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摘要】新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小学数学教学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中高年级数学教学承担着承上启下的重要衔接作用。由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处于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推动学生生活知识与数学知识的有效结合,使学生轻松掌握知识,并且提高学习自信心。通过从以下几方面简要概述,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实践教学,并提出具体的实践教学策略信息,有效促进中方年级数学教学的可持续延展与创新。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 数学教学 新课程标准 创新课堂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初步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中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紧密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教学。本文从以下几方面简要阐述,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实践具体策略。
一、中高年级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数学教学目标模糊不清
数学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的重要方向,也是学生知识学习的重要前提,教师开展数学教学必须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够循序渐进的完成教学内容。分析当前数学教学现状,我们能够看出,教师与学生尚未明确教学目标,部分教师也并未认识到自身的引导作用,以及教学职责,学生也并未认识到中高年级数学学习的重要性,由于目标模糊不清,会给数学教学,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2.教学内容难以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在新课程标准下开展数学教学,应当加强与生活实践的有效结合,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理念束缚,部分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仍然采用理论讲授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方法过于单一落后,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在课堂上具有权威性,学生只能够被动式的学习此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扼杀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虽然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数学公式,能够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导致学生难以提高学习成绩。如此循环往复,便会使学生逐步失去学习兴趣也难以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二、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错误
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逐步掌握数学学习技巧与方法,但是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出现部分问题,所以本文从以下几方面简要概述。
1.不仔细审题
审题马虎是小学生的通病,由于小学生,天性活泼,毛毛躁躁,对于数学学习缺乏定性,在数学审题过程中过于急于求成,只是看题目的一半,便凭着自己的经验或者是主观意识去做题。
此种做题方法大多数是丢分,并不是由于学生不会做,而是学生审题失误,马虎导致十分,特别是在大中型考试中,审题马虎会使学生吃亏。
2.难以灵活应用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是有一定的体系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结合数学知识点进行多元化解答,部分学生难以将数学知识有效结合,难以做出题目。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并未根据数学知识,构建科学完善的数学体系框架,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实践教学方法
基于新课程改革下开展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教师应当带领学生对于之前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总结和梳理,对日后学习的数学内容进行提前预习,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有效衔接,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发现能力与及解题能力。
1.教师角度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是学生学习中带引导者,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观能动性,通过正确的引导与帮助,指导学生少走弯路,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师应当重视以下几方面环节,确保学生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1)明确数学教学任务
教师应当明确数学教学任務,将自身已有的知识体系与教学经验有效的传授给学生,这是教师的责任,教师必须明确教学任务,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才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通过兴趣引导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创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创新课堂教学方式,设置巧妙的强项学,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参与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例如,小学生天性好玩,而对于故事游戏一类较为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将符合中高年级学生思维的数学故事,例如,数学家发现数学理论的相关趣事,也可以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探究数学学习规律以及方法。
(3)提高学生数学审题能力
审题能力是学生答对题目的重要基础,由于小学生性格较急,难以认真审题,题目做错却找不到原因,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出一道题目“小红和小明做英语和数学题,小红做英语题比小明多用了48分钟,但是做数学题却比小明多用42分钟,小明做两门题用了50分钟,小明做数学题用了多长时间呢?”然后引导学生理清数学关系,学生初看题目会感觉逻辑混乱,难以找准数学结构,所以教师可以多练习此类题目,帮助学生准确找准数学关系,防止学生在审计过程中出现马虎现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4)整合数学知识点
由于小学数学知识体系较为混乱,教师应当带领学生有效整合数学知识,点,部分数学题目在考察过程中汇集了众多知识点,所以学生必须构建科学完善的知识体系网,能够在做题时将每个知识点都能做到胸有成竹,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罗列思维导图,或者是每章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记忆和复习。
2.学生角度
(1)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必须明确学习目标,以及自身的学习任务,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所以家长应当与教师共同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家庭以及教室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根据相关标准有效进行,切实做到循序渐进的自主学习。
(2)掌握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以及解题方法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带领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巩固的良好习惯。在解题过程中能够做到仔细审题,其反复浏览,切实掌握数学解题技巧与方法,有助于提高做题效率,和解题准确性。
(3)整合数学知识点
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当将数学专题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归纳整理,通过形成整体框架,做到融会贯通。由于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限,所以家长与教师应当共同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整合。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在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在此过程中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样,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逻辑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显燕.情境创设在小学高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新课程,2016,(02):93.
[2]黄献安.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考试周刊,2016,(79):80.
[3]曾德琼.新课改下,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创新[J].教育教学研究,2017,(48):16.
[4]郭淑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