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莉
摘 要: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的内容之一,也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心理文化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心理学研究学科,关注的是文化如何传递与影响人类心理、生活与行为方式。文章试图从心理文化学的视域下探究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心理文化学;班级文化建设;心理认同感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5-05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1-0025-02
一、心理文化学与班级文化建设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心理学在促进班级管理和学生发展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心理文化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心理学研究学科,其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亟待更多的一线班主任教师加入理论研究及实践应用,提供更多具有解决班级管理问题的实际策略。本文试图从心理文化学的视域来探究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心理文化学视域下的班级文化建设,是以心理文化学的理论为指导,把心理文化学的基本技术、方法运用到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最终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
心理文化学是由心理人类学中逐渐分离出来的一门学科,它坚持以心理与文化相结合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心理学问题的研究,来获取传统文化和社会活动通过何种方式表达与传递的结论,从而达到调整和影响人类心理、社会生活和行为方式的目的,它也是行为科学系统下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研究的主要内容并非人类群体心理活动的普遍原理,而是人类个体受到社会活动和传统文化影响产生的心理特点和人格特征及其在社会活动和变迁中维持与发展的作用。心理文化学理论认为,个体行为先是受到个性心理特征的指引,而个性心理特征又是个体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受到传统文化的塑造而形成的。
因此,要想通过文化建设塑造与调控个体行为,先得理解个体行为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理清社会文化是如何调整和影响个体心理特征的。
班级文化是指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全体班级成员通过制定和遵守共同的班级规范,朝着班级成员一致达成的班级目标共同奋进的过程中所创造的集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和班级风气于一体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这些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集成班级的一种独特风貌,形成班级的一种文化体系,从而最终成为指引班级成员行为的一种方式。因此,班级文化就是一种柔性的心理文化模式,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汇到班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中,从而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和班級独特的风貌和精神。
二、心理文化学视域下的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班徽、班旗、班训组成班级物质文化
心理文化学认为,人是“心物交互多维动态平衡体”,人的存在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系统,是一个“场”,这个“场”由内而外共分八层,分别是无意识、前意识、限表意识、可表意识、亲密的社会关系与文化、作用的社会关系与文化、远离的社会关系与文化、外部世界。其中,亲密的社会关系与文化(称为亲密圈子)与个体之间所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就是“基本人际状态”。
作为学校组织的班级,对于学生而言就是一个“场”,一种系统。建设良性循环的班级文化系统,使学生的发展与班级的文化传统之间形成一个动态的平衡系统,从而促进彼此的和谐发展。其中,作为班级“物质场”的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是最首要的。班级物质文化是指在班主任的引导下,通过班级成员对班级形象的设计、班级环境的布置,以及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相关要求而构成的一种文化形态。班级物质文化作为一种物质系统,能使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只有当这个“物质系统”符合班级成员的需求时,班级体系才能良性运行,班级与成员以及成员与成员之间才能形成“基本的人际状态”。班主任要把班级物质文化的建设和管理权交给全体班级成员决定,发动成员发挥聪明才智,集思广益,广泛征集布置方案,建构和谐的班级。关注教室的每面墙壁、每个角落,使之形成一个相对独特的富有教育意义的班级文化系统。另外,教室布置要随着班级成员学段的上升而做相应的调整,展现同一班级不同学段的不同特点,符合班级成员不断发展的“物质场”的需求,即物质文化的布置要为学生不同学段的心理需求服务。
班徽、班旗、班训凝结班级心理文化的精华。“开学初,笔者以制定班徽、班训和班级格言为契机,和学生一起讨论、辩论、修正和塑造班级全新的理念和目标,形成有利于进步的班级氛围和班级文化。我们班的班徽是一个圆形的红底,上面是一个弯弓搭箭的射手,像神话中的后羿。班徽上有一行醒目的英文:Cheer for Ourselves!我们每天都看着这个勇士,从他身上汲取力量,做一个不断进取、不怕跌倒、信心十足的人。这个班徽的特殊含义深入每一位学生的心里,成为我们的信念,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别忘了对自己说:‘Cheer for Ourselves!”班徽通常源于班级的口号,蕴含班级精神。它是一个标志,标志着大家属于同一个班集体并且团结一心。它是整个班级精神的提炼,反映大家的共同追求,是班级活力和荣耀的象征。
(二)班级公约、班级制度构建班级制度文化
心理文化学的另一核心概念是“心理社会均衡”,这一理论把个体的行为动机解释为个体为获取生理、安全、归属、自尊等多层次需求的满足而与个体“亲密圈子”中的他人、物质以及文化传统互动的过程。班级中的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班级制度文化的互动过程中,产生的不同的人际关系状态与互动类型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需求满足感,从而构建不同的心理均衡模式及由此产生行为模式。
由此,制定合理的班级制度文化尤为重要。班级制度文化是指通过班级全体成员共同制定、一致认可并自觉遵循的班级规章制度、纪律公约等,以及在执行这些行为准则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从心理文化学的角度看,只有建设合理的班级制度规范,使学生在运用制度规范的过程中认识到这种制度保证了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得安全、地位、尊重与满足后,学生才会自觉地加以遵守,最终达到学生把制度规范的要求转化为自身精神需要的目的。否则班级制度将成一纸空文,也就无从制约学生的行为,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在拟定班级制度时,要注重制度的科学性与发展性,还要有意识地把心理文化的色彩注入班级制度,尽可能使班级制度文化达到满足心理文化学提及的“心理社会均衡”的需求。班级班规的制定权交给学生,尽量让全体成员都参与到班级制度的制定、完善与执行当中。班级制度也绝不是老套的《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而是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定的、需要自守的、以君子协定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共同契约,由此形成学生的心理均衡模式和行为模式。
(三)班级心理宣泄窗口形成班级自助助人心理文化
心理文化学理论认为人的发展都具有心理文化取向,即心理文化是联结个体内部心理和受到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影响的个体外部心理之间关系的工具。也就是说学生个体心理在社会化过程中,心理的内部层面会受到外部层面上的影响,即受到所在班级文化传统的影响,内化为深层意识或无意识影响行为的价值、态度、规范,从而指引学生将班级文化作为目标驱使其行为。
班级为学生提供了心理宣泄的窗口。在班级设立一个“一吐为快心灵驿站”栏目,允许学生在不违背法律准则和班级制度规范的前提下,在那里自由地书写情绪分享生活、分享感悟,甚至可以发言提问、匿名请求帮助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一方面可以把一些压力释放出来,这里成为他们情绪宣泄的窗口;另一方面一些隐藏的问题可以在班级成员的集体帮助下得以解决,帮助回答的方式也同样展示在这个窗口,让有类似疑惑的同学也受到启发、得到帮助,从而形成班级自助助人的心理文化传统。
(四)班级纪念日增强班级心理认同感
建立“我们的纪念日”的班级生日会。一个班级的共同纪念日能够提升班级成员的班级认同感和自豪感。校园的生活原本就是一个个平凡的日子串成,但是每个日子总有这样或那样的事情發生。通过班级成员的共同商议,选取最具有班级纪念意义的重大事件发生的日期作为班级生日,在这个日子回顾班级和班级成员的共同成长的经历,以此来捕捉和挖掘班级的寻常事件,让学生通过反思、讨论、感悟,更好体会生活带给他们的生动教育。因此“我们的纪念日”能增强班级成员对班级文化传统的心理认同感。
(五)班级心理素质拓展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班风
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新建班级可以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协助下,为班级量身定制符合本班特点的户外心理素质拓展系列活动,定时定期举行。通过参加不同主题心理活动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素养,增进学生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信任,培养集体成员相互协作的精神,凝聚班级向心力,让学生获得自我效能感,养成积极向上的班风,建设班级特有的心理文化传统。
三、结语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班一文化。文化,既能陶冶人的情操,又能润泽人的心灵,达到“润物细无声”境界。班级心理文化建设给一个班级带来潜移默化、巨大的影响,班集体应创设积极、正向的班级文化,以此构建班级文化系统,让班级的文化蔚然成风,让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尚会鹏.心理文化学:一种对原学问的追求[N].中国文化报,2013-06-24.
[2]尚会鹏.心理文化学要义:大规模文明社会比较研究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尚会鹏,游国龙.心理文化学:许烺光学说的研究与应用[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4]罗品超.学校管理心理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
[5]鲁 洁,班 华.中学班级文化建设[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包根胜.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河北职业教育,2009(10):78-79.
[7]许以亮.注重班级软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发展[J].中学教学参考,2014(3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