(76例)、非心力衰竭组(141例);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善;患者既往心力衰病史:先天性心脏病、严重瓣膜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严重的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衰;仅有心绞痛不符合心肌梗死;有合并肝、肾、肺功能不全的全身性疾病、肿瘤病史者。

1.2 方法

1.2.1 收集一般临床资料

记录患者入院时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吸烟史。

1.2.2 各项临床指标检测

记录患者血常规、血脂、白蛋白、BNP、动态监测肌钙蛋白I(cTnI)、心肌酶谱(两者均取其峰值);评估、记录心功能 Killip分级。入院后心脏超声评价患者射血分数等情况。

1.2.3 冠状动脉造影病变血管数及TIMI血流分级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冠脉狭窄程度采用目测直径法,根据病变狭窄处直径,较其近心端和远心端正常管径减少的百分率,共分为6级,4-6级为阳性,根据冠状动脉阻塞支数分为1支血管病变、2支血管病变、3支血管病变。判定冠脉血流采用TIMI血流分级:0级显影结果:无灌注,阻塞部位及远端无造影剂充盈;1级显影结果:少量灌注,少部分造影剂可以通过闭塞部位,但远端血管无灌注;2级显影结果:狭窄部位部分灌注,造影剂可以达到远端血管,但充盈速度明显减慢;3级显影结果:完全灌注,远端血管充盈快速、完全。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版进行数据的分析。对计量资料的处理如下: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来表示,两组间样本总体差异性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样本总体分布的差异比较作用卡方检验;对于找出AMI患者入院时发生心衰的危险因素,运用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模型变量选择方法选择向后wald法,模型绘制ROC曲线,根据AUC结果来判断模型的预测效果,数值越大模型效果越好。本研究采用P=0.05作为显著性水平。

2 结果

2.1 心衰组与非心衰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单因素分析提示两组患者在年龄、高脂血症、LDL-C、TC、白蛋白、TG、白细胞计数、BNP、LVEF、冠脉病变支数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HDL-C、CK、CKMB峰值、cTnI峰值、吸烟、TIMI血流分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收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NP和白细胞计数、年龄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衰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白蛋白是患者发生心衰的独立保护因素,详见表2。

2.3 独立危险因素预测心衰的ROC曲线

收集上述logistics回归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ROC曲线分析发现:

白细胞计数预测患者发生心衰的敏感性为71.1%,特异性为48.2%,曲线下面积为0.596;BNP预测患者发生心衰的敏感性为72.4%,特异性为72.3%,曲线下面积为0.789。见图1,表3。

图1 独立危险因素预测心衰的ROC曲线

3 讨论

本研究纳入217例AMI患者,结果提示76例PCI术后出现心力衰竭,心衰发生率达35.0%,同他人研究结果相较,显示与陈伟[3]报道的急性心肌梗死PCI后约39.8%的患者发生心衰接近,但远远高于欧洲心脏调查研究(Euor-ACS)[4]报道的ACS中约有20.3%的患者发生心衰,较杨彦[5]报道的约19.4%ACS患者发生AHF高,发生率差异大的原因可能,考虑为后者研究中纳入目标为ACS,不仅仅包括常见的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还包括不稳定型(UA)心绞痛,显然UA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远低于前两者,故本研究中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心衰发生率相对偏高。

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除混杂因素后最终筛选出年龄、白细胞计数、BNP是AMI患者发生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白蛋白是保护性因素。本研究发现年龄、BNP、白细胞计数水平,心衰组明显高于非心衰组,说明年龄越大、BNP、白细胞计数越高,AMI患者越易出现AHF。这与袁丽莉[6]、吕明义[7]的研究结论相近。BNP是心血管疾病的常用化验指标,可作为心肌损伤标志物、心力衰竭标志物、心肌炎性标志物。诸多学者[8]证实BNP在AM1后发生左室重构患者中显著升高,且与左室重构的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认为,体液因子的改变(如利钠肽类)是心衰的一种代偿反应,增高的程度与心衰成正相关,通过鸟苷酸环化酶作用实现,扩张血管、减轻水钠潴留,抑制NE的释放和RAAS作用延缓心肌细胞重构。心梗后心衰常伴有诸多炎症因子表达,其表达在粥样斑块形成与破裂的转变中是关键性的因素,可能是加速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的关键因素[9-11]。白细胞计数增加影响AMI发生及预后的机理,可能与白细胞介导的促凝状态、无再流现象、炎性细胞因子介导的心脏毒性作用有关[12]。随着年龄的增长,AMI患者常常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其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显著高于一般AMI患者,这是造成AMI患者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13-14]。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表2 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表3 预测敏感度和特异度统计表

综上所述,患者年龄、白细胞计数、BNP水平这三个指标是AH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较大的预测价值。目前本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样本纳入数量较少,若纳入更大样本量并增加随访,可明确上述危险因素对AMI患者心功能的预测作用。

猜你喜欢
白细胞心衰计数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古人计数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白细胞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结绳计数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