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活”起来

2019-02-26 08:43武晓兰
新课程·中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历史课学情辩论

武晓兰

我是一名初中历史老师,在历史教学中应该落实历史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我倡导让历史课“活,起来。“活”就是生活,活动意思。下面我将从学情、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三方面阐述。

一、初一学生学情

(一)古代史与生活相距太远,学起来缺乏兴趣

从170万年历史学起,对于21世纪出生学生来说太久了。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有上过山,下过地,几乎不认识五谷杂粮,没见过牛耕,也没见过铲、锄这些工具,对古老文明一点都不知道,对书上的很多内容很陌生,不理解。

(二)学生文言文功底一穷二白,读不懂书上史料

刚上初中的学生很少接触古文,对之乎者也的熟悉度不如ABC,所以史料的出现加大了难度,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兴趣,也加重了老师的上课负担。

(三)常识性故事知道的少

近几年课堂教学中感觉学生对一般历史典故的了解大不如以前学生。我反思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学生在小学时星期天不是补数学、语文、英语就是参加各种特长班跳舞、绘画等,让孩子读历史故事的家长少之又少。这种现状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历史兴趣,历史教学很大困惑。

二、历史教学原则

全面性即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对中国文明有了解。一个班五十个学生,有农村的,有县城的,从小受到的教育有差距,比如历史知识面有宽有窄,本身学习能力有高有低,这都会影响历史教学。历史教学担负着让每个学生了解中国历史要了解,进而培养爱国情怀的重任。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课堂,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我能学好历史,我要学历史。

主体性即历史学习主体是学生,教师是引导者,要引导学生积极去了解历史,生成思想,培养人格。

我们课改一大观念就是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这就是说发挥学生主体性,让他们去阅读历史,在生活中体验历史的存在,去探究历史真伪,去感受中华文明,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教学效果远远好于教师的满堂灌。

三、历史教学理念与方法

针对学情,结合教学原则,我在教学中坚持让历史课“活”起来,所谓活是指将历史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在教学中围绕学生生活设计教学,让每个学生动起来,积极去发现历史,感知历史,思考历史,从而落实历史课核心素养。

(一)设计问题细节化、生活化

初一学生对历史是陌生的,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历史,历史学什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采取方法就是教学设计问题要细、要与人生活联系起来。

学习北京人生活,我设计了以下问题:(1)北京人吃什么?(2)他们如何得到食物?(3)他们得到食物后怎样加工?(4)他们居住在什么地方?环境如何?这四个生活化問题符合学生认知能力,通过学习学生发现历史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历史。时空观念一下就形成了。

(二)社会调查,回归农村生活

中国文明是以农耕文明为主的,农业是我们世世代代生活的基础。现代学生虽然出生在农村,但是都在城里读书,刘农村概貌描述不上来。因此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这节课为我让他们利用星期天回自己家乡做社会调查,记录农村人的衣食起居。内容包括:农民种植的农作物有哪些,他们耕作的原始方式与现代方法,农民劳动工具的种类,他们日常存放粮食的器具,农村最古老房屋的特征。这样设计便于学生学习原始居民生活,感知我们现在生活是原始生活延续与发展,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农耕文明的四大特征农作物种植、磨制石器、家畜饲养、聚落。

(三)历史与现实国家大事联系起来

历史核心素养之一家国情怀,这种素养内容需要与现实联系,只有现实才能更好佐证历史价值。

沟通文明的“丝绸之路”这一内容就需要与“一带一路”联系,把了解“一带一路”放在课前,让学生做全面了解,包括一带一路提出背景、出发点、作用、目前发展概况等,而不是放在课后去回答课感想。这样设训课上古今对比更好地理解古代“丝绸之路”的价值,也理解了现在“一带一路”提出的渊源和作用。

(四)辩论进入课堂

历史素养之一对历史人物评价。学生要掌握评价的方法最好办法就是辩论,在辩论中擦出思想的火花,形成观点,掌握方法,形成认识观。

对秦始皇评价是历史一大要求,也是培养人物评价最好材料。为此我设计了辩论课堂。

辩论甲方:秦始皇功大于过。

辩论乙方:秦始皇过大于功。

学生自由组合,收集资资料进行辩论。

通过辩论,学生历史解释能历提高,他们掌握了秦始皇巩固统一措施和影响,也认识到了他的暴政导致了秦的灭亡。也掌握了评价人物方法放在一定历史环境下,辩证看待问题,看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影响,做出客观评价。

(五)让国学经典诵读进入课堂

历史知识本身就是国学,国学经典朗诵不能只是语文教学任务,我们应该推行历史课上国学经典诵读。

荆轲刺秦王“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孔子“几所不欲,勿施于人”;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让学生去收集初一历史涉及经典国学,让他们诵读,他们对重要人物就了解了,他们思想品德得到升华,同时培养了他们对历史文化传承理念,感受文化的博大精深。

(六)文言文讲历史

针对学生文言文底子薄的现状,我让学生用文言文读历史。

商鞅为推行改革舌战群儒及改革措施这段历史我让学生找到原始资料,上课选学生起来读,互相读,在读中学改革措施,提高他们文言文阅读水平。

总之,历史教学以学情为出发点,围绕生活,发挥主体性,有利于教学目标达成,培养学生唯物观、时空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编辑 李博宁

猜你喜欢
历史课学情辩论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五味杂陈”——让历史课充满“历史味”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