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菊
摘要: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大物博的国家,每一个地方都留下了历史的足迹与文化的沉淀,如风俗人情、典故传说、文化遗迹、历史名人等,这是一个地方的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巨大财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要担负起时代的责任,让当地深厚的文化在当今职校生身上得以传承并绽放出时代的光芒。
关键词:乡土文化 中职语文 文化认同感 传承 时代气息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大物博的国家,每一个地方都留下了历史的足迹与文化的沉淀,如风俗人情、典故传说、文化遗迹、历史名人等,这是一个地方的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巨大财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要担负起时代的责任,让当地深厚的文化在当今职校生身上得以传承并散发出时代的光芒。过去的很多年里,青年人把情人节、圣诞节过得轰轰烈烈,而我们传统的节日除春节外,似乎都在悄无声息的度过,这不能说不是文化的缺失,文化的缺失势必会带来信仰的缺失。我们现在可以很欣喜地看到,从国家层面来讲,把中国传统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定为法定假日,就是唤醒国人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并呼唤人们对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乡土文化走进课堂,培养同学们的文化认同感
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应散发着深厚的人文主义气息,乡土文化的植入有利于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让学生了解家乡,也更加热爱家乡。
我们卫辉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卫辉市为我国有记载的第一位爱国忠臣比干的茔葬地,也是林坚的出生地,故有“卫辉比干庙,天下林氏根”之说。 凭借这样优厚的地方资源,在学习《洛阳诗韵》 一课时,课堂上我安排了“今天我是小导游”的拓展延伸活动,请同学们依托《洛阳诗韵》一课的写作方法,对卫辉比干庙进行解说,这样既巩固了对课文的学习与理解,也培养了同学们的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更主要的是加深了同学们对当地文化的了解与热爱,比干的爱国精神得以代代相传。
“在天愿做比翼鸟,地下愿做连理枝”,这句经典的爱情誓言来源于新乡市封丘县,在一次准备到新乡市封丘县的送课下乡活动中,作课的题目是《情人节的玫瑰绽放在教室里》,结合爱情这样一个主题,我特地以“在天愿做比翼鸟,地下愿做连理枝”的出处作为导语,在短时间内马上打消了师生间的陌生与隔阂,也让同学们为自己的家乡有这样动人的爱情故事而自豪,引出本文爱情这个主题更显得顺理成章。
二、乡土文化走进课堂,培养优秀文化的传承者
优秀的乡土文化,是历史长期沉淀的产物,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才不致于被淹没在历史的烟云中。卫辉古城最早建于东魏,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的古城人只能从吹过耳际的风声中,去遥想当年卫辉府的威仪,木板门的厚重,以及遗落在青石路面上的浓浓诗情。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有责任,培养优秀乡土文化的传承人,让我们的乡土文化生生不息。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专门组织了“倾听历史的声音”系列活动。
“寻访卫辉街道名称的由来”活动,让学生懂得了过去从未关注过的文化,学生们从未想到过天天走过的鼓楼街竟然与孔子有关。据说,孔子在卫辉提出著名的“富而后教”的主张,为了纪念圣人的教诲,唐朝年间,卫辉修建了南北通衢的“富教楼”。后来,这座楼也叫做鼓楼,以此,把一条南北大街,划分为鼓楼前街和鼓楼后街。
“我做卫辉小导游”活动,让学生知道了比干庙、望京楼 、吕祖阁,在比干墓的孔子剑刻碑前,懂得了做学问要谦虚谨慎,在望京樓 前不由感叹建筑技术的高超,在吕祖阁领略了中国深厚的道家文化。
拨开历史的面纱,一位位历史名人,一座座历史遗迹,一段段传说故事,一个个风土人情,都是我们语文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了解乡土文化,才会热爱乡土文化,热爱乡土文化,才会传承乡土文化,乡土文化才会传承不息、生命不止。
三、乡土文化走进课堂,赋予乡土文化新的时代气息
乡土文化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 因而对待历史沉淀的乡土文化不能原封不动的照搬运用,而要立足时代发展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就是要“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在刚刚结束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在讲话中大量引用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古语诗词。开场便引用《兰亭集序》中的名句“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来描述会议盛况,欢迎各国来宾,会上,习近平道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金字塔是一块块石头垒成的”“伟业非一日之功”,用中国、阿拉伯、欧洲的谚语名句强调同一个道理,即“一带一路”建设要稳扎稳打,久久为功。这既是中西方传统文化的交融,也是习近平对中国智慧的最好“代言”。
由此,我们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也应该树立这样高远的时代责任感与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将乡土文化的精髓与今天的时代发展结合起来,让乡土文化保持更加旺盛的生命力,迸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综上所述,乡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文化,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我们也坚信乡村文化在中职课堂一定会迸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参考文献:
[1]刘铁芳.乡村文化的危机[J].中国老区建设,2006,(12).
[2]习近平.“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式演讲[DB/OL].20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