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成英
摘 要:文章从“丰富校园生活,增强学生的幸福感”“依托家长委员会,开展周末亲子活动”“建立绿色网络,加强网络游戏管控”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有效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游。学校、家庭、社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齐抓共管,疏堵结合,形成良性互动的教育合力。
关键词:绿色网络;教育合力;中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9-04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1-0040-01
网游,顾名思义就是网络游戏,大多以“攻击、战斗、竞争”为主要成分,具有极大的诱惑性。网游给了学生扮演各种各样角色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的角色混乱埋下了隐患。游戏火爆刺激的内容容易使学生模糊道德认知,迷失自我,被现代人称为“电子海洛因”。中小学生由于贪玩且自制力差,极易上瘾,一旦沉迷网游,不但成绩下降,损害身体健康,更会误入歧途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沉迷网游等同于自毁前程,其危害不亚于毒品成瘾。“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最好的预防就是最初的止步。怎样才能有效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游呢?笔者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丰富校园生活,增强学生的幸福感
乌申斯基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学校生活单调,学生反复进行着枯燥机械的作业训练,在学校很难感到新奇和挑战,当然也很难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种压抑的生活往往会使学生寻求刺激,如玩游戏、打架、逃学等。学生需要七色阳光,喜欢不同的声音,如果让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把学校办成学生向往的地方,让学生感到幸福与快乐,就能有效防止学生沉迷网游。
一方面,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快乐。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校要经常开展读书活动,打造书香校园,营造快乐、浓郁的阅读氛围,让学生以书为友,与书相伴,用优秀书籍填补空虚的内心世界,同时营造一方洁净的天地,润泽他们的心灵。只有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从中得到快乐与满足,学生才不会深陷网游而无法自拔。
另一方面,让学生在社团中收获自信。学校应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特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近几年来,湖南省桂阳县蓉峰完小(以下简称“我校”)大力开辟第二课堂,为学生展示个性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校合唱队、管乐队、鼓号队、舞蹈队、小提琴组、书法组、绘画组、田径队、乒乓球队、足球队、篮球队、航模组、机器人组、播音主持组、演讲组、文学社等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因特长发展而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幸福感。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深深地吸引着每个学生,网络游戏也就失去了它的诱惑性。
二、依托家长委员会,开展周末亲子活动
“家长须营造和美家庭,增亲子之情,理假日之乐。”事实证明,沉迷网游的学生往往缺少家长的陪伴,缺乏通畅沟通的渠道。为防止“5+2=0”的教育(一个星期中五天的在校教育,如果家庭教育不当或缺失往往会因两天的假期而消失殆尽、付诸东流),学校可依托班级家长委员会规划各班学生的周末亲子活动,减少学生独处的机会,让学生走进社区,走进大自然,并引导学生参加更多有意义、有趣味的户外活动。用爱和关怀来填补他们空虚的心灵,这样就能从根源上解决其沉迷网游的难题。
三、建立绿色网络,加强网络游戏管控
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游,建立绿色的网络环境必不可少,同时还要加强对网络游戏的管控。如今,网络游戏无孔不入,泛滥成灾,几乎每打开一个网页或视频都有游戏广告介入。网络早已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部分,而这些游戏广告却无时无刻不在干扰和诱惑着学生。各级网管部门、文化部门要对网络游戏进行规范管理和有效监控,确保游戏广告内容健康,并且要有针对性地开放,不得随意向未成年人开放网络游戏;要有专门的游戏网站,登录该网站要求实名制;要有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要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一片健康的、洁净的网络文化,从根源上杜绝中小学生沉迷网游的问题。
四、结语
总之,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游,学校、家庭、社会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要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努力形成良性互动的教育合力。
参考文献:
[1]刘 梅,卢 捷.学生上网成瘾现象及行为的探讨[J].沈阳大學学报,2003,15(2):97-100.
[2]张树辉.齐抓共管,预防学生沉迷网络[J].教育,2018(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