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分析法在初二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2019-02-26 08:43崔青华
新课程·中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程唯物辩证法

崔青华

摘要:矛盾分析法会从客观角度入手,对事物两面性展开分析,能够帮助个体更加客观、全面地对事物进行认知,是一种高效的思政课程教学手段。为对该项教学手段展开科学应用,以初中二年级思政课程教学为例,通过对矛盾分析法的介绍,對矛盾分析法应用要求展开分析,进而对其在初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式展开全面探究,旨在实现理想化思政课程教学模式,保证矛盾分析法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分析步骤;思想政治课程;唯物辩证法;普遍原理;矛盾分析法

按照初中阶段思政教学要求,教师在对学生展开思政课程教学时,需要做好辩证思维能力以及唯物辩证分析手段的培养与教学,要利用课程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政学科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矛盾分析法主要以矛盾观点分析手段为主,会对学生向题分析、解决能力形成有效锻炼,更加便于学生展开学科知识学习,所以在思政教学中实施矛盾分析法教学手段是极为可行的。为实现理想化矛盾分析法应用模式,在对其进行具体应用之前,需要对矛盾分析法内涵、分析步骤以及特点等内容展开分析。

一、矛盾分析法

1.内涵

所谓矛盾分析法指的是,运用矛盾观点对事物内部实施分析、观察,进而对客观事物进行认知的方法。此种方法属于定性分析手段,在对其进行运用时,需要坚持统一对立观念,强调要从对立中对统一展开分析,在统一中对对立进行认知[1]。

2.分析步骤

以社会现象矛盾分析为例。在具体进行分析时,首先应将社会现象视作多方面、多层次矛盾统一体,对现象中所存在的矛盾、问题展开观察与分析;其次从诸多矛盾中找出主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进而通过对两项内容的分析,对社会现象本质进行确定,明确社会现象是诸矛盾外部表现,展开矛盾变化内、外部条件分析,做好矛盾发展量质变临界点探寻,进而掌握矛盾发展转化时机与主要条件,完成相应的分析任务[2]。

3.方法特点

作为唯物辩证法的基础手段,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基本方法,在社会现象研究中有着较为明显的普遍适用性特征[3]。运用其实施分析,可以在对现在进行说明的同时,对未来展开预测,在社会问题以及复杂、宏观社会现象研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价值。

二、矛盾分析法应用要求

在对矛盾分析法进行应用时,需要满足以下几项要求:

1.需要坚持两点论,要求在进行矛盾研究时,需要做好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主要面、矛盾次要面等内容研究,应通过分析对事物展开全面研究,避免出现片面性研究问题。

2.坚持重点论,做好矛盾主要面、主要矛盾把握,做好重点内容剖析,抓住关键点,为唯物辩证法的实施提供可靠理论支持。

3.特殊性是矛盾个性,而普遍性是矛盾共性,共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个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现实存在的所有事物都是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统一体,共性与个性是事物矛盾问题关键所在,在对矛盾分析法进行应用时,需要将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有机结合在一起,要在对事物具体情况展开分析的同时,保证具体事物与普遍联系的紧密性。

4.坚持发展论,做好矛盾动态分析,以防出现思想僵化的问题[4]。

三、矛盾分析法在初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策略

1.运用普遍原理对具体问题展开具体分析

通过对事物矛盾的分析可以发现,所有事物矛盾均存在着与其他矛盾相联系的共同本质,同时也存在着和其他事物均不相同的特质,即矛盾同时存在共性、特性两种特性[5]。所以在进行事物认知时,需要按照普遍性原则,先对事物展开具体分析,应遵照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事物展开深度剖析。

例如,在对《维护公平正义》一课进行学习时,笔者带领学生对公平正义价值以及公平正义守护等内容展开了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笔者为学生预留出足够的讨论空间与思考空间,让其就公平正义内容展开探讨。在进行教学时,笔者按照普遍原理选择运用矛盾分析法与情境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带领学生展开本课知识点学习。在具体进行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运用事先做好的幻灯片,引导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了分析与学习,并对其在社会层面价值取向要求展开了分析,进而引入本课教学内容;其次按照矛盾分析普遍原理,对公平正义与非公平正义进行深度探讨,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入手对公平正义实施与不实施结果进行了讨论,进而在讨论过程中帮助学生明确认识到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最后带领学生对本课所学进行了总结,在此过程中笔者改变了以往直接式教育模式,通过正反内容剖析的方式,为学生带来更加全面的知识,加深学生对于公平正义以及本课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感悟,所取得的教学效果相对较为理想。

2.科学运用全面看问题方法

所有事物都是矛盾统一体,矛盾都有自己的对立面,所有对立面之间关联极为密切,属于相互依存的关系。在进行问题分析时,老师要打破传统单一切入点的片面式教学模式,要利用矛盾法教学优势,全方人手,带领学生对问题展开全面分析,保证辩证法全面性,进而为学生带来更加优质的思想政治学习体验问。

以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责任与角色同在》一课教学为例。本课教学目标为:(1)帮助学生认识责任、理解责任含义与来源;(2)使学生明确不同人因为社会身份不同会承担起不同的责任,确保其能够树立起良好的责任意识,可以知晓如何履行责任,如何承担自己需要担负的责任;(3)做好集体意识以及奉献精神的培养。按照课程教学目标,笔者按照矛盾分析法教学理念,对全面看问题手段展开了运用。在具体进行教学时,首先,笔者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责任吗,能举例说明吗”,利用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其对本课学习产生兴趣,进而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之中。其次在学生对责任基本概念进行了解的基础上,笔者带领学生对责任履行与不履行结果展开了全面分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其展开全方位探究。最后邀请小组派代表就小组讨论内容进行介绍,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进而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使其获得更多感悟,从而达到高质量完成本课教学任务的目标。此种教学方法所提问题层层深入,能够帮助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对问题进行理解,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辩证思维以及思政意识,更加便于学生学习思政知识,最终课程教学效果也较为理想。

3.做好统一、对立把握

因为矛盾斗争性与同一性是密切关联不可分割的,所以在对矛盾分析法进行使用时,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在统一中对对立展开分析,在对立中对统一进行把握,要利用科学化手段做好课程教学,以将矛盾分析法优势灵活运用到初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之中。

例如,在带领学生对我国基本制度相关知识点进行学习时,可在拓展教学部分带领学生对其他国家相关制度展开学习与分析,为学生带来更加全面的学习体验。在具体进行分析时,笔者带领学生对资本国家制度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展开了对比分析,并按照统一、对立把握原则,对各国制度转变情况展开了进一步剖析。通过研究发现,西方各国虽然均设置了资本主义机制,但却普遍存在着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各国建设方式并不相同。例如,德国是在王朝战争之后,完成德意志民族统一的任务;日本是在明治维新运动推动下,完成资本主义制度的建设;法国与英国都是因为资产阶级革命才完成资本主义制度的建设等,这些均是同中有异的直观反映。此外,就本质而言,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属于对立机制,但在实际推行社会主义制度时,也会适当加入一些资本主义内容,从中吸取精华,所以这也是异中有同的表现。

4.对事物发展内外因展开分析

事物内外部矛盾是推動事物发展的关键要素,其中内因是事物变化根据,是事物发展根本原因,而外因是导致事物发展的又一原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通常是因为内因作用而产生影响[7]。

例如讲解《我国基本制度》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明确中国不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原因,老师可引导学生从事物外部、内部因素着手,对问题本质展开深度探究。在具体进行分析时,老师要帮助学生明确认识到,出现此种情况是由于当时我国国情所决定的,封建势力获得帝国主义大力支持、商品经济处于欠发达状态以及生产水平不足等内部因素,都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形成了严重限制,当时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并不可行,是走不通的。同时要联合之前所学历史知识,对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于中国的态度展开分析,了解当时中国所处局面,掌握各项外因,进而更好地理解为什么不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原因,从而坚定学生的民族信仰与国家信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爱国、爱党意识。在初二政治课中对矛盾分析法的应用,可在提升学生学科学习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做好辩证思维训练,所取得的课程教学效果是灌输式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值得广泛进行使用与推广。

通过本文对矛盾分析法相关内容的阐述,使我们对矛盾分析法及其具体应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各初中教育同仁应明确认识到该种教学手段所具有的各项优势,要在对矛盾分析法内涵以及使用要求等内容展开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初中思想政治教育需求以及目标,按照学生实际情况编制出可行性较高的矛盾分析法应用方案,以将该种教学手段所具有的教学优势充分运用到课程教学之中,进而为学生营造出更加高效的思政环境,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梅苗,叶飞霞.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中的矛盾分析及解决方法: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分析法[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6):26-28,32.

[2]张劲松.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一带一路”话语建构[J].长沙大学学报,2017,31(4):127-129.

[3]杨旭东.矛盾分析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青年时代,2017.

[4]丁瑗.矛盾分析法在学习中的运用[J].现代交际,2018,480(10):203-204.

[5]王志成.课堂问题支架用矛盾分析法的策略[J].语文教学之友,2017(4).

[6]武兴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哲学思辫[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旬),2017:9.

[7]刘平.在思辨性话题中提升核心素养:“矛盾分析法”教学案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31):39-40.

编辑 杜元元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课程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双重视域下的“意识形态终结论”批判
多媒体应用于思想政治课的优化路径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五年制高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微信支持下的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混合式学习方式
WADA运动员行踪报告制度的合法性基础——基于唯物辩证法视角
初中数学教材中量变到质变的素材倒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