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110)
体内药物分析是由药物分析学派生出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研究生物机体内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和内源性物质的质与量的变化规律[1,2];而蒙药成分体内分析系以体内药物分析为基础,综合应用生物学、化学、蒙医药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并阐明蒙药有效成分的体内过程,特别是其体内的代谢方式和代谢产物,分析探讨蒙药药效物质基础,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可控。因此,本研究将从蒙药成分体内分析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现代研究进展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众所周知,蒙药的药效作用是蒙药成分与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众多成分只有被吸收入血后才能产生药效,根据这一观点,给药后血液中所含有的成分才是蒙药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因此蒙药有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需要基于血清药物化学与血清药理学[3,4]。血清药物化学与血清药理学为蒙药成分体内分析研究提供了有效手段,如采用蒙药成分体内分析研究,可揭示给药后血清中的移行成分,并通过建立蒙药血清化学动态图谱来反映蒙药成分群在体内的动态变化,可有助于蒙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蒙药中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基础[5]。对含药血清进行药效观察,目前可采用器官培养、细胞培养和基因表达等方法,以探究蒙药可能的作用机制[6]。
蒙药在体内的运行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并在此过程中可能产生毒性。在蒙药成分体内分析过程中,人或动物肝脏及消化道含有各种药物代谢酶,这些酶对口服吸收的蒙药成分进行生物转化,有些成分会导致新药结构失效,有些成分会产生毒性。另外通过蒙药成分体内分析研究,若发现不良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也可导致新药研发失败。综上所述,新药的合理设计与开发,应该充分考虑蒙药体内分析过程中的代谢途径及相关代谢特征[7]。
要确保蒙药临床应用安全、合理、有效,首先要保证蒙药的质量,且要对蒙药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通过蒙药成分体内分析,加强蒙药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安全性评价及生物利用度研究,以了解蒙药成分结构、理化性质、剂型及生产工艺与蒙药疗效、血药浓度、药理作用、体内生物转化等的关系,这些研究已成为评价药品质量的重要内容[8]。
目前蒙药成分体内分析所要采集的样品一般为血液和尿液,除此以外,还可能采集唾液、乳汁、脑脊液等。有时,可能会测定体内任意组织或器官中药物浓度。如今,一般的做法是在给药一定时间后处死动物,通过制备组织匀浆等方法进行测定。近年来,出现了运用微透析技术采集样品,该技术可应用于任何组织和器官,对组织无明显的伤害,且可在活体、自由活动的状态下采集样品,可以在非麻醉状态下研究动物体内各种微环境的变化[9]。体内样品的前处理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除蛋白、样品的分离纯化、药物的游离富集等。常用的技术方法有蛋白质沉淀法、有机消解法、液-液萃取法、固相萃取法、自动化SPE技术、固相微萃取技术、微透析技术等。其中,在诸多体内分析研究工作中,血浆或其他组织样品用得最多的前处理法就是除蛋白法及固相萃取法,本研究不再对其他方法进行过多论述[10]。
蒙药成分体内分析是要测定复杂生物样品中的药物成分,通常含量均较低。因此,需要选择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分析方法[11]。色谱技术一直是蒙药成分体内分析技术中的强有力手段。目前,最新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柱切换技术、手性色谱技术、高效毛细管电泳、高效液相色谱和色谱联用技术等。其中在蒙药成分体内分析技术中,最为常用的是高效液相色谱和色谱联用技术。
2.3.1蒙药成分体内分析方法的建立 蒙药成分体内分析方法的建立,首先要确定测定目的,结合药物成分的结构、理化特征和体内存在状态,参考相关文献,拟定方法,然后进行一系列实验,以选择最合适的实验条件,验证分析方法是否适应实际样品的测定。筛选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检测条件和分离条件的筛选。确定检测条件和分离条件后,蒙药成分体内分析的一般步骤为以纯品进行测定、以处理过的空白样品进行测定、回收率测定、体内实际样品的测定等。
2.3.2蒙药成分体内分析方法的评价 建立蒙药成分体内分析方法后,为了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需要使用技术指标进行方法验证。这些技术指标包括: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准确度、精密度、灵敏度、稳定性等。标准曲线是指生物样品中所测定成分的浓度与响应值的相关性,用回归方程来评价。在蒙药成分体内分析过程中,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应能覆盖全部待测样品中蒙药成分的浓度。准确度系指用该方法测得的生物样品中待测成分的浓度与其真实浓度的接近程度,分为绝对回收率和方法回收率。精密度系每次测定结果与多次测定的平均值的偏离程度,表示该方法的重复性。精密度可用重复性、中间精密度、重现性来表示。灵敏度是指一种分析方法可以检测出的有关化合物的最小量,常用检测限、定量限、最低检测浓度来表示。在蒙药成分分析中所需要测定的样品例数居多,通常需要几个工作日进行分析。因此生物样品和前处理后的溶液稳定性就尤为重要,具体方法中有室温和冷冻稳定性考察。
董玉、萨础拉等[12]制备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灌胃蒙药复方森登-4及其各单味药有效组分,分离制备含药血清,建立蒙药复方森登-4体外及含药血清HPLC特征图谱,分析蒙药复方森登-4、各单味药体外及其大鼠含药血清特征图谱,比对、归属并鉴定出了蒙药复方森登-4体外化学成分及口服蒙药复方森登-4后的大鼠吸收入血成分,共发现了47个峰。包明兰、巴根那等[13]通过血清药物化学方法,追踪观察单味药、药对及全方中入血指标性化学成分栀子苷在急性肝损伤大鼠体内的动态变化,揭示栀子单味药在地格达-4味汤中的作用和地位,并初步探讨地格达-4味汤保肝效应的有效成分。结果表明栀子与肋柱花药对相应时间点血中栀子苷含量均高于单味栀子和全方,且地格达-4味汤全方相应时间点血中栀子苷含量均低于单味栀子及药对。巴根那等[14]以地格达-4味汤水提物为示例药物,以D-GlaN致急性肝损伤大鼠为研究对象,应用液质联用仪和核磁共振仪对急性肝损伤大鼠灌胃给药地格达-4味汤后的血清中移行成分进行LC-MSDTrap分析,结果表明灌胃给药地格达-4味汤后,在以D-GlaN致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中共检测到9个移行成分,其中4个移行成分为地格达-4味汤原型成分,即4-O-β-glucopyranosylacetophenone、草夹竹桃苷、獐牙菜苦苷、Sweroside,5个移行成分为代谢产物。雷露静、王焕云等[15]基于血清药物化学理念,建立了三子散含药血清指纹图谱,分析血中移行成分,为三子散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及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结果建立三子散含药血清指纹图谱,指认20个共有峰并确认了其中5个成分。肖云峰、王玉华等[16]对牦牛心脏配伍和家猪心脏配伍八味沉香散的丁香酚药代动力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两种不同动物心脏配伍的八味沉香散中丁香酚代谢情况不相同,配伍牦牛心脏组方的代谢较好,其最大峰质量浓度更高、体内转运速率更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总量更多。欧阳辉、杨世林等[17]研究蒙药蓝盆花在大鼠体内的主要药效成分及其代谢产物,建立了大鼠灌胃蓝盆花提取物后尿液、粪便和血浆中蓝盆花活性物质及其代谢物的鉴定方法,共鉴定出28个效应成分和31个代谢产物,表明蓝盆花黄酮类化合物代谢,主要途径为氧化、硫酸化、甲基化、葡萄糖醛酸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