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羽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110034
社区经济发展与建设一直是基层生活的重要话题。社区作为一个微观的社会,能够反映出社会在运行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由于“小政府、大社区”的社区发展模式不断深入推进,使得社区不断成为城镇居民的社会空间。随着地方大学开放式办学的展开,社区在高校日常事务中的作用愈来愈大。对于一些地方大学来讲,在市场竞争逐渐加剧的情况下,把握住最邻近的社区资源,寻求积极稳定的社区支持,已经成为其办学方针和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绝大部分地方大学还没有意识到总体社会环境的丰富变化,还停留在旧式的思维框架里,将社区视为无关紧要的“邻居”。鉴于此,本文对地方大学与社区共同体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地方大学与社区共同体相互支持、共存共荣、协调发展的功能架构。
地方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大作用。社区的发展虽然不能时时得到来自地方大学的直接支持,但是地方大学在社区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地方大学在社区发展中主要扮演两种传统的角色:一是人才提供者角色;二是精神文明促进者角色。
对一个区域来讲,地方大学是首要的科技与智力,尤其是人才支持的提供者。从现代发展理念的观点来看,社区发展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需要与社区内部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有机结合与协调发展。一所地方大学就是一个不断生产新知识、新人才的组织系统。社区越是现代化,就越是需要当地教育提供人力、智力资源支持,地方大学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就越重要,愈加成为社区发展的关键。
地方大学同时也是区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文明建设是我们在社区发展中经常容易忽略的部分。一个社区的经济发展通常体现在区域物质财富的积累与增长,而精神财富的积累则为物质积累与增长提供了一个积极向上、民主和谐、安定团结的氛围与环境。地方大学能积极地影响与引导社区以及区域性的社会舆论与道德风向,在地方精神文明发展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传统角度看,地方大学的角色与地位主要集中于对社区与区域整体的带动作用上。如今,伴随着市场化水平不断提升,社区内部的经济与政治行为更加活跃,与之相伴,地方大学应具备一些新的特点与素质。
如今全球的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同时,经济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从知识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发达国家共有220个高科技产业区,其中有高校直接发展的产业区共占总比的86%,为189个。所谓知识经济,其不同于资源型经济等传统意义上的经济模式,而是更加富有创造性与践行性的经济模式,不仅强调了知识本体的重要意义,同时与网络联动,突出创新的特点。基于此,各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主要由于知识经济的发展不平衡造成。其中,知识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又突出体现为知识的创造性与践行性之间存在差距。在全球背景下,我国的知识经济发展,较发达国家相比,主要在知识、技术与资讯等方面发展水平较差,而从全球经济体发展的博弈之间,可以看出部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实力差距缩小主要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方式。从全球化发展进程来看,发展中国家摆脱对发达国家的“依附”,甚至变“依附”为“互助”主要通过发展知识经济的模式。社区知识的补充与创新是社区发展的必然要求,此时社区知识应更加多样,不仅包含新兴科技,同时应与传统意义上的制度模式、组织类型与管理方式相适应,不能脱离实际搞创新。此外,社区发展的基础知识储备者与提供者应是地方大学,从这个角度来看,社区与地方大学的联动与承接成为社会发展必然面对的问题。
场域内的知识储备者与最高教育组织必然归属于地方大学,其在集中教育力量的同时不断提供知识型人才,为社区发展提供升级与动力。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区的发展水平呈明显差异,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人才培育应更加具备特色,符合地区特点。
从人才流动的角度看,优秀人才往往向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区域流动,这是经济发展与个人理想所导致的现实问题,同时,优秀人才流动的差异使得非中心地区的社区在人才竞争中劣势愈发明显。基于以上因素,薪酬、福利等问题成为欠发达地区吸引人才的主要手段,这不仅会投入欠发达地区的大量资金,同时会降低本地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又会造成教育成本与人才流失情况不成正比的问题。从事实角度看,社区发展更多依靠本社区内人才,这类人才对社区的了解程度与感情更加具备优势。地方大学应鼓励大学生参与本社区的活动,并以服务本社区为指向培养优秀人才。这对于地方大学而言更加容易且得心应手,地方大学不仅能够提供服务于本社区的优秀人才,同时能够降低吸引外来人才的成本投入。另外,对于区域内的企业而言,人才引导应该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从理性的角度解决问题,从而通过市场经济的角度对当地人才使用实现调剂与平衡。
当代社会的发展依靠社会成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大学生是优秀文化的主要传播者,因而大学的辐射范围应该超越学校,延伸至地方经济发展上,同时肩负带动社区内部成员的责任,对成员的整体素质起推动作用。地方高校由于其自身特点,是科学技术、文化精英的集聚地,其在传播文化的同时拥有文化加工与创新的能力,地方高校的发展对社会互动与社会文化影响巨大。简言之,大学由于其自身特点,对社会而言有更加深远的文化引领能力,这种能力并非政策赋予的力量,而是其由于自身特点而形成。基于此,区域发展对地方高校提出了更高要求,应从社区起步,直至整体区域经济发展与地区人才素质等方面,地方高校应该具备更高的服务水准与更大的辐射范围。
这里试图找到一个适用于地方大学与社区共同体联合发展的新思路,即地方政府、当地企业、社会整体与高等院校之间,应努力营造一种互相信任、共同协商、互帮互助的联动模式,以协助区域协同发展,实现共赢效果。
地方大学应有一种关系经营策略。所谓关系经营,即明确双方的应有关系,确立地方大学在社区中、与社区各主体间的关系定位。
首先,地方大学要在政府与社区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和职能确定。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社区发展中。从基础来看,高校的软硬件建设环节急需大量的资金注入,这需要地方政府的配合与当地经济实体的辅助。同时,高等教育的投资并非短时投资,而是长期投入,这也就意味着,地方政府短期内的投资并不会对高校增长产生明显影响,知识积累与物质积累需要受教育者长时间完成。因此,教育投资是一种非直接的、潜在生产力。其次,高等教育对社区的回馈依旧需要较长周期,在不考虑当地经济的情况下,这仍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在实际过程中,如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差,高校的收入水平也会降低。
反观,理想状态下,短期投资回报是最有利于地区发展的,但就实际情况而言,整体区域的发展似乎应该具备更加长效性的规划。如果地方高校日渐衰落,不仅使得高校本身发展陷入无休止的困难当中,同时,高校能够为地区发展提供的人才储备与知识储备也逐渐变少,高校对于地区发展的建设性作用与能力也不断下滑,这对于高校发展来说明显是一个恶性循环。为改善这种恶性循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地方高校的改革是不可避免的。从实际角度看,政府应该提供更多的、直接的经济支持;另外,政府的引导性作用应该凸显出来,制定更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投资者,尤其是企业投资者与民营投资者,促进地方高等教育发展。
地方大学的发展离不开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协同。长期以来,社会与大学本身都忽视了地方大学对经济建设的作用。实际上,地方建设由本地精英来做将更加得心应手,反之,通过薪酬吸引的外来人才,因情感归属等因素更具流动性。换言之,地方事业的发展依靠当地精英,当地精英对于区域的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将更高,同时对于区域发展拥有更多的感情。正如前文所述,经济吸引在带来政府、企业等的财政负担的同时对当地精英而言也是一种打击,同时,经济投资短期内未必见效,长期投资又将弊大于利。
“为当地培养精英”的社区建设理念与愿景,符合新时期的人才培养先进理念。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望能够立足当地社区、建设社区、回馈社区的本土人才。地方政府要振兴经济,促进社会发展,一定要加大“本土人才”培育力度,要通过培养,让更多本土人才脱颖而出。几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就曾说,有两类人要重视,其一就是本土“永久牌”:他们热爱故土,工作热情高,要帮助他们提高素质、能力,开阔眼界。
要培养本土人才,尤其是堪称精英或潜力精英的人才,其一是要确立地方性的政策倾斜,在纵向教育政策扶持中寻求本土人才相关专业设置上的引导、指导、支持、倾斜。如扶持地方专业性的院校培养适合本土发展的相关专业人才,鼓励专业与地方产业结构对接,使人才培养过程离不开地方产业,让所培养的人才能够享受地方产业发展的实惠和好处,并使其终生的职业规划和发展贴合于地方产业的未来趋势。其二是优化大学内部结构,保留住专业人才和师资的事业心,让专业队伍稳定,建立长期的可持续性人才队伍。地方大学要做好内部结构优化工作,如政策配套、优先发展、资源配置优化、福利供给优化等,保留住人才的事业心,让其为地方大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发挥更大的作用。
如今,迎接知识经济与信息社会的挑战,抵御全球化市场经济的冲击成为高校科学定位的基础。高校科学的发展应具备科学性,其应包括以下内涵:在整个社会系统中,大学的宏观层面应具备选择性,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大学应被赋予新的意义,确定新的目标与方向;人才培育应具备一定的结构与模式,因此,对于高等院校而言,应重新审视自己的办学类型与办学水平;办学水平与办学定位应具备一定的特色,这主要是指学校的发展在空间上有区位选择,同时在发展上,应具备科研、创新等科学性定位。
对于高校而言,高校应与环境适应,符合环境变化趋势,由此改变自身的发展方向,从而形成一种可成长的、积极的发展策略。但是,对于部分高等院校而言,他们忽视了区域发展的开发与建设问题。单目标设立来看,部分高等院校的目标与现实脱节,目标过高。基于此,部分高等院校应重新定位自身的发展目标与发展策略,从而以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发展策略来迎合区域发展。如今,地方高校的发展策略应服务于地方社区,不仅要占领地方教育市场,同时应该对未来有更加具有战略性的规划。普遍认为,教育市场不仅是全国的,甚至是全球的,这类看法的对与错尚无定论,但是在这种定位的基础上,本地市场常易出现被忽视的问题。众所周知,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高校的发展应从纵、横双向延伸。在纵向上看,高校发展更加注重上层需求,反而忽略了与区域的协调发展,这必然是一个错误的发展方向,毕竟高端教育市场视域下高等教育市场和需求是地方大学的首要目标。从横向社区的角度看,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代社会生产对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接受社区教育的主观或客观要求越来越普遍。为此,地方大学应以区域服务为基础,并在其能力范围内提供立足社区的支持,如短期就业培训、补习学校、函授教学、自学考试和其他形式的教育,以满足公众的需要。此外,地方高校应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和生产,与本地区各方面、各部门、各行业建立广泛的合作与联系,积极为社会服务,这是地方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现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