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2019-02-23 02:13杨梦冉贾宁
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3期
关键词:二元结构收入水平城乡居民

杨梦冉 贾宁

摘要:近年来北京市经济稳定发展,社会各方面都面临崭新的变化。但通过研究近些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发现城乡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不容忽视。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以及社会保障制度、人力资本和生产率差异导致城乡间收入差距越来越显著。为缩小北京市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必须深入探讨目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和原因,并着力研究相应对策。

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二元结构

一、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

(一)北京农村居民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北京市作为我国首都,在社会经济的多个方面发挥了较好的示范作用,农村的经济进步十分显著。根据表1的数据,2013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896元,在接下来的时间内持续增长,2017年上升到13432元,而北京市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18337元上升到2017年的24240元,约是2017年全国平均水平的1.8倍。

(二)北京城乡居民收入逐步增加

北京市始终高度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以及可持续性,因而近些年来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都有明显上升。2008年北京市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可支配收入为24725元,到2017年上升至62406元,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747元,2017年上升到24240元。2008年至2017年,北京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增速总体较稳(见表2)。

(三)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扩大

2008~2017年,北京市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了巨大进步,然而越来越明显的差距也逐渐体现出来。2008~2017年间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与农民相比,始终略胜一筹,与此同时,人均收入差距由2008年的13978元开始持续扩大,一直到2017年,收入差距差额上升为38166元。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对比值由2.30提高至2.57,收入差距逐步扩大(见表3)。

二、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

(一)二元经济结构

二元经济结构对一个城市有深远的影响。随着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北京市很多农村劳动力由农村流向城市,由农业流向工业,同时,这部分农村人口的移动无形中产生了许多生活的需求,继而带动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在这种趋势的发展下,农村能力较高或追求更高水平的劳动者走向城市甚至定居于城市,而许多劳动技能较差或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依旧留在农村,使得城乡间收入差别更加明显。而且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城市中的很多基础设施建设都优于农村,更多的资金、技术和知识都掌握在城市人口手中,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按照这样的情况发展,在二元经济的转换过程中会逐步拉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差别

社会保障制度不仅可以减少居民在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支出,还直接增加了居民的转移性收入。但农村的社保制度起步较晚,这也是城乡居民在转移性收入上存在差异的不可忽视的原因。2017年北京市居民四项收入的数据显示,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35217元,人均经营净收入为1408元,人均财产净收入为9306元,人均转移净收入为11299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6.4%、0.9%、13.1%和15.4%,人均转移净收入增速远高于其他三项。2017年人均转移净收入指标中,城镇居民为12710元,农村居民为2307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5.8%和2.1%,城市居民转移净收入的增长远远快于农村,2017年比农村高出10403元,约是农民转移净收入的 5.5倍。

(三)农业生产水平较低

改革时期国家倾向于工业的发展,导致多年以来北京市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的生产水平相比有明显的弱势。北京市城市和农村的产业结构有所区别,城市中农业生产贡献率明显较低,产业利润已逐渐体现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并且生产效率飞速发展,而农村仍然是靠天吃饭的农业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导致了城乡之间生产率的差異。从表4的数据可知,2013~2017年,农业产值对GDP的贡献率逐渐降低,由2013年的0.79%下降到2017年的0.43%,明显低于非农产业。

大多数农村还是以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面临着市场信息不对称、农产品生产周期长以及不可预测的自然风险等威胁,而城市中农业比较少,更多的资源涌向工业、服务业,并且发展速度很快,城乡产业结构的差别造成城市和农村的生产率差距日益明显。当前北京市的财政扶持力度对农村来说并不是很大,更多的资源还是倾向于投向城市,农民的生活压力不容忽视。

(四)城乡人力资本差异

近些年北京市城乡居民的文化水平总体来说有了较大进步,农村居民整体文化水平在逐步上升,然而教育水平差别依然存在。文化程度影响个人就业能力,进而对居民收入产生显著影响。许多农民的文化水平比较低,这使得他们在城市中就业机会有限,收入水平难以提高。同时收入较低的农民对下一代的教育投资受到限制,这种现象又会导致贫困代际传递,使得农村居民收入难以有较大的改变和提高。

三、相关对策

(一)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农业的发展相比工业、服务业较为滞后,产业间差别明显,而要想社会进步的成果分享到城乡各处,逐步减少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最重要的是要摆脱二元经济结构,让城市和农村互帮互助,共奔小康。大力发展农村产业,改善农民生活水平;落实土地制度的改革,建立相关法规条例,使农民的正当权利受到保护,让土地投资者能够更加放心,引进农村的外来资本;创办农业企业,走农业现代化道路,充分发掘本区域特色优势,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规划发展道路,创办有本区域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制度是二次分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于经济的稳定发展意义重大。 城市居民可以十分便利的享受健全的基础设施、优质的资源以及各项社会福利,而农民生活条件远不如此。政府应该进一步健全社保制度,增加对社保资金方面的财力安排。合理调整社保结构,在税收、转移支付过程中要体现公平,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率,在城乡之间均衡发展。通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鼓励指导、就业培训、政策扶持等让农村低收入者能够逐步增加自身收入。

(三)大力推进农村建设

多年来二元结构下的城乡壁垒是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单单靠打破这一隔阂是不现实的。缩小城乡差距还需要农村加强自身的建设和发展,扩大农产品生产规模,拓展市场范围。当然,农村要得到更大的进步,政府需为农村提供技术的扶持、税收上的优惠,鼓励创新,采取合理的管理机制,让优秀人才渐渐流入,逐渐增加财政拨款的支农比例,鼓励农民自我创收,为农民提供政策支持。同时要鼓励、倡导一部分农民积极参加就业培训,努力向工业、服务业岗位的就业方向发展,从各方面努力实现农民增收。

(四)公平分配人力资本投资

很多人呼吁户籍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北京市城市和农村的教育资源分配很不均衡。在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丰富,而在农村,各项教学设施和教学水平都远不及城市,进城务工人员也无法享有城市职工子女拥有的教育资源。因此,北京市要减少城乡间的教育资源上的不平等,在政策上加以引导和支持,倡导农民积极接受各种专业技能指导,让他们具备从事非农产业的能力,能够尽快在城市中立足。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民文化素质,而且也扩大了他们找工作的范围。同时,对农村中的贫困家庭,政府应该提供经济上的支持,避免农村孩子因为收入水平低而失去受教育的机会。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进而缩小和城市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参考文献:

[1]王琳.北京市城乡收入差距原因分析[J].中国统计,2017(07).

[2]张慧文.北京市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差距关系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7(12).

[3]程开明.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统计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

[4]张雪.北京市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

[5]黄映晖,史亚军.北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结构性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2(17).

(作者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猜你喜欢
二元结构收入水平城乡居民
收入水平、城镇化与汽车市场需求
国家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通知》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国内在探讨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的突破口方面的研究综述
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路径探析
收入水平、学历层次对餐饮方式的影响
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
江苏城乡二元结构现状及实现城乡统筹的政策建议
法学院哪家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