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与脑膜瘤的MR影像对比分析

2019-02-27 05:49宋晓波李其祥宋继光
影像技术 2019年1期
关键词:脑膜瘤硬膜脑膜

宋晓波,李其祥,宋继光,李 炜

(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深圳 518103)

临床中,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相对少见,此类肿瘤的MR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表现均与脑膜瘤类似,所以在术前诊断时,经常出现误诊情况。由于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血运非常丰富,因此术中风险较大,如果肿瘤切除不完全,则术后复发或转移的几率增大,预后不佳,故术前对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准确诊断对预后有直接影响。为了对脑膜瘤与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准确诊断,本组研究对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脑膜瘤与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各30例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MR影像学指标,为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30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18例,女性 12 例,年龄 22-73 岁,平均(43.8±4.7)岁;同期选取30例脑膜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7例,女性 13 例,年龄 23-72岁,平均(44.1±4.3)岁。术前两组患者均经MR影像确诊,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或脑膜瘤。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美国GE)进行检查。序列:T1WI用SE,T2WI用FSE;T1WI:TE 11ms、TR 500ms 或 TE 24ms、TR 540ms,T2WI:TE 85ms、TR 2200ms 或 TE 87ms、TR 4000ms。均行冠、矢、轴面扫描。增强扫描对比剂给予0.2ml/kg钆喷替酸葡甲胺肘静脉注射。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MR影像资料进行观察,包含肿瘤最大直径、形态、肿瘤内坏死囊变信号、肿瘤内血管流空信号、T1WI及T2WI信号强度、肿瘤附着硬膜类型、肿瘤增强均匀性、增强程度等指标。其中,肿瘤最大直径测量分别测量3次取平均值,减少误差;硬膜与肿瘤边缘呈锐角时,认定为窄基底,呈钝角为广基底;增强T1WI,呈海绵窦信号强度,肿瘤内部结构能够辨认时,为中度增强,呈高信号且无法辨认时,为明显增强。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用X2检验,用%表示。

2 结果

在有肿瘤内血管流空信号、形态分叶状、有硬膜尾征、有肿瘤内坏死囊变信号、肿瘤增强信号中度增强、T1WI信号低等混杂信号及T2WI信号等高混杂信号、肿瘤增强均匀等MR影像指标方面,两组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

表1 两组MR影像学指标对比[n(%)]

3 讨论

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世界卫生组织将血管外皮细胞瘤纳入脑膜间质非脑膜上皮细胞肿瘤,而脑膜瘤归为脑膜上皮细胞肿瘤[1]。与脑膜瘤相比,血管外皮细胞瘤源于脑膜间质毛细血管外皮细胞,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一旦患病,复发率较好,且转移快,属于恶性肿瘤疾病[2]。脑膜瘤则切除彻底后,预后相对良好,通常可永久性治愈[3]。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占0.29-1.00%,脑膜瘤占15-20%,所以脑膜瘤发病率明显高于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4]。

从病理学方面进行研究,血管外皮细胞瘤为分叶状、边界清楚的肿块,呈紫红色,外表光滑,脆软,如果肿块合并有出血,则可呈褐色。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肿块多数呈实性,组织内含有大量的血管,且血管腔呈分叉状或鹿角状,血管壁较薄,管腔内覆盖一层扁平内皮细胞,外侧多角形、椭圆形或梭形即为肿瘤细胞,呈松散的、小叶状非典型旋涡状排列,无常见砂粒小体脑膜瘤征。

治疗方面,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以肿瘤外科全切术治疗为主,术后配合放化疗治疗,患者的生存期可明显延长[5]。为了能够对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早期发现与治疗,临床中需准确诊断该疾病,且需要和脑膜瘤进行鉴别。从两种肿瘤MR影像学表现来看,在有肿瘤内血管流空信号、形态分叶状、有硬膜尾征、有肿瘤内坏死囊变信号、肿瘤增强信号中度增强、T1WI信号低等混杂信号及T2WI信号等高混杂信号、肿瘤增强均匀等MR影像指标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所以采用MR检测,能够对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准确诊断出。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肿瘤形态、T2WI信号特征及硬膜尾征对两种肿瘤的影响较大:①肿瘤形态。血管外皮细胞瘤形态主要呈分叶状,提示此类肿瘤的生长速度比较快,具有恶性生长及侵袭性生长的特点。而脑膜瘤则以扁圆形、椭圆形或圆形为主,提示此类肿瘤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形态以紧密排列的旋涡状为主,具有良性生长的特点。②T2WI信号特征。在T2WI信号方面,血管外皮细胞瘤呈等高混杂信号影,表明在肿瘤生长过程中,血供无法满足,造成肿瘤内组织出现囊变坏死情况;而脑膜瘤患者中,肿瘤内血管流孔信号较多,提示肿瘤内血管数量较多,分布广,但由于此类患者的病程均比较短,说明肿瘤囊变坏死并非因为供血不足引起,而是因肿瘤生长速度过快造成肿瘤内局部血供不足造成坏死囊变。③硬膜尾征。代表脑膜纤维细胞与毛细血管增生及脑膜反应性增厚,也可因肿瘤经过硬膜延伸导致。血管外皮细胞瘤无硬膜尾征表现,说明肿瘤生长速度比较快,但生长时间段,对硬膜的刺激及侵袭尚未达到出现硬膜尾征的程度。脑膜瘤中,硬膜尾征比较多见,与肿瘤对硬膜的刺激及侵袭以及肿瘤生长时间长有关。相关研究显示,对6例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硬膜尾征进行统计研究,显示有5例患者年龄在55岁以上,平均年龄58.2岁,平均病程18.1月,较平均水平明显较高,说明硬膜尾征的产生可能与病程长、年龄大等因素也存在相关性。本组研究中,因样本量较少,因此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不足,在后续研究中还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与研究范围,对两种疾病应用MR诊断的价值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与脑膜瘤MR影像学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对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能够准确鉴别与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脑膜瘤硬膜脑膜
外伤撞头莫轻视硬脑膜下或血肿
侵袭性脑膜瘤的诊断及研究进展*
脑膜瘤临床特点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脂肪瘤性脑膜瘤相关研究进展
伴听神经侵犯的肺腺癌脑膜转移的T1-SPACE或T1-CUBE MRI强化特点分析
脑脊液药物浓度与结核性脑膜脑炎疗效的相关性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人工硬膜治疗脊柱后路手术中脑脊液漏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老年人撞到头没出血 警惕看不见的“致命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