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奎盛
一、师爱无痕,情系学生
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如果没有工作兴趣,没有责任心是干不好这项工作的。对于在职的各位教师来说,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天真烂漫、活泼可爱,而且具有丰富思想感情的中学生”。教师要在平常的工作当中爱护学生,感动感染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特定的家庭生活环境,学习阅历,思想行为。在其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我们既要正视,又要想办法解决问题,尤其是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师生更应该互相信任、理解、尊重。教师更应该把“爱心”放在首位,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战胜困难,增强学生战胜自我的能力和勇气。这些需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上,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无论怎样,都要一视同仁,不搞特殊化。公正、公平地融洽师生关系,增强师生情感交流渠道,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会有动力。比如:课间十分钟,询问他们上课听讲以及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学生哭鼻子告状,教师就要知道事情原委,并且及时给予评判和解决。这些虽然是司空見惯的小事,但在学生的心目中或者成长过程中留下挥之不去的记忆。俗话说“爱心无价”,只要善于了解“民风”,体察“民情”,教育的“乐土”就会变成纯洁的心灵阵地。
二、学识技能.志存高远
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学生中树立了威信,就等于自己的工作和地位得到了肯定,自然工作就会事半功倍,教学成绩斐然。经过教学实践与摸索,我有两种“尝试”送给同事。
I.学识阅历要“博大精深”
“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教师仅仅精通自己的业务,的确不够。作为文科教师,要善于多读书,勤于积累,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这样讲课就会“旁征博引、锦上添花”。理科教师也要对文史知识以及古典诗词有所知晓,善于将自己表达的意思用优美的词句表述出来。例如:运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去理解探究教学,就会将学生从“困惑一醒悟一发现”的过程引导出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受益匪浅。面对这样的老师,学生就会给予肯定,抬头仰望。
2.教学技能要“才高一筹”
“仰之弥坚,就会愈高。”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就必须具备幽默风趣的口才,整齐美观的板书。教师的口才在教学工作中作用十分突出,善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的幽默风趣的语言,就会使自己的课堂变得“和谐、愉快、充满活力”。整洁美观的板书是一个优秀教师的“门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欣赏美的能力。比如:本学期在外地支教,我担任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第二周周一下午第一节课,我在黑板上写了“大自然的魅力”六个字。出入意料笔落转身,一位女生惊呼:“字写得很直”。我没有批评她的大呼小叫,更没有遏止她敢于说话的天性,只是示意她来到讲台,再次重复了她刚才的话。我问她姓名,回答:“王××”。我用开玩笑的口吻说:“你可能是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三十二代子孙吧。”她乐了,我也会心地笑了。下课后,我留心了她的作业,得到的答案是:“书写工整、字迹娟秀。”虽是课堂小事,却给我的教学生涯上了生动一课。也许,今后不再出现“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板书了。同时,我明白“写好字”这块门面,同样能挖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因此,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要力求达到“你无我有,你有我精”的境界,才能胜任教学、驾驭教学。
三、“勤”字当头,持之以恒
教育教学工作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自己没有特殊的本领,只是勤进教室、勤于询问。俗话说:“勤能补拙。”平时,课前督促、课后提醒,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习动态,做到心中有数。有时感觉太累、繁琐。但是我清楚地知道:“教育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有时候很多小事自己率先垂范,久而久之,学生学风好转,成绩上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就是教学当中,注重实践成效的强有力的诠释。
“持之以恒”的思想要贯穿在整个教学当中。当你或者我拿起第一支粉笔的时候,也就预示着一项长期而持久的工作开始了,切记:“学生的学习不要紧抓一周放松一天”,这样就使你的工作前功尽弃。因此,只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常讲不停、不断开拓,教学工作才会做得有声有色。因为我坚信:“机遇的女神永远属于那些辛勤耕耘、持之以恒的人们,而不光顾攀龙附凤的懒汉。”
四、五育并举,“德育为首”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意蕴深厚。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更应该教会学生“感恩戴德”,理解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诗句内涵。这些要求自己在平凡的三尺讲台上“善言多举、躬耕力行”。多讲先辈传统,更应注重实践。例如:回顾在上学期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章中,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背影》一文里所表达的父子真情,人间至爱。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人至深,无微不至。学生学文后要理解“父爱如山”的挚爱定会浓缩在《背影》一文里。又如:作家李森祥的《台阶》一文,让学生感受到从凄楚、辛酸中走过来的父亲,为了营造九级台阶的新屋,披星戴月、呕心沥血。尽管父亲的愿望和追求在儿子的眼里虽不耀眼与光彩,但是,这是实实在在的。父辈们流淌着的那份坚韧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恰是撑起我们的事业,也是学生学业的辉煌砥柱。生动的范例就是最好的“德育”教材,不厌其烦地讲给学生聆听,让他们充满感恩之情,自信、健康地成长。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