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哲学》通识课教学探索*

2019-02-25 16:43王攀攀吴希宇孔令东陈功星
医学与哲学 2019年24期
关键词:医患哲学医学

王攀攀 吴希宇 孔令东 朱 茵 谢 恬 陈功星

医学哲学是医学中的哲学,以医学实践中形而上学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人类生命的健康为逻辑起点,以医学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发展观为基本结构,以一系列医学哲学范畴为核心概念,以辩证的人体观、生命观、预防观、疾病观、诊断观和治疗观等为基本理论,医学哲学以向医学认识主体提供辩证思维方式,铸造人文精神,培养关爱能力,提高人文素质为目的,是探讨医学之形而上的思维活动[1]。相对于其他学科,《医学哲学》是一门新兴而又不被广泛开设的高校非主干课程。有调查显示,33所综合性大学中,从开设频率、师资力量、课时数量统计,《医学哲学》课程开设情况是7门人文医学核心课程中最差的[2]。笔者所在城市部分高校开设了相关人文课程,但旗帜鲜明的以《医学哲学》命名的只有笔者所在学校,课程开设已逾5年,成为一门通识课程,选课人数逐年增加,深受学生喜爱,但教学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

1 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医学与哲学均是古老的科学,伴随着人类物质文明进程,体现了精神文明的高级特性。一个人学一门技术可以为社会做点事情,只有懂得哲学道理才能干番事业,做医生要不断积累经验,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要非常注意哲学的思考过程[3]。医学的行为是生物的基本需要,而哲学活动只能是高度发达的思维所独有。当今高度发达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医学和哲学都具有了丰富的内涵而各自高深莫测,也因为社会的分工协作,更强调尖端化和专业性,这自然导致了学术上的隔阂。哲学本身就是一门思想的医学,是智慧之学,治疗性是其内在本性,它既能治疗人们思想观念的疾病,也能自我治疗[4]。医学从身体入手解决人的有限性,哲学从精神入手解决人的有限性,从这一层面来说,哲学是另一种医学,一种精神上的医学。然而从更深的层次上看,以如何对待人的生死问题为例,哲学思考和处置人的生死问题的方式与医学很不一样,甚至恰恰相反,但其实是哲学在对医学的视角和行为提出哲学层面的质疑和诊断,以促进医学进一步向人性化方向发展,就此而论,哲学是一种医学的医学,是最高的医学[5]。因此《医学哲学》这门新兴学科的建立,既是该学科内部知识体系的集聚发展要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尤其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客观上需要与时俱进的精英辈出,主观上要求提升思想意识水平,开设人文精神通识课程教育[6-7]。医学哲学涉及的内容,主要是思想和身体的健康问题,但脱离了具体学科的客观表象,是在一个更高的层次,抽象地探讨本学科的内容,并不对具体的事务进行指导,这不仅仅是医学专业的高级认识,高校其他专业也有学习的必要。

1.1 加强非医专业学生对医学的客观了解

当代医学已不是只关注生理上的异常情况,还包括了疾病预防、健康管理,尤其是当前频发的医疗纠纷所引发的社会问题,直接或者间接地与非医学专业存在联系。非医学专业的大学生也是社会未来的栋梁和主流,并且属于大多数,不可避免地会遭遇上述问题,对医学需要有客观的认识和理性处理方式,对非医专业学生开设《医学哲学》课程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减少这些问题的一个好方法。但相对,他们能接受科学客观的医学健康教育的机会很少。通过专业指导学习,构建正确的医疗健康观,科学的认识医学及能处理医学相关问题。

1.2 提高医学生对医学更高层次的认知

医学是与人们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的科学, 因此与其他专业教育相比, 医学教育具有适应学科发展和符合行业需求的特殊性[8]。通过大数据统计分析得知,对高等医学教育研究的关注度相对偏低,导致高等医学教育研究相对落后[9]。而且医学专业内容丰富,学生学习时间普遍多于其他专业。虽然专业的医学教育已经包含了生理、心理的基本知识,但医学内容具有广泛性,大学生需要将其分成更小的方向进行学习,有限的时间不能面面俱到。其次,当前医学的主要任务,尚集中在生物问题方面的探索,然而,当前医学实践中社会问题的困扰,如医患之间的和谐关系,在某些时候转变成了仇敌关系,这极大地影响了医学专业的未来从业者,而且此方面的问题既没有专业方面的教育,也是未来不可避免的问题,短期内尚无有效解决办法。撇开患者的因素,就另一方医务工作者来说,“医患冲突”现象反映出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素养不足、医患沟通不畅、医患间信任关系缺失等诸多问题[10]。医学人的哲学修养与医学责任的承担、医学价值的实现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提高医学人的哲学修养有助于医学实践过程中许多困惑的排解[11]。

2 课程开设内容

《医学哲学》课程围绕相应科学与医学、医学与社会、医学与人文三个方面进行[12]。在参考了其他院校《医学哲学》课程以及相关教学内容,结合笔者所在院校实际情况,对教学形式和内容上进行编排。本课程共八章,内容如下。

第一章(概述)带领学生初步认识《医学哲学》课程,对哲学这门学科进行梳理,对主要的思想流派进行回顾。对医学发展简史给予介绍,简介中西医的特点和优缺点,回顾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阐述《医学哲学》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并提供学习方式、要求,以及学生自我发展和人生规划建议等参考。

第二章(生命)讲述生命的本质,不同生命的差别等,生命的质量、精神、价值等属性,以及生命的表现、诠释、人的需求等,从医学哲学角度客观认识生命的生理和社会意义。分析大学生生理、心理、社会角色等,希望学生对照自身,有一个更全面具体的认识。

第三章(命运)介绍命运的科学观、宗教观、社会观、文化观,以及改变的方法等。讲述生命的物质基础DNA基本知识、双螺旋发现中的悲欢离合、哲学思想等。命运是先天和后天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同时,提供把握命运的方法供学生参考,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鼓励学生就这一重大问题发表见解和介绍相关事迹,以此加深对命运的客观认识,对现状充满包容,对未来满怀憧憬。

第四章(健康与疾病)介绍健康、亚健康、疾病的参考标准、准生命的概念等,辩证地认识健康与疾病的相互关系和转归,健康的影响因素、意义和措施等,围绕医学对健康的“可为”和“不可为”,从哲学高度客观认识和思考健康与疾病的相对关系。健康是所有事物的基础,但是疾病并不意味着一切终结。

第五章(看病与治病)阐述病人角色、意识、个体差异、就医过程、医患关系等,以及治病过程中医生、医院、医疗等的具体内容,恢复健康的意义,存在此过程中的重大医学和社会问题,提供相对客观正确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尤其对当今存在的一些医患不正常关系进行剖析,并鼓励经历和见识过此类事件的同学参与教学和讨论,培养学生认识问题的思辨力。本章内容涉及当前医疗社会热点问题,从本地域发生的杀医事件剖析,让同学们深刻反思。例如,2013年10月25日,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发生一起患者刺伤医生案件,3名医生在门诊为病人看病时被一名男子刺伤,其中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王云杰因抢救无效死亡。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浙江温岭医生被刺身亡事件十分关注并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因医患矛盾引发的暴力事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维护医疗秩序。2014年1月27日,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被告人连恩青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14年4月1日下午,浙江温岭杀医案终审维持死刑判决,将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2015年5月25日,浙江温岭杀医案凶手连恩青被执行死刑[13]。笔者认为,实际上,温岭杀医案的起因和医方存在着直接的责任关系,鼻中隔手术的直接并发症是空鼻症,发生率很高,多数患者很痛苦,连恩青多次诉告无门,因医方仅从技术上说手术无错,而没有对空鼻症进行相关处理,最后导致了不幸事件的发生。此事件对社会和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影响很大,需要进行相关思想疏导。客观上,一定程度和范围的医患关系紧张,是人类社会关系的一部分,以前就存在,其他国家也发生过,而且从发生率和死亡率方面以及绝对数量上,均不及流行性感冒和交通事故导致的死亡高发,只是这种事情违反常态,引起的社会反响太大。医务人员应该具有仁心,宽容患者的特殊处境和表现及其家属的失常,安抚和缓解失当言行,避免事情恶性发展。同时,随着社会进步、法制健全、医疗规范,这类事情会越来越少。此外,当务之急是做好医务工作者的人身防范,相对行之有效的措施是提高安全意识和加强安保手段。同时,推动人文医学进入临床,通过叙事医学,促进了医患双方的理解,弥合医患分歧,有利于促进医患共同决策的落实[14],减少医患恶性事件的发生。总之,医生和患者构成了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是相互依存的,只有当双方都能够正确认识到彼此是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时,主动自发地做到相互体谅,医患关系才能有效得到缓和。

第六章(神经病与精神病)概述神经反射、分类、主要神经病表现和医疗现状等神经病本质,进而上升到精神疾病相关知识等,此疾病涉及的巨大社会经济问题和恶果,是所有疾病之首,大学生要从社会家庭责任和个人发展中,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正确认识神经病与精神病。

第七章(实验医学)介绍医学动物实验、医学组织细胞实验、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和医学实验室运作、临床实验医学,从医学研究角度认识医学发展中必须遵守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对生命弱势群体充满人性。此外,以现实中的案例,介绍学校医学院医学实验中心公共实验平台功能、相关的设备和仪器,为医学生物学专业学生进行相应研究提供物质信息参考,有利于直观地了解医学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第八章(死亡)概述死亡定义、标准、进程、感受和生物学变化,以及急救相关知识,从细胞分子角度阐释坏死、凋亡、自噬的表现和意义等生命基本单位细胞死亡机制,以及先贤哲人对死亡的看法,当代人的思想以及死亡的积极意义等,科学地认识这一客观世界中无可奈何的重大事件,并讲述英年早逝、自杀、他杀、意外死亡、假死等现象和应对措施,树立正确的死亡观和对生命的敬畏,珍惜生命。

3 课程教学实际情况

《医学哲学》课程从2013年开设,为全校通识选修课程,27课时,1.5学分,教师1人。前几年一年一个学期一个班,选修人数50人左右,医学生占多数,其他专业集中在理科类。近几年一年两个学期都开设,选课学生扩展到研究生和文科类学生。五年来,参加学习学生接近2千人,学生热情可嘉,已经走向社会的学生,也给予了该门课程一定的赞誉。《医学哲学》不同于哲学的深奥,相对于医学比较抽象,即使是抽象的理论课程只要定位得当, 讲授得法, 同样会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一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15]。由于本课程理论联系实际,而且内容是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因此选课踊跃,每期开课名额均全部用完,尚有学生提出加选。一是学习过的老生宣传,学习起来比较容易,毕竟是通识课程;二是教学内容没有那么深奥的哲学理论;三是触及到了人生的根本问题。学生来源专业分布依然以医学专业为主,或许是因为授课教师的医学背景,让医学生有认同感,非医学专业则主要是自然科学类,人文专业学生较少。教学过程中,布置过课后作业,主要是想了解学生们对教学的看法,大多数人表示此课程内容出乎意料,医学哲学的内容非医学生也可以学习,医学生则对医学专业有了更客观和全面的认识,甚至有学生表示希望能学习本学科更多的知识,当然也有少部分同学觉得枯燥乏味。学习成绩包括平时不定期的出勤统计和课后作业,占少部分分值,大部分分值由课程结束后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论文决定,论文的目的不仅仅是检测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更主要的是通过查阅资料,深刻了解医学哲学内容,为以后的工作生活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医学哲学》不是主干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和学两个方面问题,在授课管理方面,学校主管部门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北京大学有专门的教研室和团队,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均开设这门课程。可见,只有管理层面的重视,才会有授课方面良好条件的保障以及此门课程的发展和传承。笔者学校《医学哲学》课程没有教学团队,只有一个教师,如果出现教学时间方面的冲突,唯有暂停上课;课时安排不够,仅一门普通选修课程的课时,在教学内容编排上只能选择重点内容,缺乏完整性;大班上课,上课时间安排在夜晚,甚至有的安排在周末前一晚,一周的学习已经比较疲劳,导致出勤率受到影响。

4 结语

《医学哲学》不是一门具体的技术课程,内容不足以解决很多具体问题,所讲授的也只是少部分的哲学原则,但这些将贯穿学生的整个人生,对现实生活工作的具体事务决策能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它是一门重要的人文课程,相关专家建议:尽快成立独立的人文医学教学部门;配备必要的专职人文医学教师,同时积极发展兼职教师队伍;加强对人文医学学科建设[2],这为《医学哲学》课程建设指明了方向。作为精神桅杆、思想风帆的医学哲学正在为医学巨轮的远航提供更厚重的价值引领,更深沉的精神塑造,让这一时代的医学书写出超越技术、超越现实的思想画卷[16]。医学哲学是医学之上的理性思考,尤其是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医疗技术,与社会仇医情绪矛盾对立,高校有必要普遍开设《医学哲学》教育。该课程后期的任务是教授医学生怎样临床思维和科研思维,非医学生更客观地认识医学,这也是以后教学内容中需要关注之处。

猜你喜欢
医患哲学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学的进步
菱的哲学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医学、生命科学类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