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梅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教育质量的核心是教师。幼儿园教师担负着幼儿人生发展奠基阶段的重要教育职责。幼儿师资队伍的质量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质量与国民素质提升。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法规,把教师的职后培训工作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1](P1)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开篇明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说明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文中提出的“全面提高幼儿园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善保教的教师队伍”“建立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切实提升幼儿园教师科学保教能力”等内容,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而幼儿园教师参加职后培训也是其专业发展的需求,因为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更新理念、调整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2](P74)
虽然当前各地各级行政部门、教研部门都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也越来越重视幼儿园教师的职后培训工作,通过制定培训规划、建立培训基地、创新培训模式等加大培训力度,以期满足幼儿园教师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3](P145)但一直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参培机会不均等、有的地区培训资金不足、培训内容与教师需求不符、培训模式单一无吸引力、培训遴选工作缺乏专业性、培训有名无实效果差等。[1](P119)每一个问题都会影响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的质量,如得不到有效、妥善的解决,势必会背离国家政策的制定初衷和指导方向,也是对人力、物力及财力的一种浪费。
第一,经费投入地域差异大,教师参培机会不均。师资培训经费和地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有的地区经济发展好,政府投入就多,培训经费能得以保障,教师参培机会就多,能出省甚至出国学习;有的地区连基本的工资薪金都无法按时发放,教师培训更是无米之炊,十几年没组织过市级培训的情况是存在的;如果属于中西部地区,尤其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虽然经济较落后,但有国家政策和经费统筹覆盖倾斜,教师参培(国培)机会也能有所保障。总之,因为多种原因,有些地区的教师没有达到国家和地区相关法律法规所提出的在职培训要求,有些地区却出现了培训的高重复问题,参培机会很不均等。
第二,培训资质和能力良莠不齐,影响培训质量。优质的培训机构会以其较强的学科优势、丰富的培训经验和较高的培训研究水平保证培训质量。也有一些资质较差的培训机构,因为利益驱使,在自身专业素质不足的情况下,利用一些教育资源,组织拼凑式的培训课程,在培训内容、培训模式和培训效果等方面,满足不了参培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势必会影响培训的整体质量。
第三,各级职能机构在选派学员时没有做到精细把控,导致遴选工作存在很多问题。对参培教师的遴选应是严谨而专业的,如果以认真务实的态度进行遴选,考虑参培人员需求、现有水平、最近发展区等,就会提高参培人员与培训项目的匹配度,从源头上保证培训的有效性;如果只考虑参培人员的地域、数量配比,忽视其他专业因素,就会导致参培教师对项目不认可不满意,达不到培训目的。如有些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中,半数以上的参培人员是园长甚至是教育局的工作人员;还有的职能机构在遴选时忽略了信息对等,导致参培教师不知情,收到通知时大多以为是诈骗信息,给沟通带来很多麻烦,没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和学习准备,仓促上阵,定会影响学习效果。
职后培训是提升幼儿园教师师德修养、科学保教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作为培训者要在各级政府确保培训经费投入的基础上,认清形势、珍惜机会、针对问题,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培训的优化策略,让参培教师通过培训提高专业能力,同时提升职业认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的“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对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我省在《辽宁省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7—2020年)》中强调要“完善满足不同层次和需求的省、市、县、园四级培训体系,完成新一轮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但全员培训不是大一统的培训,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渐进式发展过程。幼儿园教师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会有不同的行为特征和学习需求,培训者一定要以教师发展阶段为基础,以能力诊断为依据,根据教师年度发展和周期性大众需求,强化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系统性,设计能够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课程,对他们进行分级、分类培训,促进教师职业持续发展。如针对新任教师开展新岗培训,着重提高教师管理班级的能力和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能力等;针对合格教师开展特色培训,重点引领教师锤炼教学特色、提升家园共育能力等;针对转岗教师进行入职培训,帮助他们了解学前教育的特殊性、学习学前教育相关法律法规、树立科学的儿童观等。
教育要发展,师资是关键;师资要发展,培训是关键;培训要开展,培训对象的确定最为关键。根据各级各类教师的不同特点和发展实际,考虑区域、城乡、园际差异,对培训对象进行分类优化是从需求出发、以问题为导向、按需施训的第一步,有助于每一阶段、每一类别的教师都能通过培训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快速获得专业发展。
科学诊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是培训活动开展的前提。正规的培训在设计之初会针对培训对象进行调研,一般以下发调查问卷为主。但并不是所有的调研都有始有终,有的是调而不研、有的是重调轻研。培训者应重视调查问卷的结果,通过汇总梳理、认真分析参培教师的专业需求、成长阶段和共性问题,来设计培训专题、内容及模式等,增强培训课程与参培教师实际工作的关联度。如调查结果显示参培教师大多从事学前教师教育工作五至十年,他们最需要的培训内容是教学技能类;最喜欢的培训模式是观摩幼儿园;最希望提高的能力是教育教学能力。那么,就可以分析出这些参培教师多属于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他们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能够遵循幼儿成长规律实施科学保教,急需提升教育教学工作专业化水平。在设计课程时要多安排观摩集体教学活动和参与评课活动,在讲座中增加教学案例解析等,帮助教师积累经验,促进他们专业成长。
重视前期调研结果,将参培教师的发展需求落实到培训项目中,正是为他们的专业成长搭建一个个适宜的进阶平台,既体现培训者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服务意识,又体现培训者务实负责的专业思考和工作能力,是培训取得成效的基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每一个培训项目都有预设的专题,要完成的培训目标不可能是大而全的,一定有针对性和侧重点。应推行主题式研修,构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的课程架构,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设计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培训专题,为集中解决某个领域的问题,进行专业引领、精准培训。聚焦培训专题,加强对参培教师的精准诊断、对症示范和对比研磨,让参培教师的努力方向清晰明确不模糊,学习目标集中具体不分散,确保在专业发展的某些维度和领域有收获、有提高。如针对家园共育工作能力偏弱问题,可设计“提高班级家园共育能力”的培训专题;针对频发的虐童事件,可设计“提升教师师德修养”之类的培训专题;针对教师不会有效观察、指导不到位或越位的情况,可设计专业指向性更强的“教师观察与指导能力”的培训专题等。
教育部要求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作为“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等各级培训的重要内容,依据《专业标准》制定教师培训课程指南。培训者需认真研究《专业标准》各维度、各领域的要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设计特色突出的培训专题,切忌主题不清、内容泛化,避免出现杂乱无章的拼盘培训。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创新幼儿园教师培训模式,依托高等学校和优质幼儿园,重点采取集中培训与跟岗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幼儿园教师。”目前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模式在概念上名目繁多,如讲座式、参与式、观摩式、案例分析、跟岗实践、师徒结对、工作坊、网络研修等。多样的培训模式能有效调动参培教师的积极性,适宜的培训模式能增强培训内容的吸引力。培训者需要在加大实践性培训比重,强化示范观摩、实地考察、情景体验、跟岗培训等有效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培训模式,积极推进“集中面授+网络研修+现场实践+训后指导”等多要素、多样化的混合式培训,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探索基于手机、掌上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培训新业态,鼓励开发一线教师适用、乐用的移动端学习平台、APP等,帮助他们搭建随时可学、随处能学的有效学习环境,更好地满足参培教师的个性化培训需求,促进教师常态化学习,提高培训有效性。
当然,人无我有的创新值得探索,必须坚持,人有我优的模式改进也有可取之处、独到之处。如讲座是一种最传统、最常见也最经济的培训模式,具有时间集中、内容密度大、受众人数多等特点。无论怎样创新,讲座在培训中都属于“保留曲目”,在统一认识、更新理念、解决共性问题等方面有其必要性和不可取代的地位。[4](P435)我们要优化的是讲座的模式改进和实效性,同样是讲座,一言堂式的讲座不如添加互动游戏的讲座;照本宣科式的讲座不如案例解读式的讲座等。在案例解读的讲座中,案例来源也值得研究、优化,如完全用城市幼儿园的区域材料案例来指导农村幼儿园教师显然是不妥的,应积极改进,“对症下药”。创新培训模式不是单单追求更多的花样翻新,而是探索更加适宜适切的培训模式。力争“锦上添花”的同时也要确保“雪中送炭”,发挥各种培训模式的优势,帮助参培教师解决问题,让他们知之、好之且乐之,高效完成培训任务。
职后培训要达到更好的效果,不是短时间、阶段性能完成的,集中培训的结束不代表培训工作的终止,需要持续发力,进行训后跟踪指导。培训者可在训后通过搭建沟通平台、提供优质资源、专家答疑解惑、进行实地走访等方法持续指导参培教师返岗实践工作,让他们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如在“国培计划(2015)——示范性教师工作坊高端研修项目”中,项目策划者设计了网络研修课程“学习故事”,除了提供视频资料、布置作业,还在课程结束后开展专家线上指导活动,学员们根据所学所做提出问题,专家现场解答,研讨氛围浓厚,指导效果显著,形成了“学习—实践—研讨—解惑—再实践”的训后指导模式。
训后指导是把参培教师“扶上马再送一程”,帮助他们对培训内容有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对于培训者来说加强训后指导是优化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的“最后一公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对幼儿、家庭和幼儿园教育质量都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培训者要秉承兴国必先强师的理念,为“全面提高幼儿园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善保教的教师队伍”,做出有益思考和大胆实践,不断优化培训专题、培训内容和培训模式等,加强培训针对性,提高培训有效性,突出培训专业性,保证参培教师学有所获、学以致用。通过培训推动教师个人专业成长,在区域内起到带头辐射的作用,达成培训效益最大化。