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磊 孙广庆 康佳 薛雪
项目名称:石家庄铁道大学新校区
项目地点:河北石家庄市封龙山东麓
项目类型:教育建筑
项目设计人:高明磊、孙广庆、康佳、薛雪
委托人:石家庄铁道大学
项目用地:969.5亩建筑面积:36.5万平方米
项目用地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南15公里的元氏县境内,规划新校区学生规模12万人,规划用地2180亩,其中可建设用地969.5亩。项目位于省旅游名山封龙山脚下,自然风景优美,文化底蕴浓厚,在历代都是一个全国比较重要的文化区域、北方的教育名地。其南麓的“封龙书院”名冠燕赵,始建于唐代,盛于元代,是我国第一个教授数学的书院,书院和项目用地仅一道山粱之隔用地现状地形较复杂,设计之初多次现场踏勘:用地三面环山,东临平原,视野开阔,场地西北高,东南低,建设用地内最大高差为85米,多沟壑、梯田,自然冲沟,植被多以灌木为主,有数株果树和几颗十几年的核桃树。四方学院依托书院教育的人文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形地貌建设新校区。
四方学院为石家庄铁道大学的下属学院,在建校史上经过三个时期,军校时期、铁道部时期和河北省属时期,其桥梁、隧道等优势专业人才遍布全国,毕业生承担完成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基于对自然地貌、封龙山文化、学院办学特色的理解分析,规划设计力图打造一所能体现自然、人文、科技的大学校园。
图1 现场照片
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所谓的“替天行道”,最大限度保留用地内冲沟,保留原有山体、植被、实在不能保留后期修复,建筑插入式置入环境。
人文一弘扬封龙山教育文化,吸取传统书院文化的精髓,采用聚落式空间与现代教学相结合。
科技—规划体现学校历史以及优势专业的特色,融入学科理念;
1、场地分析
基于对基地内地质、水文、高程、坡度、坡向等各方面的综合分析将用地分为三类区域:
I类区域为适建区,用地规整,坡度较小,朝向好,局部坡度大于于10%,需做适当的工程处理,适于建设。
II类区域为适度开发区,地形较为复杂,坡度15-25之间,须加以工程措施才能建设。
III类区域为不宜建设区,地形海拔高,坡度大,受多种不利条件影响,建设工程难度大,基本不适于建设,蓝色区域为泄洪通道,不宜建设。
图2 场地分类及高程
设计中对控制建筑布局的几个因素——坡度、高程、坡向等做了详尽的分析,并做了实体模型,在此过程中,发现自然等高线像一个纹路清晰的手掌,主冲沟恰似掌中那条生命线,平坦区域靠近手掌、地势最低区位于掌心,再往上则呈指状伸入山体,设计从地形着手,依据山体轮廓勾勒出指状构图框架,与书院式组团发展的构思不谋而合。
2、书院文化融入
设计之初考察了多所书院,其选址无不是背靠山峦,俯瞰平川,建筑与环境高度融合,那种“习礼大树下,授课杏树旁”的教学理念和文化氛围感染了我们。重视环境的利用,前低后高,层层叠进、错落有致,轴线运用,院落围合,加以庭院的穿插,林木衬托,那种浓浓的书院文化和场所精神自然而然的融入了我们的规划设计中。
3、优势学科体现
石家庄铁道大学的优势学科在设计中体现,道路、桥梁、涵遂、大跨度结构、铁路抢修实验场地等结合场地和建筑在整个规划设计中得以中分体现。
图3 场地分析
1、结合场地地形,通过地貌的整理修复,形成特有的山地校园格局,结合封龙山东麓的地势,建构“一心,一环,三廊,五组团”的指状空间格局;按功能将校区分为:校前行政办公区、公共教学区、院系及实验实训区、生活区、体育运动区、預留发展区。校前区地势平坦,环状陈列建筑组群,布局规整,形成完整的校前区界面,功能布置行政办公、礼堂、交流中心对外联系方便;核心区为公共教学、图书馆,利用主冲沟做为学校核心水体景观,开合有序;环状陈列的学院楼依托山势呈指状组团布置;两个生活区布置在伸入山体的几个较平坦的坡地,两个运动场为节约土方,布置在地势相对平坦的两个区域,同时临近生活区,生活区临近公共教学,宿舍区到达各区域的步行距离控制在400米内,预留发展用地位于用地西北侧。
2、学校道路系统,由一条完整的环路作为交通主线,四条次环路围绕建筑组团展开,形成校园道路主框架,主环路通过一主、两次入口与东侧环山公路相联系,道路顺应山势,穿越各建筑群组;系统的山地步行系统是本校区的一个特色,步行系统有山体景观游览道、滨水步行道、组团间的以及内部的不行流线构成,实现步行尺度200米为控制组团大小和相邻组团间距,达到一步一景的富有变化的空间体验。
图4 规划结构
图5 规划布局
3、停车场设计结合坡地,充分利用建筑及运动场下部空间,实行就近和相对集中的停放原则,分别设在两运动场下部、行政办公和图书馆等区域。由于校区离城市较远,设计中除在主要建筑物周边设临时停车场外、在次入口设通勤班车停车场。
校园景观体现自然、生态和人文的特点。绿化系统以点、线、面结合,将山体、中心绿地、庭院景观融为一体;景观规划融入旅游景区的理念,主力打造四大景点:九连瀑、四方桥、梯田景观、思源广场、不同景观特色的学院谷。
九连瀑对现状自然主冲沟加以疏理,缓解水的势能,利用中水和自然雨水,形成由九个漫水石桥组成的叠水序列,取名“九叠瀑”。丰水期小瀑布漫过石桥,呈现自然生动的跌水,枯水期自然湿地与丛生植物驳岸。由于校区周边没有污水管网等排水设施,生活污水全部经中水站处理后,由瀑布最高点慢慢流淌,经自然湿地净化,至核心区域达到1级A排放标准,作为景观用水。
图6 交通流线组织
图7 九连瀑
图8 梯田景观
图9 思源广场
图10 学院谷
图11 鸟瞰图
图12图书馆
图13 中庭院落空间
图14 局部景观节点
“四方桥”作为校园重要节点,跨越自然冲沟,连接入口广场与图书馆前广场,桥的设计可以由学校桥梁专业师生自主创意设计,采用大跨度结构形式,建成后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并作为桥梁专业的实习场地;
梯田景观在图书馆东南侧,水岸与道路高差9米,依据自然地势设计为多个高差1米的台地,形成“校园梯田景区”,这里种植乡土植被,冬季绿油油的麦田,孤植、丛植杏树,(杏树在封龙山比较容易成活)下设石桌、石蒲团,再现那种“习礼大树下,授课杏树旁”的场景。
思源广场校区唯一一个下沉的景观区,透过桥看见九连瀑的源头,饮水思源给广场取名为“思源广场”,与国旗广场相连,以展现学校的科研、教学成就为主题,纪念为学校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和事;
建筑组群融入书院文化,采用簇群式可弹陛发展的模式,依托地势,随自然地形跌落、错位、转折,形体看似偶然其实必然,弱化单个建筑的体量感、强调组群之间的整体性;建筑设计体现朴实,明快,自然,含蓄的建筑特点。
建筑空间通过平台连廊向各个方向延伸,提供多层次交往平台,设计注重课堂学习与课外交流的结合,利用山地平台、桥梁、隧道、涵洞,提供了学科实习场地。建筑立面传承地域文化,屋顶平、坡结合,符合北方特色;屋顶绿化与坡屋顶结合,丰富了从封龙山顶峰看下来的视觉效果。
在方案设计前,对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做了再次评估,建筑避开陡坡、可能滑坡地带,必要区域做护坡。对抗震设计、100年遇洪峰流量等灾害性事故做了详细的评估和计算。
图书馆位于核心区,设计与地势紧密结合,形体面向校前广场和湖面展开,跌落的平台与山势呼应,立面摊开的“书简”向读者展开,入口台阶沿等高线曲折变化,同时为师生室外休憩提供场所。图书馆内部超市化的布局模式,三统一原则,以开敞式阅览为主,内部采用挑台、内院、天井等处理手法营造出舒适宜人的空间氛围。
教学与学院组团设计借鉴中国传统书院的院落式布局,将尺度大小不同的庭院,结合绿化、水景、台地等元素形成富有韵律、多层次、相互渗透的空间效果,建筑物间通过连廊、底层架空、局部跌落等手法创造多样的休闲场所,同时让空间层次丰富多变。
铁道大学四方学院规划设计方案是综合了各学科、多专业知识的设计成果,设计中水工专业的对封龙山大区域小区域及所有向区域内汇水的计算、查阅了历史水文资料,计算出50年、100年洪峰流量,以及所需要的行洪通道截面,进行了较为科学的计算,為规划设计提供了依据。地勘提供了详细的地质资料、土层厚度,土壤的性质对建筑物结构形式以及地面植被设计提供依据;能源规划专篇详细规划了校区能源的利用和管理以及清洁能源的利用,为项目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规划设计2015年完成,现一期建筑主体完工。
(作者单位:北方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