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2019-02-26 08:43钱晓虹
新课程·中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

钱晓虹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直是全国践行的标准。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景,植根课本,开展活动,师生共进的方式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

2006年10月,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次被提出,到了2012年11月召开的十八大正式用12个词,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每四个词是一个层面,前四个词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观念,中间四个词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最后四个词则是对公民个人的价值要求。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树立社会道德观念,做守法奉公的公民,并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让学生从小遵循社会的价值要求。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切实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每一个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尽的责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落实的意义

从政治层面卜来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它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以及实践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学生是国家的希望,为国家培育三观正且思想积极的学生是每一个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尽的责任,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实践中对全民形成良好的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教育层面来讲,初中道德与法治是教导学生树立正确观念的课程,教学目标也紧跟时代步伐随时更新,而且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所教授内容大都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合的,将二者有机融合,不仅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快速推行,更有助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目标的快速实现。

从学生层面来讲,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以及生理上都是大变化的时期,此时学生需要有正确的引导,不然很容易误入歧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引导初中学生树立最正确的观念,它要求学生做到核心要义的24字,这就基本确立了学生在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道德行为准则,学生如果能够切实把这些观念落实到自己的生活中,对学生的自我发展一定会有重大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已经被凝练成了24个字,但是其中蕴含的丰富内容绝不只24个字可以解释,而这丰富的内涵不仅需要国家在政治层面上推广,更需要教师切实落实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让学生真正在学习中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存在,并履行它。

二、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正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包含的内容丰富,层次多样,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各个方面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每一堂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本内容为依托,提出以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关路径,希望教学实践者能够有所借鉴。

1.创设情景,重塑认知

教学情景,广义来说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上来讲,是指在课堂上的教学环境中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教学过程,创设情景一般有四种:创设悬念情景,创设信息情景,创设生活情景,创设求异情景。

第一,创设悬念情景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以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为依托,设置悬念,勾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教学七年级上册中的“探问生命”一课时,可以先播放有关生命起源的宣传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设置一些悬念,如生命的意义等一些有高度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将自己的思想上升一个层次,而不只局限于书上的白纸黑字,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命的神奇以及生存的意义。

第二,创设信息情景,即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生活性的信息,让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情景提出自己的看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义也是如此,不仅体现在空洞的字眼上,更体现在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要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感悟到价值观念就在自己的身边。例如,教师在教学七年级上冊中的“友谊与成长同行”一课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践行正确的交友之道,这正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友善相联系,教师要以书本为契机创设情景,询问学生与自己的朋友是如何进行相处的,大家认为应该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等问题,只要学生依据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回答就可以,在这样的情景创设下,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进而教师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和朋友、同学相处的过程中要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友善待人,真诚待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

第三,创设生活情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生活密不可分,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也离不开生活实践,所以教师在创设情景时,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是最能引导学生走进课堂的一种方式。以七年级下册中的“在集体中成长”一单元为例,这一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树立集体意识和团队荣誉感,这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教学班级为实际教学设计的蓝本,让学生从自己所处的班级中感受自己给班级带来了什么,班级又给自己带来了什么,每一次比拼赢来的奖状让学生高兴,这是因为团队带给学生的荣誉,而班级的荣誉离不开班内每一个同学的努力,这正是班级和个人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只有通过切实的生活感悟,学生才能真正对团队意识有自己深刻的理解,而这种团队意识对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将会是一大助益。

第四,创设求异情景。所谓求异,就是要让学生敢于跳出传统的思维,用不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种情景创设对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教师在教学七年级上册中“认识自己”一课时,开始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写一个评价,同时让其他同学也写下对该同学的评价,两者相对比,让大家意识到自己眼中的自己和他人眼中的自己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来源于什么,这种求异思维对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不可缺少的,有了这种思维,学生才能更加全面地发展,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植根课本,积极思考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依托课本,同时也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这也是学生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深刻的方式。首先,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即在教学九年级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时,向学生介绍国家制度,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所处的国家所实施的各种制度,而这些存在于每天的新闻中,生活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全部由老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这也是为什么学生学习效果差的原因,所以教师要告别原有的模式,在课前让学生去网上查询相关民主制度的资料,学生在自己查询资料的过程中就能对我国的民主制度有初步的认识,这对教师之后的教学大有帮助。其次,社会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主要体现在社会制度上,教师要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为依托,如新闻中的惩恶扬善等新闻让学生自行关注,学生在生活中都能感受到社会制度,自然也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层面的制度要求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贯穿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本的始终,教师在讲述国家制度时要带领学生认识我们的国家,以及国家为我们带来的安全、便利,让学生对国家有荣誉感以及归属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如八年级上册中“社会生活讲道德”一课,就是这八个字的缩影,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做到尊重他人,以礼待人。

课本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避免“满堂灌”的现象,不然一定会重蹈覆辙,出现教师讲得多,学生却什么都学不到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一定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前引导学生自主预習,课中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课后善于总结,提出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成为学习道德与法治,以及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的主人。

3.开展活动,引导实践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也讲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如果教师讲得再多,学生都不实践,那么再多的知识都是纸上谈兵,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开展多样的、丰富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展热点讨论会,让学生关注社会中发生的重大事件,特别是与课堂教学相关的事件和材料。例如每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的人物都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人,他们身上的道德品质也正是学生需要不断学习并实践的;还有央视节目《共同关注》在暑假播出的“圆梦行动”系列内容也能帮助学生真实感受中国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中学生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和了解中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意义……让学生从每天发生的真实事件中来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的教育方式远比教师单纯说教要好得多。另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社会规划馆等与社会建设有关的场所,带领学生到老人院为老人献爱心,带领学生多与社会接触,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行为准则。但是教师在设计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为基础。初中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但其身心发展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与成人的接受能力依然具有差距,因此教师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难易度的设置,活动难度太难会导致学生的信心受挫,如果太简单则会缺乏挑战,无法激发学生的挑战心。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和性别等特点出发,设置适合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4.转变角色,师生同进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是课堂的领导者,学生在学习上完全是被动接受的,所以在新时代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应该及时转变自己的角色,由原来的课堂领导者变为课堂引导者,将课堂还给学生,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要留给学生自主学习,而教师则负责将学生引导向正确的方向,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予以帮助。教师还应该学会和学生做朋友,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己的思想,能够和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以往教师的形象过于严肃,无形中拉大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所以在新时代下,教师要微笑教学,与学生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及时和学生沟通课程进度、难易程度,在和学生沟通的进程中与其共同进步,共同探索高效课堂的各种方式,这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也有很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行为准则,它的推行与落实是必然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其相契合,所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中是必然的,虽然目前在实践中仍然存在困难,但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让初中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参考文献:

[1]王林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的实践探析[J].新课程(中学),2018(9):218.

[2]潘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体验式教学探讨[J].科普童话·新课堂(上),2017(12):29.

编辑 冯志强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