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真真
河北省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八科 061001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提高,对健康的理解变得更加广泛,对健康的追求更为迫切,人民急切期盼更为专业的医疗机构,更为全面的医疗诊治和护理。因此当前医疗机构、卫生系统、护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人民对医院的认识已不再是一个治病的场所,而是一个服务性的机构,需要提供系统的、全面的康复服务。病人不仅需要身体的治疗,更需要身心的全面康复,特别是心理康复需求更为迫切。当前我国医院的条件、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及服务态度,特别是对心理护理的重视程度较以往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社会进步的速度相比、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相比,与人民对医疗机构的期盼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仍存在着病人对医院、医生、护士缺乏信任,医患矛盾、护患矛盾层出不穷,大多数医院已意识到开展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矛盾、弥合分歧、促进治疗效果。但现阶段我国心理护理工作还面临着很多问题和困境,需要想办法去改进和解决。
心理护理在整个护理体系中,在医疗过程中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在医疗机构中已经形成了共识,但是具体实施起来,却面临着诸多的困难,诸如护理人员严重缺乏、心理护理绩效难以评估、护理人员心理护理知识缺乏等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国心理护理的发展。
1.1 护理人力资源严重缺乏 我国护理人力资源严重缺乏,在我国平均千人中的护士人数为1人,而其他大部分国家平均千人中的护士人数为5人,经研究得出,我国的护患比为1∶20,这还是白天护理期间,夜间护理的护患比为1∶40,这与规定的护患比1∶10有很大差距。这也直接导致了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疲于奔命、压力巨大,超负荷运转,能够完成日常的护理任务就已经精疲力尽,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对病人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
1.2 心理护理绩效难以评估 心理护理在我国起步比较晚,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心理护理实施体系和评估机制,一是心理护理的操作过程难以规范,做好心理护理需要多方面知识作为支撑,同时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做好心理护理的难度要远远大于其他护理常规工作。二是心理护理的效果难以评估,心理护理在患者康复过程中到底起到多大的作用难以量化。从以上两个因素考量,心理护理付出的劳动更多,但难以量化,如果就心理护理收取费用,也很难得到患者的认可,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部分医疗机构、护理人员在心理护理工作上的投入。
1.3 心理护理知识有待强化 目前多数医疗机构、护理人员进行心理护理的主要形式就是宣教,硬性的、填鸭式的将医院规定的内容告知给患者及家属,严格意义来说,这不能称之为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指针对不同病人不同时期产生的心理问题,制定心理护理方案,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1]。整个方案的实施需要医生、护士、患者、患者家属共同完成,实现这一切的基础是护理人员要掌握大量心理护理方面的知识,而目前我国护理人员普遍缺乏心理学知识,获取心理护理学知识的途径主要来自自学、继续教育等方式,这也是目前心理护理发展的瓶颈所在。
心理护理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病情,要制定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案,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就我国的心理护理发展现状来看,这些工作由临床护理人员来完成是不现实的,那么在我国现阶段如何整合现有心理护理资源,实现有效心理护理,这就需要有专业的心理护理机构参与构建新的心理护理模式。设想如下:
心理护理专业机构负责调查患者心理需求,制定心理护理方案和心理护理措施→责任护士指导和监督患者家属执行方案→医疗机构与心理护理机构全面监督→执行效果反馈心理护理专业机构→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心理护理方案。调整方案后再交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执行,这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最终达到最优方案,让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最佳。
2.1 建立专业的心理护理机构 新的心理护理工作模式的核心就是专业的心理护理机构,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制定出符合患者病情和自身特点的心理护理方案,规范好护理人员、患者、患者家属,在整个心理护理过程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和应该做的工作,所以能否真正建立起专业的,能够提供有效服务的,让患者及家属认可的专业的心理护理机构,是新模式能否取得实效的前提和最关键环节。就目前我国现阶段医疗机构发展来看,每个医院都建立此类专业心理护理机构是不现实的。因此建立专业的心理护理机构应采取两种模式,一是具备条件的中、大型城市的大型医院成立本院的专业心理护理机构,为本院患者提供有效心理护理。二是鼓励以市场为导向,社会上成立专业心理护理机构,为不具备条件的小型医院或中小城市的医院提供服务,达到资源的最有效配置。
2.2 发挥好责任护士的指导和监督作用 制定出的心理护理方案能否准确、有效的执行,关键还要由专业的人员去具体实施,但就我国大多数医疗机构现状来看,医院现有的护理人员完成常规护理已经非常吃力,很难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长期的心理护理,因此新的护理模式下,患者的责任护士在心理护理上的首要责任是指导和监督。由于普通的患者及家属,医学知识有限[2],很难对制定出的心理护理方案,准确理解,都需要由责任护士对方案进行解释,并实施指导,责任护士要确保患者家属能够掌握方案的执行措施,对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工作要由责任护士本人完成,最终确保心理护理方案能够准确、有效执行。心理护理方案的执行效果要与责任护士的绩效挂钩,多措施提高责任护士对心理护理工作的积极性。
2.3 患者家属是新模式下,心理护理的主要执行者 患者的心理护理是长期性的、连续性的,由于我国护理人员短缺,很难由护理人员来完成,因此心理护理具体执行更多需要家人来完成,患者家属要在责任护士的指导下,认真掌握心理护理方案,能够独立完成心理护理的各项措施,不能掌握的工作,要及时向责任护士反应,要求责任护士再次指导,直至能够完全掌握,并将心理护理的效果和期间遇到的问题及时向责任护士反应,家人的细心照顾、鼓励和支持本身就是最好的心理护理,能够给予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让患者对生活充满希望[3]。
2.4 完善心理护理方案执行的监督机制 心理护理能否让患者感受到效果,关键是执行,而有效的执行源自有效的监督,要确保心理护理方案能够准确有效执行,就要完善监督机制,多渠道、多形式监督。一是医院要建立有效的心理护理监督办法,可以将心理护理执行情况,作为院查房的重要内容、重点检查。将心理护理的执行情况与护士长和科室主任的考评挂钩,科室内,与责任护士的绩效挂钩,这样就能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有效监督机制。二是护理专业机构也要对护理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因为心理护理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心理护理机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5 提高全社会心理护理的认知 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多个方面对心理护理的重要性进行宣传,要让全社会了解心理护理、支持心理护理,一是要让广大患者认识到心理护理绝不是简单的心理安慰,而是充分利用专业的心理护理相关知识、方法,帮助患者找出心理问题,探究形成的原因,并通过恰当的方式宣泄出来,减轻心理痛苦,让治疗效果达到最佳。二是要让医疗机构认识到,心理护理不仅能为患者的康复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缓解医患、护患矛盾的有效途径。
当然该心理护理模式仍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只能作为目前我国心理护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阶段的过渡期心理护理模式,相信随着我国心理护理的发展,心理护理人才的不断充足,和社会对心理护理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一定会更加合理的发展和调配心理护理资源,让心理护理发展成与常规护理同等重要的位置,会让广大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现身心全面康复,收获尊重,感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