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师所上的每一节课,都应该是鲜活的课,都应该有学生心灵的对接与思维的碰撞。鲜活的课堂,要遵循学生的内心需要与认知状况,这就要求教师要必须创新课堂。创新就是给课堂注入新鲜的元素,注入学生更愿意吸收的营养。
关键词:文学色彩;时代气息;实验理念;分层环节
创新的课堂,要能让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能让学生更轻松愉悦地享受地理带来的乐趣,能让学生在课堂更全面地生长。
一、 地理课堂有文学色彩
我们的地理课堂必须充满“地理味”,包括正确使用地理语言,合理充分使用地图等等,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我们也可以试试让我们的地理课堂带点“文学味”。可以结合古诗文教学。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如讲到“天气对军事的影响”时,可引用唐代杜牧《赤壁》中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又如讲到“准静止锋过境时的天气”时,可引用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再如讲到“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时,可引用唐代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或北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中的“高处不胜寒”等等。古诗文读来朗朗上口,“文学味”十足。结合学生喜爱的文学作品教学,这方面的例子也不少。如近来非常火的儿童文学作家邹凡凡的“秘密三部曲”《列奥纳多的秘密》《贝克街221号的秘密》《黑骑士的秘密》,其本身就是法国巴黎、英国伦敦和意大利整个国家的百科全书,学生可以欣赏名胜古迹、感受异域文化、绘制旅行线路,甚至可以猜谜语“分东西接南北时之元度之祖”(谜底:本初子午线)。这些文学元素可以借助计算机软件打开,以增强它的生动性。常见的软件有,office、3dmax、phtoshop、視频处理狸窝、音频处理goldwave、动画flash等。这样的呈现让文学作品更贴近学生生活,更极易融入学生心灵,韵味无穷。让我们的地理课堂带点“文学味”,使学生的成长道路上充满阳光雨露。
二、 地理课堂有时代气息
海洋国土是我国辽阔国土重要的组成部分,保护蓝色的海洋国土也是维护我国权益的一部分,每位中国人都应该强化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意识。我国的海洋面积30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发展海岛等对于我们越来越重要。可是现状的地理教材却很少提及,事实上,我国的海洋、大陆架、海岛、九段线、海底矿藏等等都是重要内容。可当前,学生的海洋意识薄弱,他们中很多人不知道钓鱼岛在哪,三沙包含哪三个,南海资源怎样。21世纪是海洋的时代,这就需要教师帮学生树立新的海洋观,走海洋强国之路。所以,教师应该把海洋海岛作为重要章节放在初中地理中。海洋的相关知识也必须作为一个重要的知识单元列入中学教科书。目前我们的教科书仅仅讲述了中国是一个海陆大国,而海洋的权益所讲甚少。教师可以设想的内容讲解与助读资料如下:领土与领海的区别,包括海底地形图,领海界线图解,具体数值等;政治管制区域与经济管辖区域的区别;南海诸岛的名称与数量、数量的变化;范围大小以及位置,可加入《中国的政区图》;已明确主权的和没有明确主权的,可用饼状图做出具体的统计等;海洋资源分布与作用,我国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最后可以讲解省级行政区的介绍,如海南省及三沙市的建立。
三、 地理课堂有实验理念
地理教学缺少不了实验或者演示,有些知识点教材表述的再具体,也不如教师或者学生动手演示一下来的有效果。地理教学中的难点很多,我们可以利用简单的教具、多媒体动画、实验活动等。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易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和知识结构。比如在学习大陆漂移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了“大陆漂移”实验前,教师让每组学生准备,大木盆一个、小木块六块、胶水一瓶、吊扇一个、水适量。这时候教师可以抛出一个问题,这些器材做什么用的,让学生在学地里的时候多一点探究意识。教师示范,学生跟着做。首先用胶水将六块小木块粘在一起放置,让其凝固一会。接着往大木盆中倒入半盆水,并把粘在一起的木块放入水中。最后,待木块将要裂开时,打开上方的吊扇。教师不要告诉学生实验的结果,让学生静静观察即将发生的现象。他们可以看到大木块裂成六块,每个木块朝着不同的方向在运动。很明显,这个实验,将枯燥艰深的地理原理简单化、直观化又生活化。实验让难以解释的大陆漂移现象真实地再现在学生面前。地理实验是地理课堂的一次创新,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
四、 地理课堂有分层环节
地理学情各异,教师得采取分层教学。如关于山脊山谷的判断,一直是等高线地形图的一个教学难点,部分记性好的、理解性好的学生或许能记住“向高凸为谷,向低凸为脊”,但基础差一点的学生时间一长就不会了。这时教师对不会的学生,就采用新的方式重新讲解。可利用学生比较容易记住的一些关联性常识,再结合取点画线比较中间与两边的高度来判断山脊山谷。学生能知道山脊像牛羊的脊背,就好比瓦房的房顶,让他们树立山脊是中间高两边低的一种地形的意识;学生也知道山谷能够发育河流,山谷就像一条倾斜着放的河床,中间低两边高。虽然有点小费事,但可以保证基础差的学生区分开山脊山谷。如还有学生不会,教师得继续分层,教师自己伸出左手,握紧拳头,手背向上扣在桌面上,同时也让学生做着同样的动作。有些学生的动手能力差,这个动作都必须教好几遍,但这个动作是整个环节的关键。接着教师用笔在手背上示范画等高线,让学生说手背部关节突出的部位相当于什么。有了具体的情境,有了足够的铺垫,学生能说出来,这里代表山顶。接着,同样的方法,学生会说关节间的部位相当于鞍部,手指的背部相当于山脊,手指缝相当于山谷。这样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就可以一目了然。最后教师可以将这些做一个总结,让所有学生加以记忆。附下,山峰盆地俩兄弟,等高闭合式规律;山峰中高四周低,盆地相反要识记。山脊山谷是相似,曲线凸处看仔细:曲线高凸是山谷,山脊低凸要牢记。记忆时,教师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分层教学加强学生对这一章节地表形态的辨别能力。
鲜活的课堂,就要尊重一群鲜活的生命,要让每个学生在地理课堂上都能迸发蓬勃向上的精神,而不是有部分学生消极地听课,被动地学习。创新给鲜活的课堂提供了舞台,也给教师提供了机遇。
作者简介:
康翠玉,江苏省海安市,江苏省海安市开发区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