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红玲,陈昭玖
(1.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2. 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
我国农业发展现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土地普遍呈现细碎化,且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农地流转存在制度困境和现实困难,农业规模经营效应难以形成[1-2];二是劳动力“弱质化”,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普遍呈现老龄化、兼业化,“弱者种地”现象广泛存在[3-4],职业化、专业化的生产经营组织缺乏;三是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较快,第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第一产业农业发展进程难以跟上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农业成本过高、农产品品质欠佳,农民增收乏力。通过三权分置,放活土地经营权,为农地流转行为降低交易费用,为农地规模经营提供了政策路径;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工业标准推动农业发展,促进三产业融合、产业与城镇融合进程加速,多方位、多维度促使农业质量提升;如何有效启动专业化、组织化的分工机制,促进分工深化,达到适度经营规模,提升农业生产和经营效率,需要进一步探索相关路径和政策引导机制。
在农业经济领域,国内学界普遍认同分工深化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5-7]。影响农业生产分工深化的因素包括专业化经济程度、内生交易费用、产权的界定和保护程度以及人类对组织的认识[8-9]。农业规模化经营,农户可以根据比较优势选择职业,从而推进劳动力的转移、并促进农外分工拓展。有学者对规模经营与农业分工融合路径进行了探索性分析。农业地理集聚是空间层面分工的组织形态,亦是分工效率和分工利益改善重要路径[10]。崇州市“1+1+1”农业经营模式,通过农地三权分离来细分多样化经营主体,从而实现分工拓展,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为农户农外分工深化提供支持,生产操作权分离、农业生产工序分工,促使农业分工边界拓展至产品内部工序和流程分工[11]。
现有文献对农业分工深化进行了一定探索,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从分化深化视角,迂回生产作为分工重要实现形式,将迂回生产方式作为农业分工深化与规模经营作为链接机制进行分析的文章相对较少;且已有研究大多停留于理论层面,以定性为主,具体的数据分析或实证研究相对欠缺,没有从多层指标的潜变量进行分析。鉴于此,本文基于农业规模经营、分工深化理论,并以分工深化——农业迂回生产为理论突破口,以江西省623户水稻种植户为研究对象,采用计量经济学相关研究方法,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农业物质资本迂回、人力资本迂回与农户规模经营意愿影响机制及其路径效应展开研究,拓展农业专业化分工与规模经营视角,探寻适度规模经营下分工深化的路径和发展模式,为国家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1.1.1 关于农业规模经营与分工深化内在机理的理论演进 面对小而全且分散的小农经济体系,学术界和实践部门都已认识其弊端,并提出适度规模经营。长期小农经济,基本上是利用简易粗糙的手工工具来进行农业生产,生产纵向链条有限,农民分工深化、专业化水平较低,农业迂回生产程度较低,出现对生产社会化、机械化和科技化相对排斥等问题。因此,农业分工经济的实现相对比较困难。
用规模经济替换专业化经济存在缺陷,分工和专业化是实现报酬递增的关键[12]。宏观上来说,产业不断分工和专业化促进外部规模经济产生;从微观看,个别企业规模变化,报酬递增效应产生,不断形成内部规模经济。新兴古典经济学涵盖了马歇尔规模经济有关理论,并进一步深入了斯密的分工思想,深刻阐释了分工深化与专业化是规模经济产生的根源所在,强调实现规模经营关键在于提高社会专业化分工水平。农业外部和内部共同推动分工深化,通过提高迂回程度、提升专业化水平等途径获得,从而获得专业化经济效果以及迂回经济效果,分工水平不断深化促进农业实现规模经济[13-15]。
本文将规模经济与分工经济相结合进行分析,探寻适度规模经营下分工深化的路径和发展模式。报酬递增产生主要是因为迂回生产或者是生产资本化,迂回生产效果取决于市场规模[16]。针对农业生产发展,规模经营的实现需要采取迂回生产方式,从而实现规模经济。作为分工深化重要途径,迂回生产方式成为分工经济与规模经济重要连接机制。对于种植业水稻生产而言,其插秧、施肥等环节实现迂回生产,通过自家拥有或者依赖外部供应商提供插秧机器及其他相关生产服务,实现生产环节分工深化,这种“迂回生产方法”有利于规模经营的实现。
1.1.2 农业迂回生产理论演进 相对纯体力的不借助辅助工具的“赤手空拳地生产”,“迂回生产”表现为间接的借助辅助工具进行生产。庞巴维克“迂回生产理论”,认为社会生产首先通过生产资本品,再通过该资本品(或生产资料)生产消费品,利用技术基础制造生产工具再生产其他产品,社会分工细化,不断延伸并拉长产业链条,促进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迂回生产方式范围的扩大意味着有更多的力量来为人类服务[17]。经济学家将这种迂回生产生产方式称为利用资本的生产方式,资本产生的本原亦是迂回生产过程所需垫付出去以投资形成资本品。资本品不论是有形的机器设备,还是无形资本(产),都是通过迂回生产方式中货币财富的垫付或耗费而投资形成[18]。
通过引进现代生产要素改善传统农业,将农业现代生产要素引入能够促进农业迂回程度提高,提升个人专业化水平[19]。以美国和日本农业为例,社会通过农业技术创新等多种途径和特定资源禀赋实现农业技术变革,通过生物技术、机械技术消除各种制约[20-21]。而我国农业分工演进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农业迂回生产程度较低、专业化程度较低[22],部分生产仍表现为“赤手空拳地生产”。学界基于迂回生产方式实现价值创造出发,为拓展价值创造方式,探寻智力资本内生演化的人力资本、组织资本等形式[18]。
通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经验与理论推导,将农业分工演进归纳为包括机械、化肥、农药等相关生产资料投入的物质资本迂回,通过教育培训对劳动者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人力资本迂回,为应对市场、政策和自然等诸多层面不确定因素而构建的专业合作组织,以及外部劳动流转等类型[23-24]。本文将农业分工演进归纳为物质资本迂回和人力资本迂回两大类型。
1.2.1 物质资本迂回程度与农户规模经营意愿关系
物质资本迂回程度为影响农户规模经营意愿的主要因素之一,包括对农业机械的投入、对农业生产资金的投入(包括土地流转费用、化肥农药投入费用、种子费用和雇工费用等)、基础设施情况(包括电力、灌溉设备、排洪设施等)。本文综合考虑农户规模经营物质资本迂回影响因素,主要选取了农业机械服务投入、化肥农药投入、土地流转费用、种子投入、雇工投入等因素,决策模型为:
式中:P为物质资本迂回程度,MA为农业机械服务投入情况,FE为化肥农药投入情况,LC为土地流转费用,SE为种子投入,EM为雇工投入,IR为耕地灌溉情况,Z1为其他影响农户规模经营意愿的物质资本迂回因素,MA、FE、LC、SE、EM和IR为6个统计变量。
1.2.2 人力资本迂回程度与农户规模经营意愿关系全社会实现的经济分工结构(包括农业领域配置劳动力数、其他资源投入量)对社会效率作用较大。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在本质上并没有截然不同,物质资本将物化的劳动凝结在物质载体上,而人力资本则是将物化的劳动凝结在自然人载体上,因此劳动力资本也符合迂回生产过程观点[25]。对从业人口教育投入,将同类质人群合理组织,以及行业分工不同,都可表述为人力资本迂回不同形式。本文综合考虑农户规模经营人力资本迂回影响因素,主要考虑文化程度、劳动用工来源、农户兼业情况、专业合作组织情况、村干部参与生产情况等因素,其决策模型为:
式中:H为人力资本迂回程度,ED为劳动力文化程度,SO为劳动用工来源,PT为农户兼业情况,CO为专业合作组织情况,VO为村干部参与生产情况,Z2为其他影响农户规模经营意愿的人力资本迂回因素,ED、SO、PT、CO和VC为5个统计变量。1.2.3 迂回生产与农户规模经营意愿关系分析 妨碍我国农业实现规模生产的原因在于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取消对市场自由缔约的限制,实现现有约束条件下的最有效率规模[26]。既有农业规模经营意愿研究,更多从农业生产要素分析,笼统地将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相关因素放在一起研究,将客观、主观因素一并分析。资金、土地、劳动力及其他因素对粮食生产规模经营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本文从分工深化视角,将规模经营意愿影响因素与农业迂回生产程度相结合,通过相关理论分析以及上面(1)式和(2)式,推出以下模型:
式中:S为农户规模经营意愿,Z为除了物质资本迂回程度和人力资本迂回程度其它影响农户规模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PL、JU和FA为3个统计变量。
图1 农户规模经营意愿假设模型Fig. 1 Hypothesis of farmers' willingness to adopt scale operation
结合上面理论演进分析和设定的理论模型,构建了包括物质资本迂回、人力资本迂回、农户规模经营意愿等3个潜变量的假设模型(图1)。基于基层调研和上述相关理论模型及分析推理,本文提出了以下假设:物质资本迂回程度显著影响农户规模经营意愿,并呈正相关关系;农户规模经营意愿显著受人力资本迂回程度影响,并呈正相关关系;农地经营规模打算、农户自我判断、子女以后显著影响农户规模化经营意愿,呈正向影响。
本文采用数据均来自实地调研所得数据。本课题组于2016年和2017年分批次在江西赣州、新余、上饶、吉安、抚州、九江、宜春、南昌等8个城市(表1),新建、安义、分宜、上高、高安、兴国、安远、于都、鄱阳、吉州、吉水、东乡、彭泽、袁州、峡江、都昌、余干、南康、崇义、泰和、峡江、丰城、万年、新建、东乡、铅山等26个县,对赣东、赣西、赣北、赣南进行了走访调研,调研区域范围几乎涵盖全省,以确保抽样科学且具有代表性。课题组所获得数据均是研究生通过培训经过专业训练后,对水稻种植户进行实地随机抽样调查,到调研村落对种植农户进行一对一问答形式。采用当场询问观察的方法获得,问卷首先通过铅笔填写,对需要核算的数据在问答完成后再进行计算得出,以确保所获得的数据科学真实有效。
表1 调研地区(市)分布情况Table 1 Distribution of survey area samples (cities)
根据种植户在区域种植数量,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水稻种植历史等因素决定抽样份数,确保随机抽样数据真实有效。调查对象包括不同自然禀赋下、不同文化程度、性别和年龄的水稻种植户。共开展了710份调查,问卷回收697份,其中有效问卷623(表1)。
根据前文已经构建的假设模型,本文进行了设定假设检验。根据本研究假设结合以往理论分析情况,具体的变量选取情况见表2。
为更好地分析样本数据相关情况,本研究对表2中14个变量进行描述性分析,从上表中可知:为利于观察、分析和比较,通过软件SPSS20.0对农业机械服务投入、化肥农药投入、土地流转费用、种子投入、雇工投入、文化程度等可观测变量数据进行可视离散化转换。分析物质资本迂回潜变量,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农业机械服务投入相对于化肥农药投入、土地流转费用相对不足,耕地灌溉条件一般。人力资本迂回潜变量中,农民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基本为初中以下,教育投入相对不足;农户用工来源,以自己劳动力、换工和雇工形式搭配组合相对比例高一些,专业服务队用工相对较少;专业合作组织,比如专业大户、农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相对比较缺乏,平均得分为2.94。
本研究的变量中,农户物质资本迂回和人力资本迂回无法用单一的指标衡量,农户规模经营意愿属于农户主观意愿,采用传统分析方法难以得到比较良好的结果。本文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能够较好地处理上面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同时处理潜变量及其指标,能够较好反映潜变量和可观测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这里的潜变量无法直接测量(包括农户规模经营意愿、物质资本迂回、人力资本迂回),需要通过其他可观测变量来反映,可观测变量为调研所得数据,物质资本迂回、人力资本迂回为外生潜变量,农户规模经营意愿是内生潜变量[27-29]。
表2 变量的定义、符号及描述性统计Table 2 De fi nitions, symbols an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variables
本文结构方程模型表达为:
式中:y1、y2、y3分别代表农户规模经营意愿、物质资本迂回和人力资本迂回,β代表潜变量间路径系数,γ代表可观测变量与潜变量间路径系数,ε代表残差。式(4)、式(5)和式(6)表达式是测量方程,而式(7)则是结构方程。
通过SPSS20.0对潜变量及可观测变量进行信度分析。Cronbach's整体值为0.703,潜变量物质资本迂回、人力资本迂回、农户规模经营意愿Cronbac's值分别是0.692、0.621、0.603(表3)。本文模型系数值均大于临界值,采用主成分因子方法对可观测量变量提取了3个主因子方差,累计贡献率57.16%。考虑土地流转费用这一可观测变量的因子载荷系数为0.302,系数偏低予以删除,因此物质资本迂回潜变量对应的可观测变量减少为5个。经检验,KMO值为0.756,大于临界值 0.7,且P小于0.001。
利用SPSS Amos软件进行分析,对模型进行了拟合指数的检验(表4)。因考虑村干部参与生产情况这一指标不显著,因此在初始模型决定将村干部参与生产情况这一指标予以剔除,得到修正模型。拟合优度、增量拟合、简约适配度、近似误差均方根、比较拟合、塔克—刘易斯、调整后的比较指数、临街样本数等指标拟合结果理想,规范拟合指数、调整后的规准指数拟合结果接近,总体修正拟合情况较好,可以进行标准化路径系数检验。
路径、载荷系数估计结果可知,物质资本迂回程度与农户规模经营意愿的路径系数为0.325,且达1%的显著水平。人力资本迂回程度与农户规模经营意愿的路径系数为0.141,达显著水平(表5)。两个潜变量对农户规模经营意愿都呈正相关。
表3 样本信度、效度及因子分析情况表Table 3 Reliability, validity, and factor analysis of samples
表4 模型拟合指数检验结果Table 4 Test results of model fi tting index
表5 载荷系数估计结果表Table 5 Load coefficient estimation results
对表5中测量模型路径进行归纳:在物质资本迂回5个观测指标中,5个指标路径系数分别为0.955、0.914、0.744、0.714和0.116,农业机械服务投入、化肥农药投入、种子投入、雇工投入和耕地灌溉条件都对物质资本迂回程度有显著影响,尤以农业机械服务投入、化肥农药投入两指标最为明显。人力资本迂回4个观测指标中,劳动用工来源、农户兼业情况、专业组织情况、文化程度4个指标路径系数分别为0.793、0.447、0.299和0.019。在农户规模经营意愿3个观测指标中,农地经营规模打算、子女是否种地、农户自我判断对农户规模经营意愿的影响依次减弱,这3个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是0.600、0.194和0.030。
1)物质资本迂回程度显著影响农户规模经营意愿。从本文的实证结果可知,物质资本迂回越高,农户规模经营意愿越强。本文基于数据分析重要程度和调研时农户诉求强烈程度,选取农业机械服务投入、化肥农药投入、种子投入、雇工投入、耕地灌溉条件等方面来考察,农业机械投入指标相对投入较大,农户对标准化、高质量插秧机等先进农业机械诉求较大,化肥农药投入大,反映水稻种植抗药性越来越明显,对以后农业政策导向具有一定的引导意义和政策导向。物质资本迂回重要因素——农业机器使用与农业规模经营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我国农业物质资本迂回生产程度相对较低,现代生产要素并没有得以充分使用。
2)人力资本迂回程度亦作为外生潜变量,显著影响农户规模经营意愿这一内生潜变量。人力资本迂回程度相对越高,而农户规模经营意愿相对会越强。分工深化过程中,人力资本迂回,农业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化和农业内部兼业现象,对农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从以上结果可看出,我国农业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整体上仍有不断提升的空间。当前专业组织仍然欠缺,发挥作用不明显。
3)农地经营规模打算、子女是否种地、农户自我判断是农户规模经营意愿的指标。问卷设定的这三个测量指标对农户规模经营意愿均产生显著影响,并且呈正相关影响。农地经营规模打算和子女是否种地反映了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农户规模经营决策行为意愿。农户自我判断,表现为就规模经营相关管理、技术、资金投入、劳动力等方面的整体判断,根据自身能力和实际情况进行考量。
通过本文分析,可以看出物质资本迂回程度和人力资本迂回程度对农户规模经营意愿影响较大。物质资本迂回程度显著影响农户规模经营意愿,农业机械服务投入、化肥农药投入、种子投入、雇工投入等方面对农户规模经营意愿影响较大,人力资本迂回程度亦显著影响农户规模经营意愿。研究表明,如果农户能够得到农业机械服务、化肥农药和种子服务、以及雇工服务等方面的生产性服务,有较健全的村级生产性服务组织,农户更愿意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分工水平随着科技、生产性组织等生产要素的提升和改进而不断提高,分工深化进一步促使组织强化和科技水平的提升。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把交易费用较高的分工纳入到组织系统,通过提供生产性服务的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组织来降低交易费用,加强农户职业培训,通过农业科技水平的提升以及农村生产组织的完善,不断提升生产效率,促进农业更加强大,从而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必须充分利用各地可获得的生产资料,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从而实现农业强目标。要解决我国农业生产率相对低下的问题,农业规模经营是必经之路。小农经营格局一时难以打破,如何提高农户规模经营意愿显得尤为重要。
1)不断加大物质资本投入力度。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依托龙头企业采用生物制造、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并提高高新技术和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水平。不断探索农业科技创新模式,增加对农业科技进步以及科技推广的投入力度与政策倾斜支持力度。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需要进一步通过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迂回生产程度。不断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比如插秧机机械设备的研发、设计和改造升级,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通过市场激励机制和政策指引,促使高新农业企业加大对现代农业机械的研发以及试验投入力度。结合各地具体情况,推动机械密集使用,促进资本深化,进而推进分工深化,最终达到规模效益[30-31]。创新农业生产方式,改善服务方式方法,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包括采取农业部分环节外包等方式,创新现代农业机械使之与现代农业生产相匹配。
2)不断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力度。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投入,不断提升农业从业人口素质,加强农业从业人员培训,特别重视职业教育,建构符合本地特色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结构体系,探索培育职业农民,探索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健康有序流转途径,提高专业化水平,提高经营管理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32]。切实发挥企业、农场等新型职业主体作用,重视专业组织、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积累的知识经验,同时注重农科教结合方式,创新学习方式,构建新型教育培训体系,优化劳动力结构。注重农村基层组织的构建,充分发挥其服务职能,并做好与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和种植大户沟通协调,在土地流转和人员流动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做好服务与支持相关配套工作,确保各项政策落实。
3)不断健全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推动建立生产性服务体系。在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下,在城市化梯次推动同时,推动相关政策深入实施。通过第二、三产业推动第一产业发展,促进三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农业与加工服务业、旅游业深度融合。为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和方式,通过金融贷款支持和其他政策激励方式来扶植和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构建多样化的、提供中间性产品或者服务的组织,形成有效中间主体进行投资以及迂回生产交易的组织机制,拓展农户分享分工经济以及获取规模经济的空间[12]。通过精细化组织管理,建立完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生产性服务链条,推动农业分工进一步深化,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供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提升农民收入[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