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中豪 路 瑜 刘渝波 周 颖 周 熙 李 梦
(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21)
面瘫又称面神经炎,是由于脉络空虚,风寒邪气乘虚侵袭面部经络,出现经气阻滞,经筋失养所致。目前面瘫发病逐渐出现年轻化、损伤程度加重等情况,且治疗难度逐渐加大,后遗症逐渐增多。临床研究表明约有30%的患者会遗留明显的后遗症[1]。所以及时、准确地判断面瘫的预后并加以治疗,减少面瘫后遗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病常用肌电图检查来评估面瘫的预后,但临床发现,有肌电图提示面神经损伤重,预后差的患者恢复良好,而提示面神经损伤程度轻的患者预后差。为减少或避免这一假性结果的发生,本课题采取肌电图和红外成像两种检测方法来评估预后。因为红外成像检查可以客观反映神经肌肉的炎症情况,肌电图检查对神经阻滞及脱髓鞘极为敏感,两种检测方法均能判断神经的损伤程度,因此通过这两种检测手段对面瘫急性期预后的准确性进行比较,以弥补目前单用肌电图评价的不足和局限性,从而提供评估面瘫预后的客观科学依据,更好指导临床。现报告如下。
1.1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贝政平主编的《内科疾病诊断标准》[2]。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病程在7 d以内;无疱疹病毒感染史;年龄在18~65岁之间;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病程超过7 d者;年龄18岁以下,65岁以上者;周围性面瘫继发于其他疾病者,如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腮腺炎或腮腺肿瘤、后颅窝病变、脑血管意外等;周围性面瘫伴有疱疹感染的体征者;未按规定坚持治疗、无法判定疗效者;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肺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及精神病患者。终止和撤出标准: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其他严重并发症者,因患者主观原因终止研究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本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患者60例,脱落2例,其中男性30 例,女性 28 例;年龄 22~64 岁,平均年龄(38.24±14.08)岁;病程 1~7 d,平均(2.45±0.34) d。 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2016-KY-PF-01-03)。
1.3 治疗方法 予以常规针刺治疗,选取患侧阳白、太阳、攒竹、翳风、地仓、下关、颊车、迎香及健侧合谷。针具:直径0.30 mm,长40 mm华佗牌针灸针(苏州)。电针仪:华佗牌电针治疗仪(苏州)。操作:面部穴位取患侧,合谷取健侧;均采用常规针刺。并在此基础上将地仓(+)与下关(-)、太阳(+)与阳白(-)连接电针仪,(+)代表正电极,(-)代表负电极,波形:连续波。 频率:2~5 Hz。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时间:每次30 min。配合TDP照射,部位以患侧耳部为中心,TDP功率250 W,时间:每次30 min。治疗6次为1个疗程,中间休息1 d,共治疗 4个疗程(28 d)。
1.4 观察指标 1)检测肌电图:接地电极连于同侧臂部,记录电极为表面皮肤电极,分别置于眼轮匝肌和额中点处,刺激电极置于面神经出茎乳孔的相应处,刺激频率为1次/s,波宽0.2 ms的方波脉冲电流,刺激强度从0 mA开始,逐渐加大至运动诱发肌电动作电位出现最高波幅,测量运动诱发动作电位起始处的潜伏期和M波波幅,先测健侧,后测患侧,两侧对比。肌电图指标参考《临床肌电图学》[3]中的评定标准,患健侧动作电位波幅比值<10%,为重度损伤;10%≤波幅比值≤30%,为中度损伤;波幅比值>30%,为轻度损伤。2)检测红外成像:选用重庆伟联生产的M301B医用红外热像仪,在无明显空气对流的检查室内或病床旁,室温控制在25℃,裸露被测者的检查部位5 min,于治疗前后用红外热像仪采集头面部前正位、左右侧位的远红外热像图。
1.5 疗效标准 1)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4]:依据患者面部肌肉在总体、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的情况进行H-B分级。结合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进行评定,共分Ⅰ~Ⅵ级。其中Ⅰ级为正常,Ⅵ级为完全麻痹。该评价系统也是迄今为止在面神经功能评价方面较完善、应用较广的一个系统。2)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5]制定面神经炎疗效标准,结合H-B量表评定疗效。治愈: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Ⅰ级,静态时对称性和张力正常;运动时双侧闭眼正常,两侧额纹及鼻唇沟对称,鼓嘴不漏气,噘嘴对称,示齿充分。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H-B量表评价分级提高2个级别或以上。有效:症状体征有所改善,H-B量表评价分级提高1个级别。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H-B量表评价分级提高不足1个级别。结果判定:本研究参照疗效评定标准,治愈、显效、有效均视为有效例数,无效例数即为疗效评定标准中符合无效定义的例数。3)肌电图检测:肌电图(+)是指治疗前后肌电图均提示轻度损伤,或治疗前后患健侧动作电位波幅比值增大≥30%的实验例数;肌电图(-)是指治疗前后患健侧动作电位波幅比值增大<30%的实验例数。4)红外成像检查:红外成像(+)是指治疗前后面部均在等温差区,或治疗前后面部温度趋向等温差区的温差≥0.4℃的实验例数;红外成像(-)是指治疗前后面部温度趋向等温差区的温差<0.4℃的实验例数。
1.6 预后评估 经过治疗前后数据分析,比较肌电图、红外成像评估面瘫预后与金标准(治疗有效率)的符合率,以及肌电图、红外成像评估面瘫预后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从而判断其准确性。敏感性,也称真阳性率,指在金标准判断为阳性例数中,检测出阳性的概率。特异性,也称真阴性率,指在金标准判断为阴性例数中,检测出阴性的概率。假阳性率指在金标准判断为阴性例数中,检测出为阳性的概率。假阴性率指在金标准判断为阳性例数中,检测出为阴性的概率。阳性预测值是指检出的全部阳性例数中,真阳性所占的比例。阴性预测值指检出的全部阴性例数中,真阴性所占的比例[6-7]。
1.7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种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总共纳入58例病例,治愈14例,显效22例,有效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9.66%。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组合预测面瘫预后的准确率不同,其中肌电图联合红外成像评估准确率高于肌电图或红外成像分别评估的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电图联合红外成像的灵敏度要比单独使用一种评估方法的灵敏度降低(P<0.05),但特异度提高,其特异性达到100%,高于单用肌电图和红外成像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使用的假阳性率为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降低,低于分别使用任一种预测方法(P<0.05)。可见肌电图联合红外成像的评估准确率要优于单用肌电图或红外成像的评估效果,是评估针灸治疗面瘫预后的优秀指标。
面神经为混合性神经,由运动纤维和感觉纤维组成,共同支配面部表情肌,舌前2/3的味觉和泪腺、下颌下腺、舌下腺的分泌[8]。面神经炎是面神经传导通路的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病变在面神经核或核以下周围神经。面神经的损伤主要表现为早期的水肿和脱髓鞘,严重者有轴突变性[9],而肌电图是可以测定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本身的功能状态[10],对神经的失用、脱髓鞘改变及轴突断裂反应比较灵敏,其中最常用的是面神经电图(ENG)检测。ENG是通过测定面神经传导速度以及波幅的变化来判断面神经是脱髓鞘病变还是轴索损害。脱髓鞘病变的典型改变为末端潜伏期明显延长,神经传导阻滞和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而轴索病变时则表现为动作电位波幅明显降低,末端潜伏期正常或稍微延长,严重损害时会出现神经传导速度减慢[11]。所以肌电图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用以判断面瘫预后的检测手段。
表1 不同组合的预测阳性率(n)
但是临床上仍可以发现肌电图预测结果与实际不一致的情况,有部分肌电图提示面神经损伤重,预后差的患者却恢复良好,而提示面神经损伤程度轻、预后良好的患者恢复却不理想。本研究中4例假阴性病例的肌电图结果提示面神经传导速度较对侧下降约45%~68%,波幅明显降低,波幅比值在10%~20%之间,考虑为肌电图对这几例患者的识别过于敏感,或神经急性损伤后失用情况重,水肿消退后神经恢复迅速,而肌电图尚未捕捉到这种变化所导致。2例假阳性病例结果提示面神经传导速度较对侧下降约15%~25%,患健侧波幅比值在40%~50%之间,考虑这部分患者在7 d以后仍然存在进一步的面神经损伤加重,而肌电图手段并未能敏感发现,故在第7 d的检查结果并未反映真实的损伤程度,从而产生这种假性结果。
为了减少或避免这一假性结果的发生,本课题采取联合肌电图和红外成像两种检测方法来评估预后。红外热成像技术是一种快捷、直观、无辐射、无损伤的检查方法。该技术能客观反映机体血液循环、细胞生化反应、炎性变化等,从而判断病灶的部位、大小和炎症的程度[12-14]。已有研究表明面瘫患者面部双侧穴位温差可以作为一种客观的面瘫严重度评估指标[15]。故红外成像技术可用于辨识急性面神经炎的水肿程度与非特异性炎症情况[16-17]。通过联合应用红外成像这种技术对面瘫急性期预后的准确性进行比较,以弥补目前单用肌电图评价的不足和局限性,提高判断面瘫预后的准确性。
本试验结果表明,单用肌电图或单用红外成像技术来评估面瘫预后均会出现假阳性的病例,而通过联合运用这两种技术则可以降低甚至避免假阳性的产生,使特异性和假阳性率得到最佳体现,明显提高预估的准确性,为临床评估针灸治疗面瘫的预后提供更为可靠的检测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