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梅
摘 要: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独有的双线结构使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在教材编排上实现了统一。如何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以及在教学中如何落实其相关语文要素,正是广大教师悉心钻研的热点。基于此,作者以本套教材的特色单元——阅读策略单元为研究点,尝试解读其特点与要点,并就教学实施提出自己的浅见。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策略;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7-17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1-0045-02
一、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到六年级阅读策略单元解读
细读统编教材,除其鲜明的双线结构以外,鲜明的语文要素的提出更具实践意义。纵向来看,本套教材语文要素突出了目标的连续性和发展性,使语文学习呈现不断生长之势;横向看又突出了能力培养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有益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阅读策略作为本套教材重要语文要素之一,也符合这样的特点。
(一)单元之间纵向解读
经过梳理不难发现,小学阅读策略单元都安排在上册,从三年级上册的预测策略、四年级上册的提问策略、五年级上册的提速策略到六年级上册的有目的阅读,四种阅读策略纵向编排,由浅入深,突出了训练目标的连续性与发展性。
(二)单元内部横向解读
本套教材编写上处处显匠心,逻辑严密,既突出“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双线结构,又体现了指导、实践、运用“三位一体”的特点。具体到阅读策略单元的策略教学,单元前主题导读页图文并茂地揭示本单元人文内涵与策略要求;精读例文旁边有泡泡、课后有相关习题、语文园地中有交流平台,这些都集中服务策略,提示教法与学法;略读课文与相关链接则拓展策略练习、运用。这充分体现了“教—扶—放”及由“课内习得—课内拓展—课外阅读实践”的认知规律,真可谓步步为营、落脚翔实,循环往复、层层推进,详情见下表。
二、教学实施建议
“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怎么设计高效的教学活动来教”是教师们面对统编版教材要解决好的三个问题。笔者认为,解决前两个问题要做到“准”,解决第三个问题要做到“合适”。在教学实施中教师要牢牢把握以下几点:
(一)处理好阅读策略单元与其他单元的关系,避免“孤”与“无视”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阅读策略单元不能孤立于其他单元教学之外。事实上,它的目标落实与其他阅读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紧密相关。习得和实践阅读策略本身离不开其他阅读单元积累的阅读功底,如自主识字、默读、批注、表达、合作等。阅读策略要从阅读活动中来,也要回归到阅读活动。“盐在汤中”,帮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阅读活动中自然而然地习得策略,并受到情感体验与思想启迪,才是教师要不断修炼提升的本领。
(二)把握教材编排特点,树立目标意识,避免“偏”与“随性”
统编语文教材各年级和各单元的内容、目标清晰,教学要点明确。阅读策略单元也是如此,备课时要尊重这个特点,抓住“干货”,做到“一课一得”。避免无视策略特色,千篇一律地随性教,同时也要避免无视策略内部的连续性与发展性同一要求地教。如五年级提速策略单元,四篇课文实际上是侧重四种不同的提速方法:不回读;连(词成句地)读;抓(关键词)读;(带着问题)寻读。这些鲜明的内在差异,都能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三)把握阅读策略教学中能力训练梯度,避免“过”与“不及”
准确把握阅读策略单元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的梯度,重建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隐在”体系,首先要做到不刻意强调体系化,以防止过度的操练。例如四年级提问策略单元,第一课要求“积极思考,看可以提出什么问题,重在鼓励学生提问”,问题的优劣不需要评价;第二课要求“学习别人针对课题和内容读的问题,提出新问题;整理小组问题清单,发现都是从哪些角度提问,是否有新的启发”,重在向别人学习多角度提问,同样,优劣不需要评价;第三课才提出筛选问题的要求。同时,还要重视课型区分,处理好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的关系,领会精读课文重在教出、习得策略,而略读课文重在提示练习策略,课外阅读则可视为阅读策略的独立实践,体现了由帮到扶再到放的规律。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妄图毕其功于一役,要循序渐进,避免“过”与“不及”。
(四)以人为本,关注学情
大阅读时代,对许多偏远山区师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和学生观。实施教学时,一定要基于学情,灵活地开展适合学情的学习活动,创造性地整合恰当的教学资源,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幫助他们尽可能达成阅读策略目标要求,全面提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黄 杰.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10):80.
[2]马正艳.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开展[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