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浩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大连医院普外科,辽宁 大连 116600)
腹股沟疝是常见的腹外疝病,临床表现为腹股沟区存在向外突出的包块,若不及时治疗易发生肠梗阻,对患者消化、泌尿等系统造成损害,轻者影响日常生活,重者会危及生命[1-2]。目前,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方式是进行手术,具有复发率低、预后良好的优势,但因传统手术产生的创口较大,术后易并发尿潴留、切口感染等症状,严重阻碍患者预后,付朝阳[3]表示,无张力疝修补术因创口小、恢复快等优点,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3]。本文比较Millikan无张力疝修补术和传统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以期为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提供参考。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男女比例23∶2,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2.72±8.42)岁,直疝21例、斜疝29例;对照组男女比例9:1,年龄33~71岁,平均年龄(51.53±8.11)岁,直疝19例、斜疝3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均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 手术方法。①对照组行传统疝修补术: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选腹股沟韧带中点到耻骨外侧结节进行切口,将腹外斜肌腱膜切开,暴露疝囊位置,使精索根据要求进行游离,于高位缝扎疝囊,完成消毒并对切口进行包扎。②观察组行Millikan无张力疝修补术:麻醉方式与对照组一致,确定疝囊位置后,选取腹股沟部位进行手术切口,于内侧纵向切开筋膜与提睾肌,并分离疝囊、精索血管及输精管,拉起疝囊,在其上半部位切开腹横筋膜,使用食指进行间隙钝性缓慢游离,展开网塞外瓣,显露Doom三角,将疝囊游离后缝扎近端,切除精索脂肪团,适当切断部分提睾肌,便于放置补片,并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患者疾病复发率。②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包括住院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③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尿潴留、血肿、切口感染、低热等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率(%)描述,两组复发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比较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描述,组间手术指标对比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复发率2.00%(1/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0%(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1,P=0.027)。
2.2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手术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00%(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目前,腹股沟疝在老年群体发病率中呈上升趋势,患者腹壁较为薄弱,腹内压力增加,易导致疝气形成,且偶有疼痛感[4],若腹股沟疝不断发展,也会对患者行走造成影响,且老年患者身体功能衰退,免疫力较差,术后易出现并发症,导致恢复效果不甚理想。曹春贵[5]认为,传统手术将患者的联合腱与腹股沟韧带缝合在一起,可产生较大张力,从而出现明显疼痛感,Millikan无张力疝修补术则更为注重患者术后身体康复。
本研究结论显示,观察组复发率明显较低,考虑原因为,无张力疝修补术在一定程度上可填补传统手术的缺陷,按照患者临床情况,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手术方式,疗效更佳,通过补片,用于加强患者腹壁,此外,进行固定处理,是防止网塞外瓣褶皱、移位等情况出现的重要环节,可有效降低腹股沟疝复发率,保障治疗效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较短、手术出血量较少,刘志华[6]认为,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较为简便,而耻骨结节的彻底暴露使手术能够安全、及时完成,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令患者住院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缩短,利于恢复进程加快;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一方面,无张力疝修补术产生创口小,使患者疼痛感得以减轻,避免因服用止痛药物而发生不良反应,恢复速度更快,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的同时,可避免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另一方面,手术使用的聚丙烯编织网孔材料,组织相容性较佳,可有效预防感染,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水平,与高斌[7]、陈惠群[8]等结论基本一致。
综上,Millikan无张力疝修补术用于治疗腹股沟疝,疗效确切,可有效减少疾病复发和并发症,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