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继斌,谢敬东
(1.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中心医院,辽宁 沈阳 110121;2.辽宁省沈阳医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不 稳 定 性 心 绞 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UAP)又称恶化劳累性心绞痛,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病症,典型症状为胸骨压榨性疼痛,灼烧感,病人会出现烦躁、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与稳定性心绞痛相比,不稳定心绞痛病情发展迅速,预后非常差,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发展为心肌梗死[1]。主要的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斑块的一系列病变,包括斑块内出血、斑块纤维帽出现缝隙等,从而造成心肌血流量显著下降,心肌缺血缺氧[2]。本文研究了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栓通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上治疗该类疾病提供参考,现综述如下。
所有患者均为我院在2014年11月~2017年2月收治的患者,这些患者都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共计112例,将这些患者采用随机化分组方式分为两组,各56例,其中观察组包括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41岁~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1±10.2)岁,他们的病程从0.6年~10年不等,平均的病程为(4.0±1.5)年;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在40岁~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4±9.6)岁,他们的病程从0.5年~9年不等,平均的病程为(3.4±1.2)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如年龄、性别、病程等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常规的治疗[3,4],缓解心绞痛采用硝酸甘油治疗,抗血栓采用口服阿司匹林,抗高血压等采用钙拮抗剂,血管转换酶抑制剂等。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栓通治疗,剂量为240mg,加入5%的葡萄糖溶剂中静脉点滴;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剂量为200μg,加入250mL的葡萄糖中静脉注射,每天1次,治疗14天。
心电图的评价参考以下标准:有效:经过治疗,患者静息心电图ST段下降恢复正常水平,或者T波倒置的现象恢复正常;显效:患者静息心电图ST段下降1.5mm,但没有恢复正常水平,或者T波变浅50%以上,或T波从平坦状态变为直立;无效:治疗前后ST段和T波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临床总有效率为显效例数及有效例数之和,除以总例数,再乘以100%。
临床有效率按照以下标准评判[5],有效: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消失或者基本消失,硝酸甘油的使用量减少80%;显效: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减少50%~80%,硝酸甘油的使用量减少50%~80%;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没有减少,硝酸甘油的使用量没有减少50%。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及心率比较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心率都出现明显的下降,和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在血压和心率两个指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经过比较,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及心率比较
两组患者的心电图有效率比较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观察组显效和有效人数分别为17例和30例,总有效率为83.9%;对照组观察组显效和有效人数分别为15例和25例,总有效率为71.4%,在心电图的比较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2 两组患者心电图有效率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观察组显效例数为34例,占全部患者的60.7%,有效患者有19例,占33.9%,临床总有效率可达94.6%;同时,对照组中显效患者有15占全部患者的26.8%,有效患者有28例,占全部患者的50.0%,总有效率为76.8%,经过比较,两组患者在总临床有效率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不稳定心绞痛(UAP)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疾病,临床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恶化性心绞痛、静息心绞痛、变异性心绞痛和混合性心绞痛。UAP的发病主要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不稳定斑块发生破裂,血小板大量聚集,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出现严重狭窄,从而导致一系列冠脉综合征,值得注意的是,UAP往往会引起冠脉痉挛,所以胸骨疼痛和胸部不适较稳定性心绞痛严重,持续时间在30min以上。有数据表明[6],UAP演变为心肌梗死的几率为9-25%,很容易导致患者猝死。目前,临床上治疗UAP的药物较多,如何寻求合理快速的治疗方法是治疗UAP的关键。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高血脂,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是导致粥样硬化的一个推动因素,而化学物理因素导致的内皮细胞损伤,是粥样硬化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7]。内皮细胞破损后会引起缩血管物质大量释放,而扩血管因子处于相对低的水平,这两种物质的不平衡会引起疾病进一步发展。当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内膜下胶原组织充分暴露,血小板被激活后形成血栓,这是导致心绞痛的最重要的原因,所以在心绞痛的治疗中,以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扩桩冠脉为主[8]。
前列地尔是前列腺素中的成员之一,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在治疗心绞痛方面,主要的机制有:(1)前列地尔具有强烈的扩张血管的作用,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和静脉,可以明显的降低心脏的负荷,增加心肌血流量,降低心脏耗氧量,从而发挥缓解心绞痛的效果,有文献报道[9],前列地尔在扩张血管方面的作用是硝酸甘油的5倍;(2)前列地尔具有很强的抑制血小板的作用,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素的形成,从而抑制血栓的形成;该药还能抑制红细胞聚集,通过改变其变形的功能,从而达到改善微循环的目的;(3)前列地尔具有抑制儿茶酚胺的作用,通过作用突触前膜,抑制神经末梢释放肾上腺素的功能,从而减少儿茶酚胺的释放,减少儿茶酚胺对心血管的损害;此外,前列地尔还具有减少自由基的生成,降低血液粘稠度的作用。
血栓通的主要成分是三七总皂苷,在临床上也常常用来治疗心绞痛,其治疗心绞痛的原理主要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局部血流,减少缺氧带来的损伤,同时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此外还具有增加超氧化物的活力作用,在清除自由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0-11]。前列地尔和血栓通合用,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心绞痛的作用。
本文研究了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栓通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对照组仅采用血栓通治疗,观察组采用血栓通和前列地尔联合治疗,结果显示: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都出现明显的下降,且观察组患者在血压和心率两个指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在心电图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3.9%,高于对照组的71.4%;观察组的总临床有效率为94.6%,远远高于对照组的76.8%(P<0.05)。由此可以得出,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栓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效果显著,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指标改善明显,心电图有效率和临床有效率更高,值得临床医生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